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中國傳統(tǒng)美食,我家寶貝說好像過什么節(jié)都要吃餃子。的確,在食材相對貧瘠的北方,只要是節(jié)日,就離不開餃子!
餃子對中國人來說意義重大,不管什么由來和傳說,單憑一句“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就足以聽得出來了。
餃子怎么做最香?無論是葷素餡,只要用心注意一些小細節(jié),做出來完全不比餃子館差,甚至不夸張的說,比外面吃的還要香。
第一:餃子皮的制作。一般人覺得餃子好不好吃,主要看包子餡。其實不然,除了陷很重要外,餃子皮也很關鍵,它會直接影響到餃子的口感。而要想餃子皮好,只需在和面的時候加點鹽,再磕入一個雞蛋進去,做出的餃子就會更勁道,不易破裂。和面的時候最好是加溫水,一邊攪拌面粉,一邊慢慢加水,才能準確控制面團柔韌性,盡量要面團柔軟些,醒面的時間要稍長些,揉面的時候要多用一些勁,多揉一會,搟出來的餃子皮就會筋道十足。
第二:食材的選擇。如果是要制作葷餡的餃子,最好是選擇豬的前腿肉。因為這里的肉吸水性較強,且肥瘦相間,2/3的瘦肉和1/3的肥肉,比例非常好,最適合用來最餃子餡,口感才細膩多汁。
提示:千萬不要絞肉機餃肉餡,這樣做出的肉餡比較粗糙。最好是自己用刀慢慢的剁肉。小時候沒有絞肉機,還不是爸爸媽媽用手工搗鼓的,那才叫做好吃。另外,在手工剁肉餡時,要邊剁邊加入少量的水,既不粘刀且肉餡更加鮮美滑嫩。
第三:調餡。制作肉菜混合的餃子餡料時,一般要先調好肉餡,再放入蔬菜。調肉餡時要按照鹽、蔥姜水、花椒水(制作方法在下面有介紹)、醬油、熟料油(也叫香蔥油,本文后面有介紹)這樣的順序放入調味料,肉餡順時針攪好上勁后,后再放入菜餡。如果你要用芹菜、白菜這些帶水的蔬菜,蔬菜一定要焯水,將水份擠干才能包,但也不能過干,大七八成的樣子就可以。
提示:各種調味料依個人喜好而加,切忌太龐雜,加的復雜了,反而搶味了或者串味,吃不到餡料的原味。一般的順序是先放鹽和雞蛋提鮮鎖住養(yǎng)分,然后依次放入其它調味料。制餡時要順一個方向攪拌,最后邊加溫水,邊攪拌,使水與肉餡充分結合融為一體。
第四:調餡的比例。一般肉餡跟蔬菜的比例是1:1,海鮮餡則肉末跟海鮮和蔬菜的比例是1:1:1,就是。這些是公認的黃金比例,應該沒意見吧。
第五:姜蔥水、花椒水和香蔥油的制作。1、姜蔥水。做法同上面一樣,只是花椒換成了姜蔥,目的都是去腥增香。2、花椒水。比如200克水加8克花椒,煮開5分鐘后關火晾涼,分次加入肉餡,并朝著一個方向攪拌直至上勁。3、香蔥油。制作是鍋燒熱放入適量的油,加入蔥段,洋蔥,紅蔥頭,一起熬制成蔥油,餃子餡加入蔥油口感瞬間變得高大上起來。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擊“收藏”、“分享”或“關注”喲!你的支持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看法,也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