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活動。其出現(xiàn)之初,確實是怡情悅性的文人雅趣之一,故有“小賭怡情,大賭傷身”的說法。眾所周知,沉溺于賭博會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歷代朝廷不乏禁賭之令,民間也不缺勸誡賭博之諺,但賭博之風歷千年禁而不絕,想必自有其故。
一、賭博之始——上古占卜的孿生兄弟
關于賭博的起源,歷來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大約在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賭博由游戲發(fā)展而來;另一說,賭博由上古時代的占卜等迷信活動發(fā)展而來。
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們開始有了一些剩余產(chǎn)品,也有了一些空閑時間,這時便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娛樂身心的游戲。賭博的出現(xiàn),反映了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
烏巢作博
傳說,夏桀的寵臣烏巢發(fā)明了賭博,因此后世流傳著“烏巢作博”的傳說,但正史中并無記載,可信度不大。據(jù)分析,極有可能是古人有意把嗜賭這種惡習與暴君聯(lián)系起來,而說成是他的臣子發(fā)明了賭博。
另外,認為賭博與先民的迷信活動有關,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當時人們對自然的認識還很有限,還匍匐在自然的腳下。這時迷信思想和活動盛行,是在所難免的。以投擲產(chǎn)生不同排列組合的賭博,非人力所能控制,冥冥之中好像是神的安排,極有可能作為占卜的一種形式。以此論之,賭博似乎與占卜是一對雙胞胎了。
談到賭博的起源,就不能不提及“中國博戲之祖”——“六博”。它是我國現(xiàn)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并具有完整規(guī)則和道具的博戲,影響極為深遠。它是各種賭博方式的泛稱,多少年來,人們一直把賭博簡稱為博,賭徒被稱為博徒,明顯是受它的影響。
大約在殷商后期或西周時,六博就已初具規(guī)模。經(jīng)過春秋戰(zhàn)國的發(fā)展,到了秦漢時期,六博的傳播更加廣泛,好六博之人遍及宮闈、王府、富家和市井的窮街陋巷。秦代的繆奏、漢景帝劉啟、漢宣帝劉詢、漢桓帝劉志,以及劉勃、黃遂、梁冀等貴族或大臣,都是有記載的博徒。
“六博”誘發(fā)“七國之亂”
漢文帝時,吳王劉濞的兒子到京城長安覲見,入宮陪太子劉啟(即后來的漢景帝)玩六博。二人互不相讓,最后爭吵起來。盛怒之下,劉啟提起博局把吳太子打死在地。這件悲劇引起了吳王劉濞深深的怨恨,從此埋下了“七國之亂”的伏筆。
六博的規(guī)則,現(xiàn)已無法確切考證,但從后世出土的六博道具,以及零星的文獻記載,還能大致了解其情形。六博在流行的千余年中,道具和規(guī)則曾有過很大的變化,可歸納為大博和小博,其中大博在前,小博為其變種。
大博的道具有棋局、棋子、箸3種。棋局,即棋盤,又稱“桅”或“曲道”,多為木制,近似方形,正面涂白漆或黑漆做底色,上面印刻3種條紋及圓點。棋子,多為木質或骨質,6黑6紅或6黑6白,共12枚,呈方形。箸,即投子,唐代以后稱為骰子,是中國博戲中最重要的道具。大博的勝負方式,與今天象棋中的“將軍”類似,是以有人將六博視為象棋的遠祖。
伴隨“賭博”而生的,還有“禁賭”。古人很早就意識到賭博是一種浪費時間、消磨意志的活動。據(jù)載,管仲在向齊桓公陳述政見時,就曾談到賭博泛濫會導致國家衰亡。因此,他上任伊始就厲行禁賭,把禁賭作為“五政”之一,真可謂明智之舉。
