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誠齋體摭談
“誠齋體”是楊萬里獨創(chuàng)的一種詩歌風格。因而在談“誠齋體”之前,要介紹一下楊萬里。
在南末前期的詩人中,楊萬里略晚于陳與義等詩人。他與范成大、陸游、尤袤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或“南渡四大家”。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吉水在今天的江西省。楊萬里家世清寒。紹興二十四年(1154)與范成大同時中進土。他起初任贛州司戶,接著調(diào)任永州零陵丞。他拜見了貶謫在永州的主戰(zhàn)派將領(lǐng)張浚,張浚以“正心誠意”之學勉勵他,他于是自號“誠齋”,終身把張浚當作自己的老師。宋孝宗即位后,起用主張派,張浚被召回臨安,任樞密使。張浚隨即向朝廷薦了楊萬里。乾道六年(1170),楊萬里上《千慮策》,受到樞密使虞充文、宰相陳俊卿極大的重視。他除了在福建、江蘇、廣東作過地方官外,在臨安歷任吏部員外郎,東宮侍讀、秘書少監(jiān)。宋光宗時曾任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因事觸犯宰相,自請免職,從此家居十五年不出。晚年,見韓侂胄專權(quán),深為國事?lián)?,知道韓伲胄無所準備而倉促出兵,于是為國憂憤而卒。楊萬里秉性剛直,立朝廉潔,遇事敢言,不怕得罪權(quán)貴、冒犯皇帝,因此始終不得重用。
    楊萬里早年作詩學江西詩派,后來認識到江西詩派的弊病,在紹興三十二年(1162),盡焚少年時所作江西體詩千余首,從而另外開辟自己的途徑。他在《荊溪集自序》中說:“予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后山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于唐人?!边@是說他開始寫詩學習江西詩派的黃庭堅等人,后學習陳師道的五言律詩,再學習王安石的七言絕句,晚年學習唐人的絕句詩。這里所謂“唐人”,實際是指晚唐詩人。他又說:“戊戌(1178)作詩,忽若有悟,于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后欣如也。”戊戌,是宋孝宗淳熙五年。楊萬里說他在這年作詩,忽然像有所領(lǐng)悟,于是對晚唐詩人,王安石、陳師道,江西詩派的詩人都不學了,然后自己覺得擺脫了束縛,有愉快自由之感。他從此作詩不再模擬古人,而要求超出古人,他所謂的“黃陳籬下休安腳,陶謝行前更出頭”。就是說不僅不依附于黃庭堅、陳師道的門墻之下,而且還要求超出于陶淵明、謝靈運之上。既然不模仿前人,那么從什么地方去尋找作詩的靈感與題材呢?他認為“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春花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前兩句的意思是關(guān)起門來寫詩不是寫詩的方法,只有到外面去,廣泛接觸自然萬物,也就有詩了。后兩句的意思是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冬天的冰雪,這些自然景物,都提供了寫詩的素材,引起了寫詩的興趣,所以寫詩不依靠前人的舊作,而依靠于大自然。楊萬里由師法古人走上了師法自然的創(chuàng)作道路。他從大自然汲取詩材,啟發(fā)詩思,達到了他所主張的“古今百家景物萬象皆不能役我而役于我”的境界,就是說各種景象,自然萬物都供他驅(qū)使,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這樣便形成了他獨特的詩歌風格,人們稱之為“誠齋體”。
