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唐詩鑒賞1020卷》(970—1020卷)已完結 還望細細品讀 謝謝

簡介:《唐詩鑒賞大辭典》收錄唐代188位詩人921首詩作,明確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為界分四編;正文1460頁,2800千字。

目錄:

卷970春怨

贈賣松人

勸酒

江陵愁望有寄

席上貽歌者

淮上與友人別

鷓鴣

鄭谷-海棠

鄭谷-中年

杜荀鶴-春宮怨

杜荀鶴-送友游吳越

杜荀鶴-山中寡婦

杜荀鶴-自敘

杜荀鶴-再經胡城縣

杜荀鶴-溪興

杜荀鶴-贈質上人

杜荀鶴-小松

羅虬-比紅兒詩(百首錄一)

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崔涂-孤雁

崔涂-春夕

秦韜玉-貧女

唐彥謙-采桑女

唐彥謙-垂柳

王駕-社日

王駕-雨晴

陳玉蘭-寄夫

齊己-早梅

李洞-繡嶺宮詞

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

花蕊夫人徐氏-述國亡詩

翁宏-春殘

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張泌-寄人

捧劍仆-詩

卷1020孟賓于-公子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lián)屬,句句相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為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凈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絕句六首》之一),屬于此類;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贊美這首詩的“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也說:“一氣蟬聯(lián)而下者,以此為法?!?/p>

但這些評論只道出了這首詩的一個方面的特點,還應當看到的另一特點是:它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它總共只有四句詩,卻是每一句都令人產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而又令人產生一個新的疑問。這在詩詞藝術手法上是所謂“掃處還生”。

贈賣松人

于武陵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

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

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

唐代的長安是高門貴族豪華競逐的地方。買花是當時貴族社會的一種風尚?!耙粎采钌?,十戶中人賦”(白居易《買花》),利之所在,人必趨之。在待價而沽的濃香艷色中,居然連“瘦葉”、“淡花”的松樹也出現(xiàn)了;于是詩人產生了感慨,嘆息賣樹人這種行為的不合時宜。

詩題為“贈賣松人”,就從賣松人這一角度來著筆。賣松人把松樹做為商品送入市場,和夭桃秾李去競爭,意在求利,結果卻不能達到目的,這件事的本身就具有諷刺意味。詩人借題發(fā)揮,用婉而多風的語言寄托了自己的情愫。

勸酒

于武陵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花發(fā)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這是一首祝酒歌。前兩句敬酒,后兩句祝辭。話不多,卻有味。詩人以穩(wěn)重得體的態(tài)度,抒寫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頌慰勉之中,道盡仕宦浮沉的甘苦。

“金屈卮”是古代一種名貴酒器,用它敬酒,以示尊重。詩人酌滿金屈卮,熱誠地邀請朋友干杯?!安豁氜o”三字有情態(tài),既顯出詩人的豪爽放達,又透露友人心情不佳,似乎難以痛飲,于是詩人殷勤地勸酒,并引出后兩句祝辭。

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建安詩人徐干有著名的《室思》詩五章,第三章末四句是:“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焙笫缾燮淝轫嵵?,多仿此作五言絕句,成為“自君之出矣”一體。女詩人魚玄機的這首寫給情人的詩(題一作《江陵愁望寄子安》),無論從內容、用韻到后聯(lián)的寫法,都與徐干《室思》的四句十分接近。但體裁屬七絕,可看作“自君之出矣”的一個變體。惟其有變化,故創(chuàng)獲也在其中了。

五絕與七絕,雖同屬絕句,二體對不同風格的適應性卻有較大差異。近人朱自清說:“論七絕的稱含蓄為‘風調’。風飄搖而有遠情,調悠揚而有遠韻,總之是余味深長。這也配合著七絕的曼長的聲調而言,五絕字少節(jié)促,便無所謂風調?!保ā短圃娙偈字笇Т蟾拧罚┳x魚玄機這首詩,覺著它比《自君之出矣》多一點什么的,正是這里所說的“風調”。本來這首詩也很容易縮成一首五絕:“楓葉千萬枝,江橋暮帆遲。憶君如江水,日夜無歇時”,字數減少而意思不變,但我們卻感到少一點什么的,也是這里所說的“風調”。

席上貽歌者

鄭谷

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

古代宴席上,往往要備樂,用歌唱或演奏來勸酒、助興。這首詩從題目看,當是詩人在一次宴席上贈給演唱者的。第一聯(lián)“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著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很明顯,這首詠菊詩是詩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種象征手法。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后,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于抒情、富于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鷓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晚唐詩人鄭谷,“嘗賦鷓鴣,警絕”(《唐才子傳》),被譽為“鄭鷓鴣”??梢娺@首鷓鴣詩是如何傳誦于當時了。