二、賭博類型——多花樣的賭戲與賭場
賭博自產(chǎn)生以來,雖屢遭禁止,但其生命力十分頑強。在其發(fā)展的歷程中,不斷地翻新賭戲花樣。幾千年積累下來,便形成了眾多的賭戲,其中有博戲、牌戲、錢戲,也有擲骰子、斗動物、博彩票,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博戲,其種類尤多、演變也最為繁復,它充分表現(xiàn)了中國賭博文化重游戲、重技巧的特點,是中國賭戲的主流。“六博”就是一種最古老的博戲,一般都由局(棋盤)、棋子和投子幾種主要的道具組成,擲投子行棋以決勝負,既斗巧又斗智。雙陸是博戲的一種。
牌戲,可分為紙牌和骨牌兩種。紙牌最早產(chǎn)生于唐代,稱為葉子戲,到明代以后演變?yōu)轳R吊牌、混江牌、默和牌等多種牌戲。骨牌直接由骰子演變而成,常見的骨牌種類有宣和牌與牌九兩種。后來,紙牌的內容和骨牌的外形相結合,形成了被稱為“國技”的“麻將牌”。
“西方撲克”的傳入
撲克相傳是由威尼斯商人出海經(jīng)商時,為打發(fā)船上枯燥乏味的日子而發(fā)明的,1526年始見于文獻資料。撲克牌共有54張,其中包括大小2張王牌和52張分為四色的文字牌,每色13張。這四色分別為黑桃、紅桃、草花、方塊等。四色中一般認為黑桃最貴,其次是紅桃、方塊和草花。玩撲克的方法有很多,據(jù)說不下100種。
錢戲,是以中國銅錢為道具的博戲,產(chǎn)生于漢代,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是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博戲之一。錢戲的種類有猜銅錢個數(shù)的掩錢、番攤和猜正反面排列組合的關撲等。
擲骰子,是由博棋道具之一的投子演變而來的。古人在玩博戲時,靠擲投子所得的結果來行棋。后來,人們省去行棋,專門擲投子以決勝負,于是成為新的博戲類型。多枚正六面體的骰子可以形成多種排列組合,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擲骰子的類型。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彩戰(zhàn)、趕老羊、搖攤、押寶和升官圖等。骰子還是骨牌、麻將牌等博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
斗動物,是一種競爭性很強的游戲,很容易演變?yōu)橘€博。在中國,最遲自春秋時起,人們就開始了“斗動物”的賭博活動。兩千多年來,斗雞、走狗、賽馬、斗鵝、斗鵪鶉、斗蟋蟀、斗魚等相繼出現(xiàn),蔚為壯觀。其中,斗雞和斗蟋蟀最具代表,又最為流行。
博彩票,一般由專門的機構主持,以獲取巨額的利潤為目的,面向社會各階層進行,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性賭博投機活動。中國最早具有彩票性質的賭博,是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產(chǎn)生于浙西的“花會”。清末,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沿海各通商口岸開始引入各類西方商業(yè)性的彩票類賭博,其中以白鴿票、山票、鋪票、呂宋票和西洋賽馬等影響較大。
酷愛賭博的李清照
古代婦女喜歡游戲性、技巧性較強的博戲。在唐代,婦女們喜愛雙陸和葉子;明清以至近代,則流行紙牌和麻將;而在宋元時期,最受婦女歡迎的博戲卻是“打馬”。
