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jīng)典確實是被過度解讀了,而且已經(jīng)過度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一句話寫出來的解釋都能寫一本書,真不知道這些書的原作者看了會怎么想。最主要的是解讀的或許很本意已經(jīng)差了十萬八千里了,原作者復生,恐怕都解讀不出來這么多新意來。
認為今不如古,是古代思想一個最明顯的特征,隨以不點的攀附古代書籍,不斷地解讀圣人的意思,成了古代讀書人最主要的生活。明明要解決的是一個現(xiàn)在的問題,卻偏偏要跑到古人那里找到對自己想法的支持,古人活著還真是很累。
就題目所列書籍,過度解讀最厲害的就是《易經(jīng)》了,一本算卦書,硬是被說成了,無所不知無所不包的神級內(nèi)容,直到今天還有人靠著這本書故弄玄虛,來指導現(xiàn)在的生活,真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解讀《論語》最起碼還知道孔子是個人,你說的再多,《論語里》也有惶惶如喪家之狗的說法,論語的過分解讀在揣測圣人的深意上,或許孔子只不過是偶然說課一句話,被記錄下來之后,便成了千古名言,治國良方,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還有更不可思議的,至少孔子還是個人,到了老子,就直接說是神了,成了太上老君下凡了,真是越說越玄乎。
現(xiàn)代人沒必要受這些思維定式的影響,古書還是可以讀,只要不過分神話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