鷓鴣,產于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其鳴為“鉤辀格磔”,俗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谷詠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xiàn)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思落墨的。

鄭谷-海棠

鄭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

秾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在大自然的百花園里,海棠花素以嬌美著稱。春風仿佛著意吹來一種特別鮮艷的顏色染紅她,打扮她。難怪惹得詩人鄭谷為之銷魂,禁不住要攜酒對賞,賦詩稱贊了。

鄭谷-中年

鄭谷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苔色滿墻尋故第,雨聲一夜憶春田。

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lián)。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人到中年后的一些感受。鄭谷當時寓居長安,面臨著新春的到來。漠漠秦云(長安舊屬秦地),淡淡天色,正是西北春天的典型景象。望見這個景象,詩人自然會想到,又一個春天降臨人間。但隨即也會浮起這樣的念頭:跟著時光推移,自己的年歲不斷增添,如今是愈來愈品嘗到中年的滋味了。

中年,往往是人的一生中哀樂感受最深切的時候。青春已逝,來日幾何,瞻前顧后,百感交集。詩中不作過多的描述,只是抓住對花無語、借酒澆愁兩個細節(jié),就把那種思緒滿懷的復雜心理狀態(tài)烘托出來了,筆墨經濟而又含蓄。

那么,詩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底下一聯(lián)為我們略作提示?!肮实凇保磁f時的住宅。尋找故第,只見苔色滿墻,斑駁難認,意味著追懷平生,遺蹤恍然?!按禾铩?,指家鄉(xiāng)的農田。由連夜雨聲,觸發(fā)起春田的憶念,暗示要棄官歸隱,安度余生。上句是回顧,下句是展望,正體現(xiàn)了人到中年時的典型思想活動。作者借故第、春田、苔色、雨聲等事物反映出來,形象鮮明而又富于概括力。

然而,往事既不可追,來日也未必可期;現(xiàn)實的處境一時難以擺脫,衰遲的年華更無情地逐日而去。在這樣的矛盾交織之中,除了翻出舊詩稿來修改幾遍,琢磨一下自己作詩的技巧,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排遣心頭的煩惱呢?結末兩句表面說的“自喜”,實際是在年事虛長、無所作為情況下的自我安慰。透過外在的平靜氣氛,分明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強自壓抑下的無聊索寞心緒。

鄭谷的詩以輕巧流利見稱,反映生活面不廣,從本篇也可以得到驗證。此詩涉及中年的苦悶,雖不無時代政治的投影,而主要仍限于個人的感興,社會意義不大。但文筆清新,思致宛轉,尤善于用簡煉明白的語言表達凝蓄深沉的情思,在其作品中亦屬上乘。

杜荀鶴-春宮怨

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歷來寫宮怨的詩大多不著“春”字,即使是寫春宮之怨的,也沒有一首能象杜荀鶴這首那樣傳神地把“春”與“宮怨”密合無間地表現(xiàn)出來。

杜荀鶴-送友游吳越

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

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這是一首向友人介紹吳越美好風光的送行詩。吳越,指今蘇杭一帶。這里田園沃饒,山川佳麗,歷來為人稱道。

杜荀鶴-山中寡婦

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徵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此詩通過山中寡婦這樣一個典型人物的悲慘命運,透視當時社會的面貌,語極沉郁悲憤。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軍閥之間,連年征戰(zhàn),造成“四海十年人殺盡”(《哭貝韜》),“山中鳥雀共民愁”(《山中對雪》)的悲慘局面,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此詩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從這兵荒馬亂的時代著筆,概括地寫出了這位農家婦女的不幸遭遇:戰(zhàn)亂奪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棲身。

杜荀鶴-自敘

杜荀鶴

酒甕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于貧。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fā)吾唐一逸人。

