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們所知,我們這個時代最普遍、也最嚴重的健康問題就是壓力。根據(jù)壓力理論之父漢斯 塞利的定義,壓力是“人體承受的磨損程度”。我們的經歷總是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接,以至于它們從來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整理,更遑論消化吸收了。結果就會導致混亂和困惑。我們的感官疲于應對,身體的敏感性也隨之枯竭?!?/p>
——《疾病剖析》(Anatomy of an Illness),第65頁,作者:諾曼 卡曾斯
在今天的商場上,許多事情都充滿了挑戰(zhàn)性。很多商界人士無時無刻不在應對形形色色的挑戰(zhàn)。
我們都墜入了一個令人厭倦卻又離不開的技術網絡。在永不停歇的全球化腳步中,人們可以跨越地域和時區(qū)一展所長。但人體生物學決定了,我們無法持續(xù)保持高度的靈敏性,每次沖刺過后,我們需要暫停下來;快速前進之后,我們需要經歷緩慢的休養(yǎng)生息期。壓力會導致我們的身體產生致命的化學物質。持續(xù)的緊張、煩惱、沮喪、被壓抑的怒火、缺乏運動、不新鮮的空氣,以及睡眠不足都會導致我們患上偏頭痛、失眠、高血壓、潰瘍乃至心臟病。
那么,如何給自己補足動力,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呢?試試這些方法:
充分休息。讓自己保證充足的睡眠。
煥發(fā)精神。利用好休息時間,做一些有利于恢復精力的活動——與親朋好友團聚、旅行、唱歌、聚餐、畫畫、看書、看電影或沉思。
健康飲食。遠離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切忌暴飲暴食,不要過度食用糖分高的食物,以及人們在忙碌時用來麻痹神經的其他食物。
鍛煉身體。從事體育鍛煉、跳舞等活動,促使身體運動。鍛煉力量、柔韌性和耐力。
關注情緒狀態(tài)。向親朋好友、顧問或教練傾訴正在發(fā)生的事情。釋放自己的痛苦情緒。行動時保證思路清晰,別讓痛苦打倒你。
為精神生活騰出時間。接觸周圍更寬廣的世界,比如傾聽音樂、深入大自然、觀看舞蹈或參加宗教組織。
經營好人際關系。與他人建立強有力的關系,進行富有智慧的對話,分享思想。學習其他人的想法和做法。
如果以上這些建議的某一條似乎很難做到,那就問一下自己:“到底是什么在妨礙我關愛我自己?”
總而言之,面對壓力,你需要在智力、身體、精神、情緒和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悉心關愛、呵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