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文化有著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在歲月的沉淀之后,形成了許多品茶術語。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20種常用的品茶術語,通過描述品茶的細節(jié),把茶喝懂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品茶水平自然得到了提升。
1.茶性
茶性是指茶湯入口后,口腔產(chǎn)生的刺激感。包括香型和苦澀度,通常用“強”“弱”來形容。
2.茶質(zhì)
指茶湯入口后,湯質(zhì)在口感上的豐富程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蘊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來表達。
3.香氣
鮮葉在制作工藝中產(chǎn)生,在口腔中,上顎、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感覺明顯。
不同茶葉的香氣不同,像綠茶一般用“清香”來形容,像紅茶常用“甜香”、“花果香”來形容。
無論哪種茶,能用香氣來形容就說明茶的香氣是讓人舒適的,并不會讓人心生厭惡的。
4.苦、澀
苦是一種味道,澀是一種感覺。
茶之所以有苦味,茶葉中的咖啡堿、兒茶素會溶解于水中,使茶湯呈現(xiàn)出苦味。
一般來說,茶有苦味是正常的,茶湯入口后人們能通過舌根感受到苦味。
若苦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能散去,這種茶則為不好;如果苦味化去后有回甘,這種茶則為好的。
澀是口腔中細嫩組織收斂的表現(xiàn)。
澀味是茶本身就有的味道,如果一種茶單純有澀味,并不能以此來判斷茶葉的好壞。
5.水味
水味是指喝茶時,明顯感到茶味和水的分離、不融合,當茶湯咽下之后,口腔中沒有感受到茶味。
水味和水性是不一樣的,水性是指茶湯帶給口腔的每種不同的感受,常有七個感覺形容水性:滑、化、活、砂、厚、薄、利。水性多用來品普洱茶時所用。
一般茶水分離可能存在沖泡方式不當、茶葉品質(zhì)不佳、茶葉儲存不當。
6.回甘
回甘是指苦味在口中轉(zhuǎn)化消失過程中產(chǎn)生的絲絲甜味。
7.生津
指飲茶后,口腔中分泌出唾液。指兩頰、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斷的涌出。
只有品質(zhì)好的茶,喝下去才會有生津的感覺,且品質(zhì)越好,生津越快,生津的時間也越長。
8.層次感
用在品茶中,層次感就是指茶湯入口后,在舌尖是一個滋味,在舌面是另一個滋味,在舌根滋味又有所不同。
滋味有變化,就是茶湯有層次感的表現(xiàn)。
9.喉韻
品茶后,茶湯帶給喉嚨的感覺。如果茶有喉韻,咽下茶湯后,喉嚨會感受到甜、潤、爽。
10.飽滿
指茶湯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而帶給口腔的一種充實感。品茶時,茶湯入口能清楚地辨別出這并不是淡薄的水,而是濃稠的茶湯。
11.果酸味
品茶湯時帶有鮮味,像新鮮的酸果味。
12.香氣內(nèi)斂
香氣不張揚,其香在水,用心則有,不用心則無。
13.入口即化
茶湯入口,不用有意識的吞咽,自然入喉。
14.爽朗
經(jīng)歲月的陳化倉儲優(yōu)良的茶湯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齒有清晰感。
15.舌底鳴泉
喝完茶之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斷有津液大量生成的過程。通常品質(zhì)很好的茶葉沖泡的茶湯,都會帶來舌底鳴泉的感受。
16.藥香
陳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藥香濃郁通常是對老茶香氣的一種贊揚方式。
17.酸味
由于制作欠佳或儲存不好導致茶葉所含水分過高而產(chǎn)生的。主要能通過舌頭兩側(cè)的后端體會到。
18.青味
茶葉在殺青時溫度不夠或者殺青的時間不足而使茶湯產(chǎn)生的類似青草氣味的“生青味”。
有青味的茶葉在香氣和茶湯中都能明顯感覺到,是一種“生而不透”的悶味感,要注意和清新淡雅的“清香味”區(qū)分。
19.鎖喉
鎖喉具體的表現(xiàn)是茶湯入口流至喉嚨時,會感覺咽喉間有干燥、疼痛、異物感,甚至覺得吞咽困難、緊縮發(fā)癢等。
茶葉施肥過多、加工工藝不到位、倉儲不當導致氧化不均勻、新茶火氣未退等,都會使茶葉在飲用時有鎖喉感。
20.煙熏味
指茶葉加工中形成的煙熏氣味。例如正山小種紅茶在加工時就會用到煙熏工藝,這類情況產(chǎn)生的煙熏味是正常的。
喝茶這件事兒,并不是簡單的一句“這茶好喝”、“有點苦”、“有點甜”可以說明白的,其中涉及到一些專業(yè)術語,只有在充分理解這些術語的基礎上,在喝茶時對號入座地感受它,長此以往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品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