這首七律,詩人寫自己身處暗世、有志難伸、懷才不遇、走頭無路的困境和內心的煩憂。通篇夾敘夾議,評論時事,申述懷抱,滿紙韻味,生動感人。

詩的首聯(lián)概述自己的境遇和處世態(tài)度?!熬飘Y琴書伴病身”,開頭七字,新穎活脫,逼真地勾畫出一個當時封建社會中失意潦倒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只有三件東西:借以澆愁的酒甕,借以抒憤、寄情的琴和書,詩人是多么貧寒、孤寂啊!可是詩人對這種貧苦生活所抱的態(tài)度,卻出人意料,他不以為苦,反以為“樂”──“熟諳時事樂于貧”。原來他“樂于貧”乃是因為對當時晚唐社會的昏暗社會現(xiàn)實非常熟悉?!笆熘O”一詞,概括了詩人“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馬上塵”(《感秋》)的長期不幸遭遇;也暗示出上句“病身”是怎樣造成的?!皹酚谪殹钡摹皹贰弊?,表現(xiàn)出詩人的正直性格和高尚情操。這樣正直、高尚的人,不能“樂于”為國施展才華,而只能“樂于貧”,這是腐朽統(tǒng)治造成的真正悲劇。

杜荀鶴-再經胡城縣

杜荀鶴

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

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

題目是“再經胡城縣”,詩人自然會由“再經”而想到“初經”。寫“初經”的見聞,只從縣民方面落墨,未提縣宰;寫“再經”的見聞,只從縣宰方面著筆,未提縣民,這就給讀者打開了馳騁想象的天地。如果聽信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所謂“愛民如子”之類的自我標榜,那么讀到“縣民無口不冤聲”,只能設想那“冤”來自別的方面,而不會與縣宰聯(lián)系起來;至于縣宰呢,作為縣民的“父母官”,必然在為縣民伸冤而奔走號呼。讀到“今來縣宰加朱紱”,也準以為“縣宰”由于為縣民伸冤而得到了上司的嘉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詩人在寫了“初經”與“再經”的見聞之后,卻對縣宰的“朱紱”作出了“便是生靈血染成”的判斷,這真是石破天驚,匪夷所思!

結句引滿而發(fā),對統(tǒng)治者的揭露與鞭撻不留余地,這與常見的含蓄風格迥乎不同。但就藝術表現(xiàn)而言,詩中卻仍然有含而不露的東西在,因而也有余味可尋?!翱h民無口不冤聲”既然是“去歲”的見聞,那么縣民喊的是什么冤以及喊冤的結果如何,詩人當然記憶猶新,但沒有明寫??h宰加朱紱“既然是”今來“的見聞,那么這和縣民喊冤的結果有什么聯(lián)系,詩人當然很清楚,但也沒有明寫。而這沒有明寫的一切,又都是讀者迫切需要知道的,這就造成了懸念。最后,詩人才把縣宰的朱紱和縣民的鮮血這兩種顏色相同而性質相反的事物出人意外地結合在一起,寫出了驚心動魄的結句。那讀者迫切需要知道、但詩人沒有明寫的一切,就都見于言外,獲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縣宰未加朱紱之時,權勢還不夠大,腰桿還不夠硬,卻已經逼得“縣民無口不冤聲”;如今因屠殺冤民而贏得了上級的嘉獎,加了朱紱,嘗到了甜頭,權勢更大,腰桿更硬,他又將干些什么呢?詩人也沒有明寫,然而弦外有音,讀者的心怎能不為之震動?

杜荀鶴-溪興

杜荀鶴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這是一首描寫隱逸生活的即興小詩。詩中描寫的是這樣一組畫面:在一條寂靜的深山小溪上,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一個垂釣的人。風雨迷茫,他卷起釣絲,走進篷底,取出盛酒的瓦罐,對著風雨自斟自飲;直飲到爛醉,睡著了;小舟一任風推浪涌,待醒來時,才發(fā)覺船兒已從后溪飄流到前溪了。這詩似乎是描寫溪上人閑適的心情和隱逸之樂。他置身世外,自由自在,垂釣,飲酒,醉眠,戲風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隨遇而安。他以此為樂,獨樂其樂。這似乎就是詩中所要表現(xiàn)的這一段溪上生活的特殊興味。

然而,透過畫面的情景和氣氛,這種閑適自樂的背后,卻似乎隱藏著溪上人內心的無可奈何的情緒。深山僻水,風風雨雨,氣氛是凄清的。那垂釣者形單影只,百無聊賴,以酒為伴。那酒器“瓦甌”──粗劣的瓦罐兒,暗示出它的主人境遇的寒苦?!白韥硭鵁o人喚”,讓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飄流,看來瀟灑曠達,實在也太孤寂,有點看透世情、游戲人生的意味。

詩人身處暗世,壯志難酬,他的《自敘》詩寫道:“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fā)吾唐一逸人”,老來奔走無門,回到家鄉(xiāng)九華山,過著清苦的隱逸生活?!断d》中所描寫的這個遺身世外的溪上人,當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杜荀鶴-贈質上人

