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武周女皇武則天的宰相狄仁杰、王及善、王方慶、近臣吉頊、男寵張易之、張昌宗雖然或許出自不同的動機,但都力主武則天召回被廢的兒子廬陵王李哲,原來的皇帝,史稱的唐中宗。
這時候武則天還沒有做決定,自己新開了一個姓武的朝代,武家人都封王了,為什么不能建立武家的天下呢?這時候,她想著大侄子宰相梁王武三思。
有一次,武則天問王方慶:你堂堂宰相,你的兒子為什么卻在遙遠的蜀中眉州當司士參軍?
王方慶答:陛下的愛子廬陵王尚且離陛下那么遠,我和我的兒子又怎敢相近呢?當初戰(zhàn)國時,魏文侯讓太子擊出鎮(zhèn)新吞并的中山國,舍人倉唐說服魏文侯召還太子。
又有一次,武則天召狄仁杰,說:“朕數(shù)次夢見下雙陸棋,而且總是不勝,這是為什么?”
狄仁杰和王方慶像約好了一樣,“同辭”回答:“雙陸不勝,是因為'無子’。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且太子是天下之本,本一搖,天下就危險了。文皇帝(唐太宗)身蹈鋒鏑,勤勞而有天下,傳之子孫。先帝寢疾,詔陛下監(jiān)國。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多年,又欲以武三思為繼承人。且姑侄與母子哪個更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后常享宗廟;如果武三思得立,宗廟不祔其姑母?!钡胰式芨赋觯词雇艘徊街v,能指望武三思祭祀唐高宗這個姑父嗎?
終于有一天,武則天決定了,召回李哲,讓他藏在屏風后面,在召見狄仁杰時喊出來,說:“還你太子!”
所有人為復唐所做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
這一年,銀青光祿大夫、行鳳閣侍郎、同平章事、上柱國、石泉縣開國子王方慶因身體原因請求辭去宰相,改任閑職,武則天同意,改任他為麟
圣歷二年(699年),武則天想在季冬講武,但因為有司來不及辦理,想等明年孟春再講武。王方慶說:“按《月令》:'冬季,天子命將帥習武,練習射箭、駕戰(zhàn)車,角力較量’。這是三個季度務農(nóng),一個季度練武,平安之日不忘戰(zhàn)亂之時。春天不可以舉兵。兵,當五行之金;金勝木。春天,正是木旺之時,舉金會傷德,扼殺生氣。孟春季節(jié)而干冬季干的事,將會發(fā)生水澇,雪霜也會使人不安,種子不能入土。如今孟春時練兵,以陰政觸犯陽氣,危害了生物的生機。臣擔心澇水將會沖毀東西,霜雪會打壞莊稼,以致夏麥不熟。懇請陛下不要違背時令,還是提前到冬季練兵,以順應自然規(guī)律?!蔽鋭t天手詔褒允。
同年,武則天正授王方慶為太子左庶子,進封石泉縣公,俸祿仍視同三品宰相,命他兼侍太子讀書。王方慶上奏:“人臣沒有對天子直呼太子名字的。以前晉朝山濤《啟事》稱皇太子時不稱其名;孝敬皇帝(武則天長子李弘,追封皇帝)為太子時,天下'弘’字改為'崇’字;沛王(武則天次子李賢,后被廢)為太子時,天下'賢’字改為'文’字?,F(xiàn)在東宮的門、殿名稱很多涉嫌觸諱,懇請一一改去,使能遵符舊典。”武則天下詔稱可。
這不是簡單的拍馬屁和死守制度,這是在向天下人抬舉太子的地位,進一步釋放復唐的信號。
武則天在三陽宮時,王方慶與御史大夫楊再思為東都留守,引太學生徐堅為判官,專委以表奏。王方慶善《三禮》之學,每有疑難,常問徐堅,徐堅總能引用舊說詳明訓釋,王方慶深以為善,又賞識其文章典實,常稱贊他說:“掌綸誥之選也?!?/span>
長安二年(702年),王方慶去世,贈袞州都督,和狄仁杰、王及善、吉頊一樣,終究沒能目睹復唐;張易之、張昌宗也沒能看到,他們死在了讓中宗提前復位的神龍政變。
中宗復位后,因王方慶是舊臣,贈吏部尚書。
王方慶博學多才,熟悉朝章,著書二百多篇,特別精通《周禮》、《校禮》、《禮記》。學禮者向他咨詢疑難,他一定回答得十分深刻精到,他的門生因而把他的答問輯錄成《雜禮答問》一書。他家藏書極多,與皇家秘府不相上下,圖畫也都是精本。
王方慶還有諸多著作:《公卿故事》二卷,《禮經(jīng)正義》十卷,《寶章集》十卷,《南宮故事》十二卷,《文貞公事錄》一卷,《宮卿舊事》一卷,《尚書考功簿》五卷,《友悌錄》十五卷,《王氏女記》十卷,《三品官祔廟禮》二卷,《王氏家牒》十五卷,《九嵕山志》十卷,《諫林》二十卷,《神仙后傳》十卷,《續(xù)世說新書》十卷,《園庭草木疏》二十一卷,《王氏神通記》十卷,《新本草》四十一卷,《王氏神道銘》二十卷,《魏玄成傳》一卷,《王氏譜》一卷。
王方慶子孫眾多,五世孫王玙后來也拜相;王方慶的孫女婿鄭虔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也是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的好友。但王方慶死后,諸子不能守業(yè),于是藏書漸漸散佚。
唐德宗年間,王方慶得以續(xù)圖凌煙閣。晚唐賢相李德裕著書,也提到了王方慶以自己兒子的事力挺廬陵王復位。
說到說服武則天恢復唐朝,大家很容易想到狄仁杰。但其中,又何嘗沒有王方慶的功勞呢?
《舊唐書》史臣曰:王方慶干城南海,羽冀東宮,臺閣樞機,無不功濟,所謂君子不器者也。茍非文學,斯焉取斯。
《舊唐書》贊曰:方慶之才,周旋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