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就迷戀“打馬”。她坦言:“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崩钋逭赵~以婉約細膩見長,但她在《打馬賦》中,卻寫出了“故繞床大叫,五木皆盧;瀝酒一呼,六子盡赤。平生不負,遂成劍閣之師;別墅未輸,已破濰淝之賊”這樣豪放暢快的文字。她撰寫的《打馬圖經(jīng)》詳載了“打馬”的道具和規(guī)則,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一般情況下,上述各類賭博活動,都在特定的場所——賭場舉行。隋唐之前沒有專設的賭場,之后賭博的場所越來越固定。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已經(jīng)出現(xiàn)較為成熟的賭場。除了鄉(xiāng)鎮(zhèn)的茶館、酒肆等兼職賭場外,還有跑馬廳、跑狗場等專門的賭場。
賭場正朝著大規(guī)模、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賭具更是不斷地花樣翻新,層出不窮,還出現(xiàn)了高科技的賭具。賭戲和賭場雖然種類繁多,但其有一個共性就是利用人爭強好勝的心理,使之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不為賭戲所惑,自然就遠離了賭場騙局。
三、十賭九騙——千奇百怪的賭中騙術
賭中使詐,行話叫做“出老千”。在賭徒云集的賭館中,不僅普通賭徒出老千,主持賭博的賭館本身就是最大的老千。對賭徒來說,這是公開的秘密,但他們照樣趨之若鶩,大多自作聰明,以為自己不會上當。但實際上,在賭桌上因被騙而輸?shù)醚緹o歸,甚至家破人亡的,大有人在。
賭博中的騙術,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賭具上做手腳,利用作偽的賭具贏得勝利;另一類是賭徒們結成團伙,用各種“妙計”騙取單獨賭客的錢財。事實上,在很多場合,這兩類騙術常常結合在一起使用。
賭博的騙術五花八門,最常見的當屬骰子作假了。在賭徒中流行一句話:“骰子灌鉛,贏錢不難;灌了水銀,點鐵成金?!边@句話道出了骰子作假最為常見的方法,那就是灌鉛和灌水銀。鉛和水銀,都是密度很大的金屬,灌了鉛和水銀的骰子,一邊輕一邊重,賭技稍高的人很容易就能擲出想要的點數(shù)。
不過,要想在關鍵時刻讓這種骰子發(fā)揮作用,并不簡單。那需要掌握靈活而隱蔽的手法,能熟練使出“掉包術”才行。賭徒隨身準備兩副外表一模一樣的骰子,一真一假,開始先用真的,待賭局進行到白熱化,賭注增大之時,再乘人不備將假骰子偷換擲出,贏錢之后再伺機換回來。這種有一定難度的技術,對未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非職業(yè)賭徒來說,是不易辦到的。
牌九的舞弊行騙手法也很驚人,最扎實的是“認牌法”,就是將一副骨牌32張全部根據(jù)背面的竹紋默記下來,自然無往而不勝。另外還有“掉牌法”和“龍擺尾”。所謂“龍擺尾”,就是在每次洗牌時預先揀出一副大牌,砌在底層,等到出現(xiàn)大注時,用隱秘的手法將這副牌換下,用手中的小牌補上。當然,這些近乎神技的手法,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具備。
“袖箭”
“袖箭”是“掉牌法”中較為常用的一種,就是預先在袖子里帶上幾張牌,必要時取出一張與某張牌調換,以湊成“至尊”或“天牌對”之類的大牌,而且在洗牌時還要將原牌調還,以免鬧出三張?zhí)炫苹騼蓮堢垭u之類的笑話。
中國特有的麻將牌,作弊的方法也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抬轎子”,也就是兩人或三人串通作弊,大多為兩人串通一氣,欺騙其他兩人。行騙的兩人之間通風遞暗號的手法俗稱“令子”,分為口令和手令??诹钍且阅匙执婺愁惻?;手令是用各種手勢、表情或香煙火柴的不同位置,以及移動面前的哪張牌等來暗示對方打哪張牌。比較起來,手令更加隱蔽而多樣,頗受賭徒青睞。