杜荀鶴

枿坐云游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贈質上人》是一首贈送給叫做“質”的和尚的詩。上人,是對高僧的敬稱。

既然是送給僧人的詩歌,那么自然要說與佛事相關的話,所以開頭便干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塵”。枿(niè;聶)坐,猶言枯坐。這句是說質上人有時打坐參禪,有時云游四方,行蹤無定,頗有超塵出世之概。這是寫質上人的形象。詩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畫了他的不同凡俗。

杜荀鶴-小松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這首小詩借松寫人,托物諷喻,寓意深長。

松,樹木中的英雄、勇士。數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它卻蒼翠凌云,頂風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小松雖小,即已顯露出必將“凌云”的苗頭?!缎∷伞非皟删?,生動地刻畫出這一特點。

羅虬-比紅兒詩(百首錄一)

羅虬

薄羅輕剪越溪紋,鴉翅低從兩鬢分。

料得相如偷見面,不應琴里挑文君。

讓我們從另一首詩說起:“絆惹東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這是唐彥謙的詠柳詩,它從柳聯(lián)想到細腰,聯(lián)想到美人。詠柳說美人,或詠美人說柳,這是一般意義的比方。但詠柳而貶美人(如唐彥謙詩),或詠美人以貶柳,那就不是一般的比方了。這種弱彼以強此的比方,詩家謂之“尊題”(見《升庵詩話》卷八、卷十四)。

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貫休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貫休是晚唐詩僧,這兩首詩是他在農村為客時的題壁之作。

崔涂-孤雁

崔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這首詩題名《孤雁》,全篇皆實賦孤雁,“詩眼”就是一個“孤”字。一個“孤”字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

崔涂-春夕

崔涂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fā)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隴等地為客,自稱是“孤獨異鄉(xiāng)人”(《除夕有懷》)?!洞合Α肥撬镁酉娑鯐r所作。

秦韜玉-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首詩,以語意雙關、含蘊豐富而為人傳誦。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郁惆悵的心情,而字里行間卻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唐彥謙-采桑女

唐彥謙

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

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

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

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

據《唐會要》記載,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項制命說:“諸縣夏稅折納綾、絹、絁、綢、絲、綿等”,搜刮的名目可謂繁多,但也明文規(guī)定了征稅的時間是在夏季。因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絲織品可交??墒堑搅颂颇?,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統(tǒng)治者就加緊掠奪,把征收夏稅的時間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絲。這是多么蠻橫無理!陰歷二月,春風料峭,寒氣襲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見多么勤勞??伤齾s無法使“桑芽”變成桑葉,更無法使螞蟻般大小的蠶子馬上長大吐絲結繭。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門來,催她二月交新絲。想到此,她手攀著柔長的桑枝,眼淚如雨一般滾下。詩人不著一字議論,而以一位勤勞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雜稅的壓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會現(xiàn)實。

唐彥謙-垂柳

唐彥謙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詠垂柳,既沒有精工細刻柳的枝葉外貌,也沒有點染柳的色澤光彩,但體態(tài)輕盈、翩翩起舞、風姿秀出的垂柳,卻栩栩如生,現(xiàn)于毫端。它不僅維妙維肖地寫活了客觀外物之柳,又含蓄蘊藉地寄托了詩人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韻味很濃的詠物詩。

王駕-社日

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古時的春秋季節(jié)有兩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別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勞動人民不但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減少自然災害、獲得豐收的良好祝愿,同時也借這樣的節(jié)日開展對他們來說十分難得的娛樂活動。在社日到來時,民眾集會競技,進行各種類型的作社表演,并集體歡宴,非常熱鬧。宋代詩人楊萬里《觀社》有生動描寫:“作社朝祠有足觀,山農祈福更迎年。忽然簫鼓來何處?走煞兒童最可憐!虎頭豹面時自顧,野謳市舞各爭妍。王侯將相饒尊貴,不博渠儂一晌癲!”王駕這首《社日》寫法卻完全不同,它沒有一字正面寫作社的情景,卻也寫出了這個節(jié)日的歡樂,而且遠比楊萬里的那首詩膾炙人口。

王駕-雨晴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后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之景。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陳玉蘭-寄夫

