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禎年間,因在農(nóng)歷六月上市,又稱'六月鮮'。肉爛湯清,肥而不膩,清醇可口,別具風味。
·韓城羊肉饸饹
韓城羊肉饸饹起源于唐代,饸饹細長綿軟,臊子酥爛濃醇,入口麻辣宜人,回味芬芳雋永,香中透鮮味美,油香爽口不膩的獨特風味,成為韓城第一風味小吃,譽滿三秦。
·蒲城椽頭蒸饃
椽頭蒸饃因其狀如椽頭而得名,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制作歷史,為蒲城特有的傳統(tǒng)食品而聲名遠揚。相古代地方官員多以椽頭蒸饃用麻紙包裹裝箱,作為上貢皇家及執(zhí)政大員之禮品,也曾遠銷湖廣各省。椽頭蒸饃內(nèi)酥外光,含水分少,不佐菜疏吃,則甘香滿口,且便于攜帶,又耐久貯,成為宴會待客,饋贈親友,外出旅游必備美食。
·合陽踅面
踅面是合陽傳統(tǒng)風味小吃。食之綿韌可口,油潤之中有濃郁的酸辣香味。
·大荔帶把肘子
選用帶骨豬肘,佐以大香、桂皮等煮蒸而成,為大荔傳統(tǒng)風味小吃。其色澤棗工,形似橢園,肉爛膠粘,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醇味美,別具風味。
·大荔棗肉沫糊
大荔棗肉沫糊,源于唐代,其色紅味甜,滑潤可口,健脾開胃,老幼皆宜。
·大荔爐齒面
因其形似爐而得名,面條柔韌光潤,臊子香辣味濃,誘人食欲。
·月牙燒餅
為大荔傳統(tǒng)食品,因狀如月牙而得名。外皮焦脆,內(nèi)瓤酥松空軟,熱吃涼吃均可,吃水盆羊肉時,用此餅夾入羊肉,饒有風味。
·富平太后餅
因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喜食此餅,后傳入民間而得名。外皮焦黃、酥脆、肉質(zhì)層次分明、柔軟可口、油香不膩。
·瓊鍋糖
富平流曲鎮(zhèn)的瓊鍋糖據(jù)今已有數(shù)百年的制作歷史。歷來為民間傳統(tǒng)的消食潤肺、健脾補腎之保健珍品,傳統(tǒng)的年節(jié)、冬令稀有天然綠色食補佳品和饋贈親朋好友的上乘禮物。
·富平美原酥餃
產(chǎn)于富平美原鎮(zhèn),其選料精嚴,酥餃造型美觀別致,色澤黃亮,花棱清晰,入口酥脆、香沁、甜而不膩。
·渭南時辰包子
創(chuàng)始于清乾隆年間。光緒二十九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張坤,他家的包子特別味長,每天爭嘗名品的食客絡(luò)繹不絕,排成長龍,一過上午時,就買不到包子了。因此人們就給這種包子加上'時辰'兩字,流傳至今。其特點為面細皮白'僧帽'狀,油滲包底呈金黃,馥郁鮮爽,油而不膩,香味悠長。
·渭南水晶餅
水晶餅為秦東上乘名點。因其餡透明發(fā)亮,皎潔晶瑩,猶如水晶石一般而得名。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涼舌滲齒,清香適口,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F(xiàn)在水晶餅已成為著名的旅游食品而行銷全國各地。
·石子饃
石子饃是頗受群眾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又名古鏊餅。由于它歷史悠久,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化石'。酥松荃香,易于消化,攜帶方便,利于儲存。石子饃是渭南農(nóng)村孕婦產(chǎn)后常吃的食品,也是饋贈親友、招待佳賓、出外旅行的必備佳點。
·澄城三翻餅
制作此餅時需三翻三卷,故得名。層次分明、外形美觀、質(zhì)地酥松、味沁甜、酥美又耐久貯,雖存放月余,隨時取食,而色香味不變,遠近聞名。
·潼關(guān)鯰魚湯
以黃河鮮活鯰魚為主料,佐以秘制調(diào)料,經(jīng)慢火燉、熬1小時左右方可食用,其湯色乳白如奶,味道鮮香醇厚,且有滋補強壯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