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能見到一些特別怕冷的人,即使在炎熱夏季里也怕吹涼風,不敢吃冷飲,有些甚至不敢穿短袖短褲,穿著長衣長褲也不覺得熱,這些人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陽虛。
如果說人體的陽氣就像我們身體中的太陽,那么陽虛就像陰云密布,五臟六腑缺少陽光的照耀,體溫自然就要比正常人的低,肢體就容易發(fā)冷。
《難經(jīng)》中提到:“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jīng)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
中醫(yī)認為,人體的陽氣發(fā)源在于腎,而腎陽又是人體一身陽氣的之根本所在,所以腎陽又稱為“命門之火”,就像太陽照射著大地,使人在源源不斷的暖流中保持著機體的溫暖。
如果腎陽損傷、命門火衰,人就容易精神疲倦怕冷且易感風寒;火不暖土(脾胃),平時容易受涼拉肚子;
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腎陽不足,人的腰部也就得不到足夠的溫養(yǎng),寒從中生,所以腰膝冷痛;
腎陽虛衰又導致氣虛不能推動,故出現(xiàn)小便頻數(shù)但排尿無力、尿后余瀝不盡甚至下肢水腫,就好像冬天里水龍頭受凍了一般,出水很不暢快;
此外,腎又和生殖系統(tǒng)密切相關,腎陽不足,易性欲冷淡,男子易出現(xiàn)不舉、時間短,女子容易宮寒、月經(jīng)量少甚至閉經(jīng)。
桂附地黃丸來源于東漢名醫(yī)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
本方主要是為了治腎陰陽兩虛、偏腎陽虛者。本方共八味藥,是六味地黃丸組成的六味藥即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再加肉桂和附子,故稱桂附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附子(制)、 茯苓、山萸肉、肉桂、澤瀉(鹽制)、山藥(麩炒)、牡丹皮。
功效: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痛膝軟,消渴水腫,腎虛咳喘,小便頻數(shù),大便溏瀉。
附子,為毛茛科烏頭的加工品,辛、大熱,可以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陰寒證之主帥,有斬關奪將之能,退陰復陽之力。
如傷寒論中張仲景治療誤用發(fā)汗藥之大汗的亡陽,用四逆湯、真武湯等以來治療,治療嘔吐泄瀉四肢厥冷的亡陽,用通脈四逆湯、參附湯來救之。
這些方中均有附子,但生附子有毒,本方中,制附子經(jīng)過炮制,藥性緩和,補火助陽,補一身之陽氣,走而不守,溫經(jīng)通絡,驅逐風寒濕邪,好似給電量不足的發(fā)動機瞬間通上了電。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其嫩枝即桂枝。肉桂辛、甘、大熱,擅長溫里去寒,還能補命門真火,引火歸原,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虛喘等。
當腎陽虛衰比較嚴重的時候,陽氣無根,虛陽上浮會致常見的上熱下寒證,如更年期女性心火、肝火大,失眠,烘熱出汗,但下肢小腹還是寒冷浮腫的,其實就是元陽不足,這個時候需要肉桂將上浮的火往下引,就像鍋底下的燒出來了就用火鉗夾住,連柴帶火,一起塞回灶里,讓火回到它應該去的地方。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腎填精,被歷代醫(yī)家奉為“滋真陰,補精血”之圣藥。
山茱萸、山藥補肝脾腎而滋陰,正如《景岳全書·新方八陣》所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又配伍茯苓健脾滲濕,澤瀉利小便、泄腎經(jīng)之虛火,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也能退腎中虛火。
這個時候我們或許會感到詫異,為何陽虛還要配伍滋陰清熱的藥物?中醫(yī)里說“陽損及陰”,腎陰腎陽既相生又相克,這樣一來,既可以補上桂附的熱傷掉的部分陰液,又可以補上因長期陽氣受損傷及的陰液,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可見仲景組方的嚴謹。
本方從用量上分析,補腎精藥居多而溫陽藥較輕。熟地黃用量是制附子的八倍,在補腎填精同時防止附子“壯火食氣”,就好像只用制附子而不用地黃就像是鍋中無水,鍋底僅有干柴再燒,不僅沒法加熱產(chǎn)生水蒸氣,反而把鍋自身燒壞。因此要微微生火,鼓動腎氣的生成(也叫少火生氣)。
腎中真陰真陽皆得補益,然后陽蒸陰化,腎氣充盈,于是各種不適癥狀自然而消。
本方配伍特點一為補陽與補陰配伍,陰陽并補,且以補陽為主;二為滋陰之中配伍少量桂、附以溫陽,目的在于陰中求陽,少火生氣。本方諸藥合用,補中寓瀉,溫而不燥,滋而不膩。
肺胃熱、陰虛內(nèi)熱者慎用;感冒發(fā)熱病人不宜服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孕婦慎用;該藥不可超量服用、服藥前應先咨詢中醫(yī)醫(yī)生。
市場上除了桂附地黃丸外,還有很多不同功效的地黃丸,應加以區(qū)別:
六味地黃丸
滋陰補腎。主治腎陰虛,用于腎陰虧損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杞菊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枸杞、菊花。功效:滋腎養(yǎng)肝。主治肝腎陰虧所致的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知柏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知母、黃柏。功效:滋陰降火。用于肝腎陰虛火旺所致的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明目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枸杞子、菊花、當歸、白芍、蒺藜、石決明,功效:滋腎,養(yǎng)肝,明目。主治肝腎陰虛所致的目澀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
麥味地黃丸
在六味地黃丸+麥冬、五味子,功效:滋腎養(yǎng)肺。主治肺腎陰虧所致的潮熱盜汗咳嗽,咽干咳血,眩暈耳鳴,腰膝酸軟。
歸芍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當歸、白芍,功效: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主治肝腎兩虧,陰虛血少所致身體困乏,頭暈目眩,午后潮熱,腰腿酸痛,足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