    “誠齋休”的突出特點是“活脫”,具體表觀為構(gòu)思新穎奇特,筆調(diào)幽默詼諧,語言通俗活潑,風格爽朗輕快。這在楊萬里以自然景色為題材的詩中表觀得最為顯著。他對自然界有特別濃厚的興趣,諸如高山流水、藍天白云、日月星辰、風雷雨雪、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無不收拾入詩,而且獨具眼光和心胸,觀察得細致,領(lǐng)會得深刻,描寫得生動趣。如《夜宿東渚放歌》詩的第二首描寫千變?nèi)f化的云霞,“天公要飽詩人眼,生愁秋山太枯淡,旋裁蜀錦展吳霞,低低抹在秋山半。須臾紅錦作翠紗,機頭織出暮歸鴉,暮鴉翠紗忽不見,只見澄江凈如練。”詩的頭句說老天爺要讓詩人飽—飽眼福,很憂慮秋天的山色太枯淡了,于是立刻像裁出四川出產(chǎn)的錦鍛,展開江南出產(chǎn)的彩色絲綢似的,把絢麗的云霞低低地抹在秋山的半山腰,把秋山裝點得十分鮮艷動人。詩的后四句描寫云霞的變化,一會兒紅色的錦鍛變作翠綠色的輕紗,又出現(xiàn)灰黑色的山石、樹蔭,仿佛織錦鍛的機子上織出了一群傍晚飛回巢里去的烏鴉。不多久,黑色的烏鴉、翠綠色的輕紗都消失了,只看見一條澄澈的江流像一匹白色的絲綢,詩人在結(jié)尾巧妙地借用了謝脁詩的原句:“澄江凈如練”。而在這之前,則是就謝脁“澄江凈如練”上面的一句“余霞散成綺”去展開描寫,“余霞散成綺”就是天上微薄的云霞逐漸散開化作彩色絲織品的意思。楊萬里這首詩在構(gòu)思和寫法上都很別致。把轉(zhuǎn)瞬即逝的自然美景捕捉住,并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這是楊萬里特別擅長的。其他如《曉出凈慈送林子方》詩的第二首描寫荷花:“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痹娙苏f杭州西湖六月的風光,到底與別處的四季景色不一樣。怎么不一樣呢?是因為西湖有著一望無際的荷花,荷葉是那樣的綠,荷花是那樣的紅。而且詩人把碧天、紅日與荷葉、荷花聯(lián)系起來,荷葉一大片,似乎與天相接,上下都是碧綠的,荷花在太陽的照射下,別是一番鮮艷的紅色,交相輝映,而荷葉的“無窮碧”與荷花的“別樣紅”又彼此陪襯、烘托、綠是綠得像要滴下水來,紅是紅得像在閃閃發(fā)光。這樣寫荷花,不是半畝方塘里的,更不是三尺水缸里的,而是廣闊湖面上的,因而氣象自然不同,如這個詩題的第一首所寫的“紅香世界清涼國?!薄凹t香世界”是就荷花而言,“清涼國”是就荷葉而言,可謂形容得曲盡其妙。像《過百家渡四絕句》詩的第二首描寫野花:“園花落盡路花開,白白紅紅各自媒。莫問早行奇絕處,四方八面野香來?!边@首詩是楊萬里在零陵作縣丞時寫的。詩人出城到郊外,覺得鄉(xiāng)下景色無處不惹人喜愛,何必一定要是名園里的奇花異草,這路旁田間許多普普通通的花草已足以使人應(yīng)接不暇、陶醉于其中了。詩人先寫野花的色彩?!鞍装准t紅”,是寫野花有白色的,有紅色的。為什么不寫“有白有紅”而要把“白”、“紅”二字加以重疊呢?因為重疊之后,就寫出了白色、紅色的野花到處都是,同時寫出了白色、紅色的野花小巧玲瓏的樣子。別看這“白白紅紅”四字很淺顯、很平淡,但就描繪野花來說,的確是抓著了野花的特征和神態(tài)。不僅如此,詩人還寫這些野花“自各媒”,也就是紛紛向來到郊外的詩人自我介紹,表示歡迎,顯現(xiàn)出野花特有的動人之處。所以詩人覺得是到了一處再好不過的勝景之中,用“四方八面野香來”一句,從嗅覺上補充“白白紅紅各自媒”的視覺形象,好像所有白色紅色的野花都蜂擁而上,把詩人包圍了起來。從上面列舉的詩中,可以看出楊萬里很善于描寫自然界的美景,并表現(xiàn)出自己的獨特感受。詩人從自然界的美景中發(fā)掘出某種活潑的奇趣,使讀者感到親切有味。為了更好地掌握“誠齋體”詩歌的特點,現(xiàn)歸納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所謂“誠齋體”,主要是指楊萬里描寫自然景色的詩歌。前面說過,楊萬里認為“春花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他甚至認為自己寫詩是為了“報答風光”,風光既然使他賞心悅目,于是他就要描繪風光,表現(xiàn)風光給予自己的感受,用這樣的詩來酬謝風光。他常常說“老夫不是尋詩句,詩句自來尋老夫”,“幾多好句爭投我,柳奪花偷底處尋”,不是他刻意要做詩,而是自然景色提供極好的詩材,引起了極濃的詩興,因此好像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主動投向自己,寫來毫不費力?!傲鴬Z花偷底處尋”,字面上說好的詩句被綠柳給奪走了,被紅花給偷走了,沒地方可以尋找了,實際意思即是表示好的詩句就在綠柳紅花之中。
