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惠子
原文: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鼻f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白話:惠子說莊子:“你所言都是無用的?!鼻f子說:“懂得無用才可開始說有用。大地并非不廣大,人要用的就是立足之地,然而把立足以外的地挖到黃泉,人立足的地還有用嗎?”惠子說:“沒有用。”莊子說:“這就是無用之用,不是很明顯嗎。”
體會:“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是智慧,通達才會得真知,以有用、無用判定只是一面,兩者兼顧方為整體,一陰一陽之謂道。有用則用,無用則棄,這是常道,也是人立足自身角度的價值分別,道德經(jīng)“圣人眼中無棄人無棄物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道是為一,所以一體中無多無少,只是現(xiàn)象變化,狀態(tài)轉(zhuǎn)化。
8.莊子
原文:莊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決絕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覆墜而不反,火馳而不顧。雖相與為君臣,時也。易世而無以相賤。故曰:至人不留行焉。夫尊古而卑今,學(xué)者之流也。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學(xué),承意不彼。
白話:莊子說:“人稟賦可以悠然自適,怎能不去悠然自適呢!人稟賦不能悠然自得,怎能去悠然自得呢!那種流蕩隱遁的志趣,果決絕滅的行為,哎,并非是至高智慧德厚之人的做法!沉溺在現(xiàn)實不知悔反,追逐外物不知回顧,雖然世事有為君為臣,這是時勢。時代變遷就沒有貴賤之別。所以說:至人不會執(zhí)著而行。尊尚古代鄙視當(dāng)代,這是學(xué)者的偏見。從豨韋氏(三皇)流變觀察到當(dāng)今世界,誰能沒有偏見!唯獨至人可以暢游世間而沒有偏見,順應(yīng)人世不遺失自己。他們教化不效法學(xué)習(xí),懂得其意不被影響?!?/span>
體會:人性的天賦,悠游自得,攀緣附著與外是沉溺難返。尊古卑今的觀念,可以說根深蒂固,只有至人不會有此心,其心性為本性,沒有尊卑、好壞、是非的區(qū)別心。受教化存在人為,至人保持天性本心不為所動,隨順應(yīng)對,風(fēng)來疏竹,風(fēng)過而竹不留聲;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