陳玉蘭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此詩顯著的特色表現(xiàn)在句法上。全詩四句的句法有一個共同處:每句都包含兩層相對或相關的意思。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有變化?!胺蚴呹P──妾在吳”,這是由相對的兩層意思構成的,即所謂“當句對”的形式。這一對比,就突出了天涯睽隔之感。這個開頭是單刀直入式的,點明了題意,說明何以要寄衣。下面三句都從這里引起。“西風吹妾──妾憂夫”,秋風吹到少婦身上,照理說應該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覺,但詩句寫完“西風吹妾”一層意思后,接下去不寫少婦自己的寒冷感覺,而是直接寫心理活動“妾憂夫”。前后兩層意思中有一個小小的跳躍或轉折,恰如其分表現(xiàn)出少婦對丈夫體貼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此句寫“寄衣”的直接原因。“一行書信──千行淚”,這句通過“一行”與“千行”的強烈對比,極言紙短情長?!扒袦I”包含的感情內容既有深摯的恩愛,又有強烈的哀怨,情緒復雜。此句寫出了“寄”什么,不提寒衣是避免與下句重復;同時,寫出了寄衣時的內心活動?!昂骄叐ぉひ碌綗o?”這一句用虛擬、揣想的問話語氣,與前三句又不同,在少婦心目中仿佛嚴冬正在和寒衣賽跑,而這競賽的結果對她很關緊要,十分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少婦心中的焦慮。這樣,每一句中都可以劃一個破折號,都由兩層意思構成,詩的層次就大大豐富了。而同一種句式反復運用,在運用中又略有變化,并不呆板,構成了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語調。聲調對于詩歌,比較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具有更大意義。所謂“情動于中而發(fā)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嗟嘆”、“永歌”都是指用聲調增加詩歌的感染力。試多詠誦幾遍,就不難領悟這種唱嘆的語調在此詩表情上的作用了。

構成此詩音韻美的另一特點是句中運用復字。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詞的重復。但是,有意識地運用復字,有時能使詩句念起來上口、動聽,造成音樂的美感。如此詩后三句均有復字,而在運用中又有適當變化。第二句兩個“妾”字接連出現(xiàn),前一個“妾”字是第一層意思的結尾,后一個“妾”字則是第二層意思的開端,在全句中,它們是重復,但對相關的兩層意思而言,它們又形成“頂針”修辭格,念起來順溜,有“累累如貫珠”之感,這使那具有跳躍性的前后兩層意思通過和諧的音調過渡得十分自然。而三、四兩句重疊在第二、第六字上,這不但是每句中構成“句中對”的因素,而且又是整個一聯(lián)詩句自然成對的構成因素,從而增加了詩的韻律感,有利于表達那種哀怨、纏綿的深情。

此外,第一人稱的表現(xiàn)手法也值得提出。詩中的“妾”(古代女子自我稱呼)當然并不等于作者自己。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并完全用內心獨白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從念夫,到秋風吹起而憂夫,寄衣時和淚修書,一直到寄衣后的懸念,生動地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此詩通過人物心理活動的直接描寫來表現(xiàn)主題,是運用得比較成功的。

齊己-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望春臺。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艷的風韻,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狀物清潤素雅,抒情含蓄雋永。

李洞-繡嶺宮詞

李洞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fā)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李洞生活的晚唐時代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國勢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而僖宗荒淫嬉戲,貪殘昏朽,更甚于玄宗;這首詩表面是寫唐玄宗的荒政誤國,實際上是針對時政而發(fā)的?!短撇抛觽鳌氛f李洞寫詩“逼真于島(賈島),新奇或過之”。此詩的新奇,就在于:詩人寫李唐的衰朽,不著一字,而以“繡嶺”小景山之。

驪山是長安著名風景區(qū),山上有華清宮,山腳有華清池。驪山兩側,為東西繡嶺,廣栽林木花卉,并置高臺飛閣,是專供唐明皇及其后妃幸玩樂之所?!按喝者t遲春草綠”,遲遲,描寫陽春的舒緩,可知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這句寫游繡嶺宮的季節(jié)、天氣以及滿眼新綠的景致。在一般情況下,“春草綠”該是一種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登繡嶺宮,便給人以“草遮回磴絕鳴鸞”之感,寫的卻是荒草披徑的荒涼之境。如果說這句還只是通過對背景的聯(lián)想才透出了“春草綠”的時代氣息,那么,這“野棠開盡飄香玉”的時代氣息就更其明顯了。我們知道,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遂成開元盛世,后期迷于聲色狗馬,倦于政事,釀成安史之亂。但這些具體過程及其前因后果是無法寫到一首小詩中去的,詩人便抓住了繡嶺野棠來描寫,使讀者思而得之,手法是高妙的。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園”培訓樂隊(“梨園”因廣栽梨樹而得名)。玄宗臨幸華清宮,樂隊居繡嶺,也曾想于此廣栽梨樹,但梨樹必須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棠梨栽后,未及嫁接,安史之亂起;這些準備嫁接的母本,此后便漫生起來,再也無人管理?!耙疤摹钡摹耙啊弊郑嗽娙说亩嗌俑锌?!“開盡”的“盡”字,又道出了多少“芳樹無人花自落”之慨!“飄香玉”的“飄”字,又蘊藏著詩人多少惋惜之情!原為御地之樹,今為無主之林;原為笙管之地,今為無人之境;弟子散盡,香玉(棠梨花瓣)驚風;野、盡、飄三字,寫出了多少令人慨嘆的意境!只迷聲色,不理國政,梨未成,夢已絕,君主的荒淫享樂帶來了多么深重的國災民難!

