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大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年號永樂。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發(fā)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靖難之役成功,將建文帝趕下皇位,登皇帝位,改元永樂。
明成祖開創(chuàng)了永樂盛世,收復安南,建立內(nèi)閣制度,加強了明朝封建中央集權。五征蒙古,在東北設了奴兒干都司,在西北設立了哈密衛(wèi),在西南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大古刺宣慰司等鞏固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遣鄭和七下西洋,使大明威名遠播。疏通大運河,命編修《永樂大典》。功績卓著,可為什么明成祖為什么不能稱千古一帝呢?
筆者認為有幾下幾點:一、明成祖的皇帝位來的不正,是篡位得到的。這件事永遠是他的心病,他也在這個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來掩飾他的不正統(tǒng)性。如:改掉建文帝的年號,將建文帝在位四年時間歸并到洪武年。但是依然改變不了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繼位的事實。幾次修改《太祖實錄》。凡是有關建文帝和建文時期的記載統(tǒng)統(tǒng)去處。
二、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性,實行殘忍的手段。比如滅方孝孺十族,攻破南京前姚廣孝曾對朱棣言,不可殺方孝孺。靖難之役成功后,破南京命方孝孺起草登基詔書,方孝孺不肯最后被殺十族。大肆殺害建文帝的遺臣,以建文帝的事情大興文字獄。
三、從新建立錦衣衛(wèi)(明洪武二十年明太祖裁撤錦衣衛(wèi)),又建立東廠,明朝的特務組織——廠衛(wèi)制度建立。
四、明太祖建國時,吸取漢唐宦官亂政威脅君權的歷史教訓,立下祖訓“不許內(nèi)臣干政”,但是永樂帝廢除這條祖訓,允許宦官識字,并且允許他們參與政事。為明朝宦官亂政埋下了隱患。
五、大興土木。北建紫禁城,南建武當山。鄭和下西洋耗費國帑。
六、觀有明一代,一十六帝,永樂朝的賦稅是最高的,開始消耗明洪武年修生養(yǎng)息所積累的財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明成祖雖然稱得上是個明君,但比不了他的父親明太祖朱元璋的,更談不上千古一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