大家好,國畫雅集又和大家見面啦!在 2011 年北京保利秋拍夜場,一幅董誥的《春景山水花卉冊》十二開冊頁,如同一顆重磅炸彈投入收藏界,以 5290 萬天價成交,瞬間成為眾人熱議的焦點。這冊頁究竟有何魅力,能讓眾多藏家競相追逐,一擲千金呢?他的山水畫又畫的怎樣呢?
董誥,這位出身官宦世家的清代書畫大家,歷經(jīng)乾隆、嘉慶兩朝,在朝廷中身居要職,深受帝王賞識。他的特殊經(jīng)歷,為其藝術(shù)創(chuàng)作注入了獨特的養(yǎng)分。其畫作融合了宮廷繪畫的嚴謹規(guī)整與文人畫的清新雅致,獨樹一幟。
聚焦這 12 開山水冊頁,每一頁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小世界。在董誥的筆下,山水似有生命一般。連綿的山巒或巍峨聳立,或蜿蜒起伏,山間樹木疏密有致,蔥郁繁茂。
潺潺的溪水靈動活潑,穿梭于山谷之間,仿佛能聽到那清脆的水流聲。溪邊、山腰處,偶有亭臺樓閣隱匿其中,為畫面增添了幾分人間煙火氣。
董誥繪畫技藝精湛,筆觸細膩入微,無論是山石的紋理、樹木的枝葉,還是人物的神態(tài)、建筑的細節(ji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在用墨上,他更是妙筆生花,通過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和深遠的空間感。遠看,群山朦朧,似籠罩在一層薄紗之中,盡顯空靈之美;近瞧,一草一木清晰可辨,盡顯真實質(zhì)感。
除了高超的繪畫技巧,這冊頁背后還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董誥作為當時宮廷繪畫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是那個時代社會風貌與審美取向的生動寫照。透過這 12 開冊頁,我們能窺探到清代宮廷繪畫的藝術(shù)追求,以及當時人們對山水自然的理解與熱愛。
5290 萬的天價,不僅僅是對董誥這冊山水作品藝術(shù)成就的高度認可,更是一次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魅力的有力彰顯。在歲月的長河中,董誥的山水冊頁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fā)著永恒的光芒,吸引著我們不斷去探尋、去品味國畫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