  第二,描寫自然景色的詩歌,自古以來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楊萬里用詩描寫自然景色何以能形成“誠齋體”呢?這恐怕突出表現(xiàn)在新穎上。首先是立意新穎。比如,向來詩人容易傷春,眼看春光已盡,百花殘落,不免十分惋惜,由無可奈何而產(chǎn)生傷感。而楊萬里卻說:“拚卻老紅一萬點,換將新綠百千重?!鞭諈s,是拼掉了的意思。換將,是換得了的意思。詩人說拼掉了衰老的紅花一萬點,換得了新長的綠葉億萬重,豈不也很好嗎?這個意思,北宋的王安石、秦觀的詩里也說過,但不如楊萬里表達得這么生動有力。還有,向來詩人容易悲愁,秋風颯颯,秋雨蕭蕭,一切都顯得那么凄涼冷落。而楊萬里在《秋涼晚步》詩中卻說:“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政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紅蕖,就是紅色的荷花。卻,在這里是完、盡的意思。詩人說人們以為秋氣使人悲哀,其實未必是這樣,輕微地有一點寒意不正是氣候宜人的季節(jié)嗎?綠色池塘里的紅色荷花雖然都落盡了,但荷葉還有新長出來的如銅錢那么園的小葉片。像這樣寫春天、寫秋天,就寫出了新意?!罢\齋體”詩歌的新還表現(xiàn)在藝術(shù)構(gòu)思和遣詞造句上。隔著大樹,青天從許多樹葉縫里顯現(xiàn)出來,詩人這樣描寫:“隔樹漏天青破碎”。一陣急風吹過竹叢,碧綠的竹竿竹葉隨風搖動,詩人這樣描寫:“涼風度竹碧匆忙。”用青代表天,用碧代表竹,突出了色彩,卻又寫色彩變得支離破碎,甚至顯得慌慌張張。這就表現(xiàn)了詩人構(gòu)思新穎。唐朝劉長卿有詩說,“閑花到地聽無聲。”這沒有什么稀奇。悠閑自在的花片掉在地上,聽不到聲音,誰都有這種經(jīng)歷和體會。然而楊萬里卻說花落地有聲音。聽不見聲音,而說有聲音,是表示風吹之猛,花落之多。這還不算什么,詩人由花是紅色的,更進一步說花掉在地上發(fā)出了紅色的聲音他說:“剪剪輕風未是輕,猶吹花片作紅聲。”剪剪,形容風輕微而帶有寒意。詩人說這種剪剪輕風,其實并不輕,因為它還吹落花片在地上發(fā)出紅聲?!凹t聲”二字,造詞很新,以色彩修飾聲音,把視覺和聽覺的感受統(tǒng)—起來,不但寫出花片墜落堆積之狀,而且寫出詩人惋惜和哀悼落花之情。   第三,“誠齋體”描寫自然景色,表現(xiàn)出詩人觀察細致、體會深入的特點。詩人能感受到竹深樹密的地方“時有微涼不是風”。植物能吸收光熱,降低溫度,詩人在竹深樹密之中,感覺到?jīng)鲆?,但這涼意并不是由于吹來了一陣清風。同樣,水也是能吸收光熱,降低溫度的,詩人說“大江欲近風先冷”,靠近江邊首先感到風吹來是冷颼颼的。如果說這方面還屬于詩人感覺的敏銳,那么詩人描寫螞蟻搬家,沿途交頭接耳傳遞消息,忙忙碌碌運送存糧,描寫蒼蠅在冷天曬太陽,隨著日影的移動,從這扇窗戶飛到那扇窗戶,描寫烏鴉歇在欄干角上,發(fā)現(xiàn)烏鴉嘴巴上還長有胡須,這些就屬于詩人觀察和表現(xiàn)客觀相當細致入微,寫出了一些小動物的特點。當然寫得瑣屑,就沒有什么興味,妙在詩人往往從細處寫出人們不曾留心的一些現(xiàn)象,使人讀后覺得有意思。夏天樹上的青蟲,吊著長絲下垂,詩人這樣描寫青蟲:“垂絲到地都回身?!笨粗炻涞降厣狭耍嘞x又回過身來沿著長絲向上爬。詩人說,你瞧,青蟲就這么頑皮淘氣。本來青蟲使人討厭,北京居民叫做吊死鬼,但經(jīng)詩人這—寫,反倒使人覺得看著青蟲吊上吊下的,真有些好玩了。詩人不只是寫小動物寫得細,就是寫自然景象也寫得細。他寫小溪的流水流得飛快,說:“流到前灘忙似箭,不容雨點稍成紋?!泵鑼懰髦烊缟涑鋈サ募?,這句比較平常,下句描寫溪水奔流,不讓落下去的雨點稍為形成波紋,這就寫得非常生動,而且寫得細致,以小見大。