為了申足此意,尾聯(lián)又寫出一位耄耋老人的舉動:“繡嶺宮前鶴發(fā)翁,猶唱開元太平曲?!弊孕诘拈_元盛日,至僖宗的衰朽之朝,時歷一個半世紀有余,活動在開元時代的人,自然一個也沒有了?!蔼q唱”二字,表面似譏老人愛翻陳年老歷,唱得不合時宜,實則感慨遙深。詩通過鶴發(fā)老人對太平盛世的緬懷,寄寓著詩人自己對時政的深沉嘆惋。詩四句全是寫景,但字字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命運無限關切的真摯感情。這種寄真情于字背,寓深義于眼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頗得游刃騷雅之妙。

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

盧汝弼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這是一首寫邊庭夜警、衛(wèi)戍將士奮起守土保國的小詩。全組共四首,這是第四首。描寫邊塞風光和邊地征戰(zhàn)生活的作品,在唐詩中是屢見不鮮的。早在盛唐時期,高適、岑參、李頎等人,就以集中地寫這一方面的題材而聞名,形成了著名的所謂“邊塞詩派”,以后的一些詩人也屢有創(chuàng)作。但這組小詩,卻能在寫同類生活和主題的作品中,做到“語意新奇,韻格超絕”(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評此組詩語),不落常套,這是值得贊賞的。

花蕊夫人徐氏-述國亡詩

花蕊夫人徐氏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徐氏,青城(今四川灌縣西)人,因才貌雙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宮詞百首,為時人稱許。孟蜀亡國后,被擄入宋。宋太祖久聞其詩名,召她陳詩。徐氏就誦了這首“述亡國之由”的詩。詩潑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從題材到風格,都與作者所擅長的“宮詞”大不相同,當時就獲得宋太祖的贊賞(事?lián)妒鶉呵?。蜀志》)。后世詩評家也每每樂道。

此詩破題就直述國亡之事:“君王城上豎降旗”。史載后蜀君臣極為奢侈,荒淫誤國,宋軍壓境時,孟昶一籌莫展,屈辱投降。詩句只說“豎降旗”,遣詞含蓄。下語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宮那得知”,純用口語,而意蘊微妙。大致有兩重含義:首先,歷代追咎國亡的詩文多持“女禍亡國”論,如把商亡歸咎于妲己,把吳亡歸咎于西施等等。而這句詩則象是針對“女禍亡國”而作的自我申辯。語似輕聲嘆息,然措詞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說,“妾”及時得知投降的事又怎樣?還不照樣于事無補!一個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不過,“那得知”云云畢竟還表示了一種廉恥之心,比起甘心作階下囚的“男兒”們終究不可同日而語。這就為下面的怒斥預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應首句“豎降旗”,描繪出蜀軍“十四萬人齊解甲”的投降場面。史載當時破蜀宋軍僅數萬人,而后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于敵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斗志,聞風喪膽,終于演出眾降于寡的丑劇?!笆娜f人”沒有一個死國的志士,沒有一星半點丈夫氣概,當然是語帶夸張,卻有力寫出了一個女子的羞憤:可恥在于不戰(zhàn)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憤痛切之情已醞釀充分,于是爆發(fā)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更無一個”與“十四萬人”對比,“男兒”與前面“妾”對照,可謂痛快淋漓。“詩可以怨”,其實豈但可怨而已,這里已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此詩寫得很有激情,表現(xiàn)出亡國的沉痛和對誤國者的痛切之情;更寫得有個性,活現(xiàn)出一個活潑潑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詩人以女子身份罵人枉為男兒,就比一般有力,個性色彩鮮明。就全詩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鋪墊,雖潑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發(fā)露、缺乏情韻之作可比。