賭博常常以各種利益或財物作賭注,為了取得游戲的勝利,贏取更多的利益或錢財,古今中外的賭徒們絞盡腦汁,想出了花樣繁多的舞弊和行騙之術。這些騙術幾乎存在于所有的賭博方式中,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十賭九騙”。
四、孤注一擲——導演自己的人生悲劇
正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賭博只是為了消遣,對自己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不過,有些人賭博成癮,已成病態(tài),他們難以控制“賭”的強烈欲望,腦子總不斷浮現(xiàn)賭博的想法、賭博的行為以及賭博的場面。
從古至今,沉湎于賭博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且人群構成極為復雜。不過,這么多來自各行各業(yè)、五湖四海的“賭徒”,往往都受著相同的心理特征支配。
以官職作賭注
唐僖宗酷愛賭博,他與大臣經(jīng)常玩一種名為“擊球”的賭戲,而且經(jīng)常獲勝。在場的大臣也不厭其煩地高吼:“我主圣明!”唐僖宗賭得“大”,甚至與楊師立、陳敬碹、牛勖等大臣以劍南西、劍南東、山南西三道的地方官職為注,然后“擊球”作賭,簡直荒謬之極。
首先,賭徒一般都心理空虛,沒有人生目標和理想。他們不是無事可做,就是不愿做事,于是就以賭博來打發(fā)時光。舊時太太小姐們沒有事情可以做,家務有奴仆做,生計更不用她們發(fā)愁,她們更不會去讀書學習,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妓院中的賭博活動也長盛不衰,“碰十壺”“成坎玉”“趕洋”“條猴”“奪狀元”等賭戲在清朝中期的妓院中很是流行。
其次,賭徒大都抱有“孤注一擲”的“博弈”心理,而在賭博中這種心理越占上風,往往就輸?shù)迷綉K。因為他們總希望憑借下一次“大注”,就能將以往輸?shù)舻腻X財統(tǒng)統(tǒng)撈回來,甚至還能大賺一筆,但現(xiàn)實中總是事與愿違,結果輸?shù)酶?。如明代金陵的一個太學生中了別人的詭計,一次就將自己的5000畝地全都押在了賭桌上,結果一夜之間由富翁變成了乞丐。
再次,賭博會讓人變得貪婪,形成好逸惡勞、爾虞我詐、投機僥幸等不健康心態(tài)。賭徒贏錢時,就隨心所欲揮霍無度,不斷地想再去多贏些;輸錢時債臺高筑,拼命地想翻本。在這樣一種輸贏交替的惡性循環(huán)中,賭徒親自導演著自己的人生悲劇。
醉翁之意不在“賭”
大軍閥張作霖進京后,發(fā)現(xiàn)官員們都熱衷于打麻將,很快便加入這個行列,而且每打必贏。其實,并不是張大帥牌技好,而是在京的官僚政客為了討好他而故意輸?shù)?。有一次,一位政客想在東北謀一個肥差,經(jīng)人點撥,在牌局中憑著自己高超的賭技把張作霖的一把臭牌喂成清一色,事后不到一周這位政客就走馬上任了。
賭博癮的發(fā)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獲利、輸錢、絕望、放棄四個階段。一些人之所以迷戀賭博不能自拔,往往在初試身手時順風順水,收獲頗豐,因而一發(fā)不可收。但很快,他們就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進入輸錢階段,多數(shù)人此時雖然感到難受,但并不服輸,還想著要把輸?shù)舻腻X贏回來。當他們把“最后的晚餐”都押到賭桌上之后,大多都會進入絕望階段。經(jīng)過反復折騰,賭徒們終于認命,放棄了“能撈回來”的想法,但他們并不停止賭博,反而常常破罐子破摔。有人“借酒澆愁”成為酒鬼,有人為了逃避現(xiàn)實開始吸毒,有人則走上了犯罪的不歸之路。
五、誘人犯罪——賭博之害與歷代禁賭