   第四,“誠齋體”常常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上面舉到的溪水與雨點之間像是在競爭,又像是在賭氣,溪水競不讓雨點形成波紋就趕快流走了,這已經(jīng)類似于把客觀事物擬人化,而寫得較多的是詩人與自然景物之間的交往聯(lián)系。比如詩人家鄉(xiāng)江西,在臨安之西,詩人羈留臨安不能回家鄉(xiāng),偏東風吹著揚花向西飛去,詩人就覺得這是楊花故意欺負他,“最是楊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飛。”詩人在小溪旁邊等待觀賞月亮,越等越抱怨月亮老不出來,詩人就覺得這是月亮存心跟他鬧別扭:“溪邊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遲出?!毕奶焯珶?,連風吹過來都是滾燙的,叫人受不了,可是風經(jīng)過竹叢吹來卻是清涼的,詩人就覺得這是竹子很懂得道理,很有人情:“卻是竹君殊解事,炎風篩過作清風。”此外,詩人描寫在風的吹拂下,小草像是在搖頭,蘆葦像是莊叩拜,松樹像是在整理胡須。我們前而說揚萬里的詩寫得親切有昧,這是與詩人常常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有關(guān)的。
   第五,“誠齋體”詩歌具有奇趣。什么是“奇趣”呢?從字面講是奇妙的趣味。實際上“趣”包括風趣、情趣、機趣、理趣等等。一般來講,在楊萬里的“誠齋體”詩歌中,風趣居多。比如,詩人看色彩艷麗的酴醾花和歇在上面的色彩斑斕的蝴蝶,看了半天,區(qū)分不出來,“酴醾蝶蝴渾無辨?!焙髞斫K于區(qū)分清楚了:“飛去方知不是花。”那飛走了的是蝴蝶,停下不動的就是酴醾花了。又比如,詩人看無數(shù)奇峰,十分壯觀,可是,奇峰怎么在變化呢?“卻有—蜂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原來那忽然長大的奇峰是云,而一動不動的才是真正的奇峰。這些描寫都帶著詼諧的筆調(diào),可謂妙趣橫生。在詩人的筆下,自然景物有時會同詩人開起玩笑來。《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江北山》詩的第二首寫道,“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痹娙擞X得從山嶺下往上看山像低伏著的波濤,可是山見著人爬上高處,就立刻跟人比賽高低。爬山的人登上一步,高出一步,再回顧一下四周的山,它比人爬山的腳步還要高。本來翻山越嶺,上得一山,又見一山,這是很普通的情況,但詩人寫來,把山寫得像個調(diào)皮鬼,通篇充滿著幽默風趣。還有一首《過松原晨炊漆公店》詩,和這首詩類似。詩人寫道:“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政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边@是寫的下山。山還是要跟人搗亂,你要出山么?偏不讓你出去,下得一山,又見一山。不過,這首詩除了風趣之外,還包含有理趣。讀了這首詩,使人領(lǐng)悟到不可因小有成績而洋洋自得,須知事物發(fā)展曲折變化,人生的旅途并非一帆風順。
