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六月不屬四時嗎?

      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有一首七絕,題為《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如下: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主張“春花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意思是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冬天的冰雪,這些自然景物,都提供了寫詩的素材,引起了寫詩的興趣,所以寫詩不要依靠前人的舊作,而要依靠對大自然的觀察。楊萬里從大自然中汲取詩材,啟發(fā)詩思,寫出很多令人感到清新喜讀的詩篇。他這一首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尤其獨具特色。

    全詩以“畢竟”二字領起,有一氣貫穿全篇的語勢,突出詩人對西湖風光的強烈贊嘆?!爱吘埂北緛硎切揎棥安慌c四時同”的,如今將它提前,顯得先聲奪人。接著,詩人把“西湖六月中”的風光,與“四時”作比較,自然引起讀者的興趣。大家都想知道:六月的西湖與其他季節(jié)有什么不同呢?究竟美在什么地方?第三、四兩句,就自然說到具體的景物描寫上去。詩人選擇了西湖六月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來寫,那就是荷。上句寫荷葉,下句寫荷花;寫荷葉突出一個“碧”字,寫荷花突出一個“紅”字,色彩鮮艷。詩人還有更高一籌的構思:荷葉有“天”陪襯,荷花有“日”輝映,使讀者如親臨湖上,千頃荷葉荷花就在目前,有開闊明朗之感。詩人運用對偶句法,把這兩句合成一聯(lián),構成一幅極其明麗的圖畫,這就準確地寫出西湖不同於其他地方、不同於其他季節(jié)的景色,使人覺得到底六月西湖風景之美,的確不是其他季節(jié)所能比擬的:翠綠的蓮葉,鋪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綠之中;而盛開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之下,更顯得格外鮮紅艷麗。

    但是這首詩卻隱藏著一個似乎違反常識的問題,那就是本文標題所揭露的“六月不屬四時”嗎?“四時”應該是指春、夏、秋、冬,在時間范疇上,按理說“六月”應該是包含在“四時”內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此詩的一二兩句說“六月的西湖風光不同于四時的風光”,豈不是在邏輯上發(fā)生了矛盾,這該如何理解呢?

    有人說這是詩人一時興起脫口而出,造成了這個疏忽??晌覀冎溃湃俗髟姙槲谋冉袢藢懳恼聲訃乐?,一字一句,經常反復推敲。何況,這詩人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怎么會輕易犯這樣的錯誤呢。
    有人說,“四時”泛指其他地方的春夏秋冬,而不包括西湖,即把西湖的六月跟其他地方的四時進行比較。意為西湖六月的景色在其他地方是一年春夏秋冬都看不到的。教學參考書也采用這種說法。如此解釋很難服人,有點勉強為作者打圓場的味道。

    有人說,六月雖是夏季,但夏季不等于六月.六月的西湖風光大有特點,與六月之外的其它四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這樣理解不就行了嗎?寫詩因有句式和平仄等限制,不可能象寫散文那樣把什么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不然就不成其為古詩詞了。這一派承認“四時”也包括西湖的四時。但把“六月”與夏季對立起來,仍然顯得牽強。

    當上述矛盾難以自圓其說的時候,又有人出來幫作者修改詩句了。他們不忍心這兩個“病句”糟塌了那么好的一首古詩,于是一些人建議把“四時同”改為“它時同”,一些人又提出改為“三時同”。但很快就被否定,因為改成句末三連平,當然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其實,我們對楊萬里這兩句詩理解錯誤是由于我們的古代文化知識有所欠缺。在我國古代,給季節(jié)命名,既有現(xiàn)代人熟悉的每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令,又有現(xiàn)代人不熟悉的每年分為春、夏、季夏(即六月)、秋、冬五個時令。這是五行與五時相配的產物。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鄒衍提出了“五行生勝”的觀點。他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轉化形式;同時,又存在著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的“五行相勝”的對立關系。這種五行相生、相勝的特性,表現(xiàn)在自然界的萬物生息之中,也表現(xiàn)在時令的變化之中。五行與五時是相對應的,木對應春,火對應夏,金對應秋,水對應冬,而抽出“季夏”讓它對應土?!秴问洗呵铩と蔚亍逢惼骈嘈a尫Q:此“即所謂五時也?!薄抖Y記·月令》中說:“季夏之月,……溫風始至……樹木方盛……水潦盛昌……土潤溽暑,大雨時行”。於此良時,西湖風光無限,較之一年中其他四個時令,自當別具一番情味。故詩人嘆曰:“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font>

    經過這樣的探究,我們心中的疑團也就解開了,原來楊萬里詩歌中的“六月”不同于“四時”并非矛盾,而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當我們再一次讀到楊萬里這首七絕時,除了領略到詩人才華的出類拔萃,還應該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