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東),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二十五歲起辭親遠(yuǎn)游。
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quán)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
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李璘幕僚,李璘兵敗被殺,李白受累入獄,不久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
晚年投奔其族叔當(dāng)涂令李陽冰,于其寓所病逝。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01 李白為何寫《與韓荊州書》?
青年李白即胸懷大志,希望干出一番事業(yè),他曾自比凌云大鵬,幻想有朝一日“騰風(fēng)云,搏擊任所能”。
但是,他個性孤傲不羈,不走唐代一般士子科考入仕之路,而任性如游俠,浪跡天涯,行走天下,游說著文,希望朝野認(rèn)識他的才能,以步入官場,施展抱負(fù)。
然而他到處碰壁,抱負(fù)難酬,結(jié)交的朋友陳子昂、孟浩然等,也多是失意文人,難以給他實質(zhì)性的幫助。
于是,當(dāng)他聽說荊州刺史韓朝宗常常依才提攜后輩,為朝廷推薦人才,李白便投奔而去,希望達(dá)到求見、推薦的目的。
本文便是他寫下的自薦書。
《與韓荊州書》約作于734年,當(dāng)時李白34歲在襄陽(今屬湖北)向韓荊州(即韓朝宗,時任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采訪使)自薦。
此文寫得縱橫恣肆、氣概凌云,不卑不亢、酣暢淋漓,因此被千古傳誦。
02 《與韓荊州書》寫了什么?
這封著名的自薦信,可謂是“三贊兩夸一請求”。
三贊是來贊韓朝宗的,兩夸是夸李白自己的,一請求是李白請求韓朝宗的。
第一贊:“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span>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豈不以有周公之風(fēng),躬吐握之事,使海內(nèi)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span>
李白引用當(dāng)時流行的說法,“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睒O度贊揚韓荊州的影響力,把韓朝宗比喻極度渴望賢才以至于“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的周公。
周公求賢若渴,有賢才來訪就放下手頭的事務(wù)去接見,以至于周公沐浴也被多次打斷,手握著濕漉漉的頭發(fā)去見賢才。
吃飯也被打斷多次,吐出嘴里的食物來見賢才,其求賢若渴如此。
李白說韓朝宗就是這樣的禮賢下士,所以天下的賢才都希望借韓朝宗的影響力“收名”“定價”一登龍門。
第二贊:“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xué)究天人?!?/span>
李白以極度夸張的口吻贊揚韓朝宗的文采,說他“筆參造化,學(xué)究天人”,文章作品如得神明之助,而其德行則可以感天動地。
第三贊:“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quán)衡,一經(jīng)品題,便作佳士。”
李白的第三贊,以崔宗之等人受韓朝宗推薦而名揚天下為例,說全天下的文士都把韓朝宗比作“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quán)衡”,只要經(jīng)過韓朝宗品題、推薦,就由凡夫俗子變成了名士高人。
以上是三贊。
毛主席對這三贊的評價比較直接:“捧韓荊州就是要韓荊州給他一個官做。”
“兩夸”是李白夸自己。
第一夸:“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shù),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于君侯哉!”
這是夸自己的過去,李白我是文武雙全,“心雄萬夫”,在京城則拜會卿相,在地方交往諸侯,“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眰€個都對李白是贊不絕口,李白說這都是我曾經(jīng)的的光榮事跡,可不敢隱瞞您,必須一五一十向您匯報。
第二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span>
這是夸自己的未來。如果韓朝宗能給我李白機會,那么李白必然能夠高談闊論,汪洋恣肆,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為您獻上花團錦簇的好文章。
“一請求”是李白向韓朝宗請求。
“愿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
“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李白希望韓朝宗以真才實學(xué),而不是富貴或寒賤來區(qū)別對待名士,他又用戰(zhàn)國時毛遂向平原君自薦的典故,希望韓朝宗就是那養(yǎng)士三千的平原君,自己則一定能成為脫穎而出的毛遂。
也希望韓朝宗不要因為李白沒有行跪拜之禮只是施長揖之禮而遷怒,更希望韓朝宗不吝惜“階前盈尺之地”,不要舍不得給李白一個“揚眉吐氣,激昂青云”的機會。
只要韓朝宗同意,只要韓朝宗推薦,李白迫切希望能夠委身國士,效微軀之力。
03 《與韓荊州書》反映了李白怎樣的人生觀?
此時的李白,是一介布衣,依韓朝宗當(dāng)時的地位或影響力,李白都需要仰視韓朝宗,尤其現(xiàn)在李白是來求韓朝宗,希望他能推薦自己,這里有一個天然的不平等,有一種距離感,但是我們在這封信中看到的似乎是另一種樣子。
李白的“三贊”對韓朝宗有充分的肯定、贊美,這樣的贊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溜須、諂媚,而是把韓朝宗比作古往今來為國舉才、舉賢授能的人物,他對韓朝宗的格局定位是非常高的。
接下來,他介紹自己的態(tài)度也不是唯唯諾諾、可憐巴巴,而是自信滿滿、擲地有聲,他認(rèn)為自己的出身能力才華都不錯,恰恰需要韓朝宗這樣的“伯樂”,把他這匹“千里馬”推薦出去。
甚至流露出這樣一種語氣,君侯您推薦了我李白,不僅是對我李白的成全,也是對你自己美名的成全。
從這里能看到,李白身上一貫的一種獨立平等的意識,即使對方在朝野影響力是很大的,此時又是當(dāng)?shù)氐牡胤焦伲畎滓?/span>并沒有流露出畏畏縮縮、不知所措、無奈可憐的低眉俯首之狀。
這樣一個狀態(tài)是貫穿李白一生的,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既是李白的性格、李白的特點、李白的形象,也是相當(dāng)一批唐宋文人的氣節(jié)、風(fēng)骨,這也是我們千載以來會喜歡、會仰慕李白的重要原因。
04 李白的處事哲學(xué)對后世的影響
李白的處事態(tài)度,提示我們在求職、在工作中:
要自信自尊,自信來自于對自己才能深刻認(rèn)識的基礎(chǔ)上;
要不卑不亢,不卑,就是不自慚形穢,對自己的能力、品格、價值觀等等,有充分自信;
不亢,就是不盲目驕傲,不低估對手的實力與能力。
要樂觀向上,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去求職工作。
作家劉同說:“你笑著站在那里,不卑不亢,以至于路過你的人,也都紛紛微笑起來。你會活得很好,就像一場春后雪,也像一陣夏雪詩?!?/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