古往今來,賭博都是公認的社會腐蝕劑。它在毒害人們身心的同時,還嚴重地敗壞了社會風氣和社會道德,影響社會治安,阻礙社會進步。為了還賭債,賭徒常鋌而走險,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些賭徒甚至會因賭博造成經(jīng)濟困難和家庭矛盾激化,而走向輕生的絕路。
首先,賭博會使人寡廉鮮恥,置倫理道德于不顧。極少數(shù)人嗜賭如命,以致夫妻失和,子女無教,父子兄弟反目,周圍的賭徒很有可能相互效仿,敗壞整個社會的風氣。
其次,賭博還極易誘發(fā)墮落、斗毆、盜竊、搶劫、殺人、嫖娼等犯罪活動,嚴重危害社會治安。賭博還容易導致社會犯罪惡性循環(huán),鬧得整個社會雞犬不寧,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再次,賭徒們終日沉湎于賭博,以至于“廢寢忘食”,白天玩到“繼以脂燭”,夜間則玩到“窮日盡明”,哪里還有心思謀求進步、發(fā)展,最終必然“廢事棄業(yè)”,阻礙社會發(fā)展。
為謀“賭資”綁架“連襟”
民國轟動一時的魏廷榮綁票案,就是因“賭”而起的。此次綁票的策劃者,竟是魏廷榮的連襟趙慰先。起先,魏廷榮對趙慰先很好,趙慰先對他也感恩戴德。只是趙慰先嗜賭成性,沒幾年就將自己的家底輸?shù)靡桓啥?,這才策劃了綁架魏廷榮的罪惡行動。
賭博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和社會道德,影響社會治安,已經(jīng)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鑒于此,歷代政府為使社會安定,紛紛采取極為嚴厲的“禁賭”措施。
戰(zhàn)國時,有法律規(guī)定,凡“賭博戲財”者,要處以“罰金三幣”,如果是太子賭博,則處以笞刑。秦代的法律條文亦有相同的記載。
漢高祖劉邦將禁賭的重點放在上層,凡官吏“博戲”財物者,罷黜官職,“籍其財”——不但沒收贓款贓物,還要罰得他傾家蕩產(chǎn)。漢武帝時,翮侯黃遂因賭博而被判“帶刑具服苦役罪”。另外兩名翮侯張拾、蔡辟方也因賭博被削掉爵位,至此賭風在官場斂跡。
唐朝高度重視禁賭工作,據(jù)《唐律疏議·雜律》記載:“諸博戲賭財物者,各杖一百。舉博為例,余戲皆是。贓重者,各依分,準盜論。輸者亦依己分為從坐?!卑凑债敃r的司法解釋:進行賭博,并以財物作為賭注的,不滿絹價5匹者,就要受100刑杖。
宋朝政府規(guī)定,凡在京城賭博者一律處斬,凡隱匿賭徒不報者與之同罪,京城以外犯賭博罪的一律發(fā)配充軍。另外,參與賭博的讀書人,甚至會被取消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據(jù)說士人肖元之就因聚賭被取消了進士資格。這種鐵腕治賭,凈化了社會風氣,促進了經(jīng)濟繁榮。
貝者是鬼不是人
宋朝的有識之士已經(jīng)深刻認識到賭博對個人、家庭和國家社會的危害,總是教育自己的子女戒賭。當時流傳著一首《戒賭詩》:貝者是鬼不是人,只為今貝起禍根;有朝一日分貝了,到頭成為貝戒人。
明代對賭博罪的處罰相當重:官吏賭博要革職,從此不予錄用;事后被供出的“賭后犯”,與現(xiàn)行犯同罪;嚴懲“賭頭”,不但籍沒家產(chǎn),其成年的子孫也要被罰做苦役或發(fā)配充軍。
清朝在“禁賭”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通過皇帝圣旨屢申禁飭,對違反者處以流放、責杖、發(fā)配、充軍等刑罰;通過家法庭訓禁賭;充分利用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以幫助禁賭律令的實施。
建國后,黨和政府依靠人民徹底整飭了賭博等犯罪活動,使得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不過近年來賭博在個別地方沉渣泛起,因此各級公安機關加大了對賭博參與者的懲戒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