據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花蕊夫人作此詩則有所本?!扒笆裢跹芙岛筇疲醭兄甲髟娫疲骸笔癯柚鞒鼋禃r,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皩φ斩?,徐氏對王詩幾處改動都很好。原詩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別是改用第一人稱”妾“的口氣來寫,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頓添神采。這樣的改作實有再造之功。就詩人陳詩一事而論,不但表現(xiàn)了廉恥之心,而且有幾分膽氣。這行為本身就足為孟蜀”男兒“羞。所以,此詩得到一代雄主趙匡胤的賞識,不是偶然的。

翁宏-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翁宏存詩僅三首,這首《春殘》有絕妙佳句,流傳于世。

詩寫女子春末懷人。首句點題,寫來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開頭,“也”字結尾,連用一個副詞和一個語氣詞,這在詩中是不多見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強了語氣,強化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籠蓋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寫法的出新?!坝帧弊诌€與下面的“經年”相應,暗示這女子與情人離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幃”,“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聯(lián)系第一句看,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時此地,經受著別離的苦痛。時隔一年,記憶猶新,而且,現(xiàn)在還是在這一時間和這一地點,她怎敢再身臨其境,重新經受這樣的苦痛呢!所以說不敢出翠幃。再聯(lián)系下聯(lián)看,不敢出來實際上還是出來了,人在極端苦悶的時候,往往就是處在這樣的自我矛盾中。這又活畫出了這位女子夢魂牽惹、如癡似醉的神態(tài),從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鏤心刻骨。

以下幾聯(lián)均寫其院中所見所感。主要是說她如何觸景傷懷,憂思難解,但反復抒寫,意多重復,用語平常。惟獨第二聯(lián)兩句,融情入景,寫得工麗自然,不失為精彩之筆。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既是春殘,自然落花無數,而無數落花又很容易引起人們韶華易逝、青春難再之感?,F(xiàn)在,這位女子,正當芳齡,卻獨立庭院,青春在消逝,歡娛難為繼,她的命運和這春殘的落花,不是一模一樣嗎!作者將落花與思婦互相映襯,倍覺凄然。暮春天氣,微雨蒙蒙,給人的感覺本是抑郁沉悶的,何況是心事重重、愁思郁積的女子呢!偏偏在這時,一雙不知趣的燕子,在細雨中穿去穿來,顯出很自得的樣子,這就使她更加難堪了。燕子無知,尚能比翼雙飛;人屬多情,只能黯然獨立,此情此景,怎堪忍受!詩人以燕雙飛反襯人獨立,把女子的內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頂點?;ā⒂?、人、燕,本是純粹的“景語”,作者通過映襯、反襯,融情入景,把它們連綴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畫面,從而烘托出詩中女子憂思難解的內心世界,使“景語”完全變成了“情語”。這兩句寫得細膩深刻而委婉含蓄,對偶工麗而無雕琢之嫌,堪稱佳句。

北宋詞人晏幾道名篇《臨江仙》中,創(chuàng)造性地借用了翁宏這兩句詩,他寫道:“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這兩句恰恰是詞中的精華所在,成了譚獻譽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

湘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xiāng)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譚用之很有才氣,抱負不凡。然而,仕途的困躓,使他常有懷才不遇之嘆。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蒼茫景色抒發(fā)其慷慨不平之氣,寫來情景相生,意境開闊。

張泌-寄人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里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從這詩深情宛轉的內容看來,詩人曾與一女子相愛,后來卻彼此分手了。然而詩人對她始終沒有忘懷。在封建宗法社會的“禮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傾吐衷腸,只好借用詩的形式,曲折而又隱約地加以表達,希望她到底能夠了解自己。這是題為《寄人》的原因。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爸x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在女子家里待過,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見過面。曲徑回廊,本來都是當年舊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入夢境以后,就覺得自己飄飄蕩蕩地進到了她的家里。這里的環(huán)境是這樣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兩人曾經談過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也象往常一樣,似乎還留著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回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敝馨顝队駱谴骸吩~:“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一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卻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游,往日歡情,別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夢里也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還剩下些什么呢?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ㄊ锹淞耍欢浻痴者^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里結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后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后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有點埋怨了?!盎ā惫倘灰呀浡淞?,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這首詩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鮮明準確,而又含蓄深厚。詩人善于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運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寫小廊曲闌、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卻比作者自己直接訴說心頭的千言萬語更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捧劍仆-詩

捧劍仆

青鳥銜葡萄,飛上金井欄。

美人恐驚去,不敢卷簾看。

捧劍仆是咸陽郭氏之仆,大概是晚唐時人。他沒有留下姓名在人間,只流傳三首詩。作為仆人,“嘗以望水眺云為事,遭鞭箠,終不改”(見《全唐詩》卷七三二“捧劍仆小傳”)。其勤學如此,確實難能可貴。據說他所寫的詩,當時“儒士聞而競觀,以為協(xié)律之詞”。

