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名山景區(qū)位于重慶市豐都縣,距離重慶172公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由全國重點風(fēng)景名勝古跡豐都名山和國家級森林公園雙桂山組成。素以“鬼國京都”聞名于世,距今有2000余年歷史,以“懲惡揚善”為文化內(nèi)核,是集道、儒、佛于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shù)寶庫,為中國宗教文化多元化的代表景點之一。1982年成為國務(wù)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2000年成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雙桂山1992年被林業(yè)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14年“豐都廟會”被國務(wù)院批準入選第四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5年被評為“新三峽十大新景觀”之一。
01
奈何橋
奈何橋(鄭瑞舜 攝)
02
唯善呈和碑
“唯善呈和碑”乃四川省原書協(xié)主席著名書法家李半黎先生1987年游覽名山后所寫的書法藝術(shù)畫押組字,中間“口”字共用,左邊是“唯”,上邊是“善”,下面是“呈”,右邊是“和”,四個字連起來便是“唯善呈和”,碑文將此四字聯(lián)成一體,構(gòu)思極其巧妙。意在勸人與人善行相待,善惡有報。
03
鬼門關(guān)
始建于漢代,是傳說中劃分陰陽的分界線。元?楊顯之的《酷寒亭》、明朝《西游記》等文學(xué)作品均有描述。傳說人死后到地府發(fā)落,必經(jīng)這座森嚴的關(guān)口。兩旁有十六鬼王和把門小鬼看守,于此盤查過往亡魂。在世為善的亡魂攜“路引”便能順利通過;而在世作惡的亡魂則會苛刻盤查,驗明身份后押往十殿受審,再打入地獄受刑。為名山景區(qū)代表景點之一。
鬼門關(guān)(鄭瑞舜 攝)
04
天子殿
始建于西晉,原名“乾竺殿”,唐時名“仙都觀”,宋改“景德觀”“白鶴觀”,明改“閻王殿”?,F(xiàn)存天子殿乃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重修,原名“閻君殿”,后稱“曜靈殿”,俗稱“天子殿”至今。占地面積2431米,由牌坊、山門和殿堂三部分組成,呈階梯式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是名山上建筑年代最久,面積、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殿堂正中供奉陰天子6米高坐像,身后龕中供奉天子娘娘。是名山景區(qū)最有代表性景群。
天子殿(鄭瑞舜 攝)
05
五云樓
取自神仙得道,地生祥云的意思。據(jù)晉人葛洪《神仙傳》記載:王方平,東漢時人,在豐都平都山升天成仙。陰長生,新野(今屬河南)人,生富貴之門而不好榮位,潛居隱身,后于豐都平都山飛升成仙。因王方平、陰長生這兩位方士曾于名山修煉成仙,白日飛升,便在此修建樓塔已示紀念。
06
二仙樓
唐朝初年,根據(jù)王方平、陰長生在平都山(今名山)修煉成仙的傳說于此筑凌云臺,后改為亭,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始建凌虛閣,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樓將圯,川湖總督蔡毓榮捐資作了培修,改名“二仙樓”。道光九年(公元1671年),豐都知縣黃初在原址重建,后雖多次培修,規(guī)模仍舊。二仙樓為木結(jié)構(gòu)三層閣樓式建筑,三重檐,八角攢尖頂,樓體通高15.7米,頂樓塑王方平、陰長生對弈,旁邊一樵夫站立觀看組像。登樓俯視長江,眺望四野,煙波浩渺,飄飄然有凌虛之感。
07
雙桂山
雙桂山因其兩棵千年桂樹而得名,面積約100公頃,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著名風(fēng)景區(qū)。自宋代開始,游客就絡(luò)繹不絕。人們?yōu)椤鞍茁挂锅Q”的傳說和《仙都山鹿》的詩章所感動,登山尋芳探幽,巖壁題詩,一時成為風(fēng)景,故有人說:“豐都名山以鬼神聞名中外,雙桂山因文人與文學(xué)氛圍著稱古今?!?/span>
《題平都山》
(宋)蘇軾
足躡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覺到云間。
抬眸回顧乾坤闊,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歲月閑。
午夢任隨鳩喚覺,早朝又聽鹿催班。
《平都山》
(宋)陸游
名山近江步,蠟屐得閑行。
奔鹿沖人過,藏丹徹夜明。
唐碑多斷蝕,梁殿半欹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榮。
行逢負籠客,臥聽送船聲。
乞我誅茆地,靈苗得共烹。
《題玉皇殿》
(清)徐昌緒
誰云不可階升,入此門便通帝闕。
仰見無窮主極,居其所即使天樞。
《游平都答少熙書家步原韻》
(民國)豐子愷
滿地江湖一畫師,偷閑學(xué)少柳花時。
成都賣卜愧先哲,蜀道游春賞好姿。
勝友逢迎相見晚,岷山巡禮惜來遲。
聊將四韻酬佳什,只是涂鴉未是詩。
豐都名山景區(qū)歡迎您
(供稿:豐都縣地方志編修中心王爾歡 摘編自《重慶市志·旅游景區(q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