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家里吃肉的次數(shù)就多了起來,炒肉、燉肉都是常有的事。尤其是炒肉,是再家常不過的了。雖然常做炒肉,但是有時候炒出來的肉又干又硬,一點也不好吃。那么,把肉炒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實這些都是沒有掌握炒肉的技巧罷了。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3招炒肉的技巧,炒肉時,不管炒什么肉,想肉鮮嫩就別直接下鍋,學(xué)會3招,超好吃!這3招包含的知識面有點廣泛,大家一定要耐心閱讀,讀完一定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腌制肉
在炒肉的時候,通常都會把肉餡先進行腌制,然后再進行烹飪;那么為什么要對肉進行腌制呢?
(1)經(jīng)過腌制的肉類口感更濃厚一點,比不腌制的肉口感更好。無論是在腌制的時候放一些鹽還是蠔油等調(diào)料,都能很好入一層底味,這樣可以保證在炒制的時候達到里外一致的效果。如果不進行腌制也不是不可以,在后期加調(diào)料也是可以的,但是后期加的調(diào)料都附著在肉表面,味道進不了肉里面,造成了外面咸里面淡的現(xiàn)象,吃的時候就會越嚼越淡,越來越不好吃,有時候還會造成干硬的情況,所以提前入底味比較好。
(2)魚、肉、禽、蛋、菌菇類等食材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核苷酸、肌苷酸等呈現(xiàn)鮮味的氨基酸,但是這些氨基酸自身表現(xiàn)不出來,只有與調(diào)料中的鈉離子結(jié)合,才能顯現(xiàn)出鮮味。尤其是肉類,肉類中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等成分,這些成分都是具有鮮味的成分,也是只有在一定濃度的下才能展現(xiàn)出來,所以要提前用調(diào)料腌制一下,釋放出里面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3)腌制還能對肉進行嫩滑處理,在里面加入小蘇打、淀粉等,可以破壞組織結(jié)構(gòu)的纖維,能夠讓肉變的松軟。所以把肉腌制一會兒,可以起到殺菌提鮮和嫩滑的作用。
總結(jié):腌肉的時候通常要用到:料酒、鹽、雞精、胡椒粉、生抽、蠔油、醬油、香油和小蘇打等,料酒和胡椒粉去腥增香,蠔油、鹽和醬油增加味道,雞精提鮮,香油能讓肉變的嫩滑,小蘇打可以軟化肉類。所以在腌制的時候選擇性加入這幾種調(diào)料即可。
第二:給肉上漿
給肉上漿是廚師們在烹飪的時候常用的手法,在把肉腌制好了以后,給肉上漿,形成一層保護膜。所謂上漿就是用蛋清、淀粉和清水作用在肉上,經(jīng)過攪拌,在肉表面形成一層“漿膜”。上漿的手法常用于豬肉、雞肉、牛肉等肉類,部分羊肉也會上漿,但是因為部分羊肉的脂肪含量過高,所以給羊肉上漿要分部位進行。
上漿的具體過程:
以豬肉絲為例,把肉清洗干凈在清水中浸泡半個小時左右,泡好用水沖洗干凈,控干水,然后用第一步腌制入味;接著放在盆中,在盆中加入清水,用筷子攪打肉絲,讓肉絲充分吸收水分,接著打一個蛋清進去,再次反復(fù)攪打,讓蛋清和肉絲充分融合,然后加一點淀粉進去,攪拌均勻靜置15分鐘。靜置好以后,倒入適量的色拉油封住上漿的食材,避免與氧氣接觸。處理好后放在冰箱中冷藏1個小時最好。
注意:上漿不是所有的肉都適合,通常只有瘦肉才上漿,因為脂肪多的肉,在高溫烹飪的時候,脂肪會快速融化,從而導(dǎo)致上漿表皮脫落,達不到上漿鎖住水分的效果,所以上漿一般都是選擇脂肪少的肉進行。
第三:滑油
滑油就是把上漿后的肉倒進四成熱的油鍋中進行炒制,是把肉炒熟化的過程。這樣可以讓肉類表面上的漿迅速的凝固起來,從而鎖住肉中的水分和營養(yǎng),讓肉變得更鮮嫩。滑油常適用于豬肉、雞肉、牛肉等肉類,魚類一般是采用用水焯燙的方式,通常就是在水不是很沸騰的情況下把魚片放進鍋中焯燙,湯熟。
在滑油的時候火候是很重要的,如果火候太大或者太小都會導(dǎo)致上漿的失敗?;偷臅r候油溫過低,會讓上的漿脫落,導(dǎo)致水分的降低;如果油溫過高,會把表面的淀粉炸糊,讓肉快速失去水分,導(dǎo)致上漿失敗。那么怎樣掌握滑油的火候呢?
以雞肉為例,雞肉滑鍋的時間在16秒-20秒左右,等到雞肉顏色變白切浮起來的時候,這種基本就沒有血水了,就可以盛起來了。然后在最后炒菜的時候,開大火爆炒一會兒就可以達到全熟的狀態(tài)。其他的肉在滑鍋的時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