    第六,“誠齋體”詩歌寫得活潑、清新、幽默、風趣,是由于詩人學習了晚唐詩歌,吸收了民歌的特點,又受到了宋代盛行的理學、禪學的影響,而就詩人主觀方面來說,則是他保持著一顆天真爛漫的童心。詩人對兒童的生活活動很感興趣,經(jīng)常被兒童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好奇淘氣、一片純真所深深地吸引。兒童或東奔西跑捕捉柳絮,或把冰塊懸掛起來當樂器敲打,或鉆進油菜田里追趕蝴蝶,或放牛時躺在樹蔭下打瞌睡,都能使得詩人百看不厭,細細品味。詩人有的作品把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冻伴刈印芬辉妼懙溃骸坝昀锎胁蛔杂桑瑹o愁稗子亦成愁??辞卧?,及至教眠卻掉頭?!卑拮?,就是幼兒。渠,是第三人稱,當他字講。掉頭,等于說搖頭。詩中描寫幼兒跟著大人坐船,偏又碰著下雨,簡直難受極了。玩沒有什么好玩的,看沒有什么可看的,船里面空間有限,又活動不開。所以“無愁稗子亦成愁”,小孩不懂得憂愁的,也憂愁起來了。坐在船里,無精打采的,睏了,可是叫他躺下來好好睡一覺,他卻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再也不肯睡。顯然,詩人這么描寫,是非常同情這小孩子的,因為活蹦亂跳正是小孩子的天性,成天關(guān)在狹窄的船里,豈不把小孩子給苦了嗎?必須具備小孩子那樣心性的詩人,才能體會小孩子的喜患哀樂,才能寫出《嘲樨子》這樣的詩歌。但要注意,楊萬里不止是以旁觀的態(tài)度描寫兒童,他甚至和兒童一塊兒玩耍、做游戲。他看到小孩子們在園子里學著栽花種草,就想?yún)⒓拥剿麄兊男辛兄腥?,發(fā)現(xiàn)了他們修筑的一條小路,大概只有螞蟻才能通得過。詩人真的參加到孩子們的行列中去,跟他們一起捉迷藏:“偶見群兒聊與戲,布衫青底捉將來?!庇械男『⒆硬氐剿那嗖忌赖紫卤蛔搅顺鰜?。楊萬里的這一類詩歌是別的詩人極少有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感到楊萬里仿佛是用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觀察和表現(xiàn)自然萬物,而自然萬物也就帶上了幾分童話的色彩。秋天的蟋蟀叫了,樹葉落了,這種自然景象在詩人筆下便成了“吟蟲將落葉,有我拍還歌”,秋蟲蟋蟀在吟唱,一片片的落葉掉在地上為蟋蟀打著拍子。夏天傍晚熱氣漸消,剛冒出的荷花還被綠葉遮蓋著,在詩人看來卻是“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荷花到了黃昏時分還怕炎熱,低著頭躲在荷葉做的綠傘底下。我們前面說楊萬里的“誠齋體”詩歌構(gòu)思新穎,觀察細致,把客觀景物擬人化,這些特點其實往往就是跟詩人那種天真爛漫的童心分不開的。要在別的一些詩人眼中,這樣寫詩未免不夠莊重、嚴肅。殊不知“誠齋體”詩歌的特色,正在于它活潑潑地而又帶著幾分詼諧的筆調(diào)。
    不過,楊萬里這一類詩歌,由于詩人太相信師法自然的原理,太注重一時片刻的印象和感受,太依賴信手拈來、脫口而出的寫作方式,因而容易流于浮滑,傷于淺薄缺乏深遠的意境和使人百讀不厭的名篇佳句。比如看到荷花的花瓣吹落水中,像許多小船在荷葉長柄周圍飄來飄去,詩人寫道:“泊了又離離又泊,看他走遍水中天?!薄安础敝竿2?。他,指荷花花瓣。詩人描繪荷花花瓣在荷葉長柄旁邊一會兒停下來,一會兒又離開,整個湖面都走遍了。這樣的描繪顯然沒有經(jīng)過藝術(shù)上的精心提煉,似乎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又比如在《小丹晚興》詩的第二首中,詩人寫他在船上看山,原文是這樣的:“人在非晴非雨天,船行不浪不風間。坐來堪喜還堪恨,看得南山失北山。”這樣的詩,不僅讀來索然寡味,而且簡直像在玩弄文字游戲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生對話||楊鍵對話周簌
六月不屬四時嗎?
讀詩如得珍寶
“楊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的取景藝術(shù)
一日一詩丨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的一首詩美得令人驚艷,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