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通過想象的加工,升華為更高更理想的藝術美。你看:一只青翠的鳥兒銜著一串晶瑩碧透的葡萄,飛上金碧輝煌的井欄上。畫面的主體顯現(xiàn)出一片青翠(冷色),背景襯以井欄上耀眼的金黃(熱色),色調冷暖對照,筆墨濃淡得宜,給人以靜謐秀麗的柔美感。這一形象,優(yōu)美雅麗,活潑動人,跳躍著生命的活力與歡樂,可以說象征著一種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

“青鳥銜葡萄”這一奇麗的景象在現(xiàn)實中不容易遇到,怪不得美人一碰見,馬上偷偷地躲在簾后靜靜窺看,不敢卷起簾來盡情欣賞,唯恐驚走了它。末聯(lián)刻畫美人天真好奇、單純活潑的性格,細致入微,真實而生動。結句把美人的心理活動及其驚喜情態(tài)細細托出,耐人尋味。這是一種映襯手法,從對方的反應中著墨,正面寫美人凝神偷看的天真情態(tài),從側面突出了青鳥的奇麗與迷人。上半首和下半首彼此襯托,詩里的自然美與人的性格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得好:“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羅丹《藝術論》)此詩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并予以藝術的再現(xiàn)。青鳥銜葡萄的形象,新奇美麗,構思巧妙,創(chuàng)造出一個極其優(yōu)美寧靜、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含蓄地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及對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詩味醇美,令人喜愛。

孟賓于-公子行

孟賓于

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游向野庭。

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

《公子行》,是唐代專寫紈绔子弟浮華生活的詩題。這首是揭露貴家公子在春游中,縱馬踏壞麥苗的惡劣行為。首二句描寫貴公子穿上比彩霞還鮮亮的錦衣,一大早就興致勃勃地騎馬去野外春游。字里行間明顯地透露出其人的豪華與權勢。詩人運用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以彩霞失色來反襯“錦衣”的華麗,可見其家世之貴顯,生活之豪奢了?!板\衣紅奪”,一個“奪”字,表現(xiàn)出錦衣色彩的鮮艷。

后兩句即緊切公子的身份來揭露其驕縱行為。“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薄膀滘嫛?,是驕縱不馴的馬?!膀湣?,指馬驕,亦指人驕。一個“不識”,一個“驕驄”,活畫出了愚蠢而又驕橫的權豪子弟的丑惡形象。

唐末顏仁郁的《農家》詩寫道:“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薄安蛔R農家苦”的正是那些游手好閑的貴族子弟。他們過的是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哪里懂得農民的辛苦和稼穡的艱難,所以他們只顧在田野上縱馬狂奔,兜風賞景,全然不顧地里的莊稼,把踩爛麥苗視作兒戲?!安蛔R農夫辛苦力”,這句詩看似平平,其實,這正是剝削階級輕視勞動人民的表現(xiàn)。詩句非常切合貴族子弟的身份特點,也很能發(fā)人深思。

唐末五代時期,統(tǒng)治者極其荒淫腐朽,嬌慣子女的現(xiàn)象極為嚴重。據說詩僧貫休曾當著蜀主王建及其大臣的面,諷刺王孫公子“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少年行》)孟賓于的這首《公子行》,則是從另一個側面鞭撻了他們?yōu)楹r民的行為。

在藝術方面,這首詩也有一些值得稱道的地方。踩壞麥苗,看來是尋常的事情。但這里所反映的并不是一般無意中踩著莊稼,而是貴族子弟隨意踐踏民田的行為。詩人將“踏爛麥青青”放在權豪子弟放蕩游樂的背景上來表現(xiàn),其害民的性質就愈加昭彰,揭露也更顯得鞭辟入里。

這詩前面以火紅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繪了一幅春景圖畫;后面勾畫的則是一片馬蹄踏過麥田、青青的麥苗被踩爛的殘破景象。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襯下,后面的殘破景象更顯得傷心慘目。這種鮮明對比所產生的藝術效果,無形中會激起讀者對貴族少爺的憎惡和憤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詩人也是馬屁精——杜荀鶴見梁王
中國古典詩詞代表作—晚唐
《自古男兒當自強》唐詩100首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全詩賞析
唐代詩人·杜荀鶴詩代表作 原文及翻譯
《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卷二十一. 魚玄機 鄭谷 杜荀鶴 崔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