餡只有豆沙一種,煮好過篩,加豬油再炒。細膩又香潤,帶著微微的甜。吃青團時要小小的一口一口,嚼著糯團,舔著豆沙,真是柔軟極了。
青團是江南一帶 (江西、福建也有) 的一種傳統(tǒng)點心,但沒有固定的做法口味。就是在同一個城市里,各家的青團也是不一樣的滋味。
青團的做法:
食材:艾草、糯米粉、豆沙、咸菜、筍絲、肉絲等適量。
青團的做法步驟1、艾葉采新鮮的尖端,洗凈,開水焯熟,撈起來,放涼后切 碎,揉成團以備用。
青團的做法步驟2、在艾葉團中加入適量糯米粉,加入溫開水,揉到不黏手時停止加水,然后反復揉搓,使艾草和糯米粉分布均勻,呈鮮綠色面團。
青團的做法步驟3、咸菜、筍絲、肉絲切碎,大火翻炒。作為餡料,備用。
青團的做法步驟4、綠色面團搓成長條,切成劑子。搓圓劑子,在中間用大拇指按出一個坑,放入餡料,封住口,做成窩窩頭狀。
青團的做法步驟5、也可將劑子按成圓餅形,放入餡料,對折后封口,用手指按出絞型花紋,成為菜餃。
青團的做法步驟6、上鍋蒸15-20分鐘即可。
清楚了青團的做法,我們再來看看它的營養(yǎng)價值。
營養(yǎng)價值方面,艾草有抗菌、平喘、利膽、消火、驅(qū)寒除濕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 團 制 作 方 法
艾草 150g / 糯米粉 200g
澄粉 50g / 豬油 10g / 白砂糖 5g
豆沙餡 50g / 粽葉少許
( 6 個的用量)
1. 將新鮮的艾草焯水(最好在水中放點食用堿,這樣做出的青團會更碧綠),艾草焯水后撈出用冷水沖涼;
2. 將艾草放入攪拌機,加入適量水和白糖,打成艾草汁;
3. 將糯米粉和澄粉按 4:1 的比例進行混合(也有人選用粘米粉,會比較有嚼勁,但是冷卻后可能會比較硬);
4. 一點點倒入艾草汁,邊加邊攪拌,可視情況加入溫水,至揉成光滑面團,再加入少量的豬肉,揉勻;
5. 將面團分成小塊,捏扁,放入適量餡料,包成團;
5. 水燒開后,將面團用葉子墊好后,放入蒸籠,蒸 10 分鐘(具體時間視大小而定);
6. 蒸熟時,可以在青團表面刷一層薄薄的熟油,既能保持光澤,又能防止艾粿粘在一起;
7. 趁熱食用,如果要外出,就給它包個保鮮膜就好啦!
小貼士:
1. 如果感覺面團粘手,可以再加入一些糯米粉揉和,直到不再粘手為止;
2. 搓好的青團也可以涂上一層薄油;
3. 注意蒸的時間不要太長,否則青團會變得軟塌(具體的蒸煮時間可自行調(diào)整)
青團的做法并不復雜,美食達人袁枚用三句話概括:“搗青草為汁,和粉做粉團,色如碧玉?!?/p>
搗青草為汁
和粉做粉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