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修行?很多人會想到在佛門圣地常見的修行者,他們學習佛法,參悟真諦。如民國時期的李叔同先生,通曉琴棋書畫,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一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傳唱至今,后入佛門修行,成為后人敬重的弘一法師。再如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研究東西方哲學,又受佛法熏染,終生修行。這些都是大智大悟者。
魏根生先生鏡面作品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不為富貴盛名所裹挾,不因平凡生活所困惑,置身世內,但與世無爭,醉心于自我人生的探尋和思索,把生活過的簡單,卻不失雅趣。我有幸認識一位這樣的前輩:便是畫家魏根生先生。
魏根生先生,受深圳畫院邀請駐留3個月創(chuàng)作
我與先生實則是兩代人,在此允許我以先生相稱吧。他女兒本是我讀研時期的同窗,得此引見我才與先生相識,時至今日恰好一年。期間見過4次,其中三次是到先生工作室,欣賞他的畫,喝茶聊天,長此以往便相熟起來,如今已成忘年之交。魏先生非常喜歡三兩知己,或茶或酒,坐下來漫談,初見即感受到先生是一位非常親和且易相處的長者,他會以父親的口吻叮囑我們作為年輕人應勤于工作,踏實做事之類的話語。有一次在飯桌上,一開始就直言不違地提醒我們說:“我不喜歡浪費糧食的人”。這些日常點滴,只不過是我所見到的一些小片段而已。
魏根生先生鏡面作品
先生的藝術生涯始于青年時期,以西畫為主,兼顧水墨。此外,插圖、剪紙等也都非常精通。西畫顏料喜調和,掌握了其色彩間的關系作品自然變化豐富。水墨畫則多以單色墨與水浸潤,避免墨與墨之間的交染守以潔凈。魏先生的作品,卻往往既有西畫中豐富的色彩變化又有水墨畫的層層暈染。先生如今專注于水墨畫創(chuàng)作,題材涉及花鳥蟲魚,山川湖泊。每天唯工作室乃必到之處,幾乎不接待外客。先生說:“我每天睜開眼,就想趕緊畫畫。”那股創(chuàng)作的勁頭,看看他書架上曾經(jīng)設計編校的一排排精美的書籍就清楚了。如今,只有攤開畫紙揮毫潑墨時的雅趣可以吸引他,每日只修此一事足矣。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毕壬蚤L者身對我后輩仁慈,以平凡身對生活勤儉,以獨善其身不與世爭。把生活過的極簡,唯獨他的藝術不可辜負。
魏根生先生鏡面作品
倘若靜心感受,你會發(fā)現(xiàn)在魏先生的花鳥畫里有非淡泊無以明志的操守,有柔和貼切的情素。他欣賞自然的草木蟲魚,感悟人生,他的本性和對人生世態(tài)的真實表達都無形的融于筆觸里,清爽的表現(xiàn)在畫面中。先生的山水畫起筆時隨性而來,如潑墨狀異常灑脫,山、水總是自然的融為一體,果斷地丟棄了山的“硬”朗,留下它的“靜”怡;吸收了水的流“動”,放逐了它的高“冷”。觀大千世界,自然之景總是美不勝收,宇宙有宇宙的奧秘,自然有自然的法則。照物寫物,依景繪景總是少了靈秀之氣和對自我的參悟。中國山水畫自古皆講究道法自然而不同于自然?!柏Q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shù)尺,體百里之回?!奔词潜苊庹諏嵍鴮懀蝗∩耥嵰饩?。讀魏先生的畫,細細感知,他已經(jīng)看破了山和水的關系,將二者自然的繪于紙上,呈現(xiàn)出合而為一又合而不同之狀。
魏根生先生冊頁作品
在魏先生筆下,水和墨如同心同圓的輻轂,沒有生硬的沖突,竟是尊德謙和的禮遇之態(tài),水沒有因了墨而渾濁,墨也沒有應了水而失色,都是這般恰到好處的彼此映襯著。我想,這樣的筆墨嫻熟絕非偶然遇之,而是數(shù)十年持筆操練和對古今中國畫的研習得來的?;蛘哒f,正因為青年時期歷練于繪畫,又擔任名著、藝術雜志等的插圖繪制,手已達心,才有今日對筆墨的把握如信手拈來。讀先生的畫,其實是在面對著他這個人,輕松自然又頗為感動。觀時,猶如進了禪宗勝地讓我云水禪心。觀后,又如已達晴空朗峰,心清氣爽。
魏根生先生冊頁作品
孰不知,魏先生原為《藝術界》雜志的主要負責人,工作中都是在為畫家服務,他也樂此不倦。說是服務,他又極為苛刻,不好的作品絕不允許放進雜志,書籍的裝幀設計也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后來聽他女兒講起,先生當時做雜志的時候全心投入,常常忙過頭也不愿停手便吃睡在工作室內。他的助手經(jīng)常看不下去,特意帶些零食放在他案邊。我覺得,先生今日的生活只剩下在“畫室”畫畫創(chuàng)作了,先生的“畫室”有兩個:其一是偏安一隅的廣州畫室,三四十平米中耐得住寂寞,繪畫著意境幽美的江山圖卷;其二是旅途中所到之處皆為畫室,他每年都環(huán)球旅行,沿途畫筆不停,將萬里江山收于心,顯于紙。幾十年制作一本藝術雜志,閱人閱畫無數(shù)。如今,走出畫室,游走于世界各大美術館里,駐足思考,從中國水墨到西方油畫,從寫意到寫實,從抽象到具象,早已閱歷開心智了。
魏根生先生冊頁作品
旅途中用美景滋潤著心境,畫室內以筆墨描繪著佳作。細細品讀魏先生的作品,有時妙如仙境,云霧繚繞;有時妙如聽雨,瀟瀟灑灑傳音來。運筆用墨皆見深厚功力,那輕靈的感覺,蕩氣回腸。一些畫家喜歡聽到自己的作品中有某位古代大家的筆觸,或承襲了某一派別等的言辭。先生不去仿古某一畫派,總是隨了自己的性情真實表達,那筆觸是他獨有的,那性情也是他自發(fā)的。所以畫作中自然洋溢著最純粹的內涵,這是藝術較高級別的追求和境界。他在探尋自己作畫的規(guī)律,探尋著水墨畫中一種全新的藝術語言。但是,我在這里卻想說,先生的“性情”和古代一位畫家頗為相似,此人即是清初名家石濤?!笆瘽谕砟晁虺龅淖罱K之道,則是一種最為極端且最難達到的起弊之法:他要畫家不再依附于既有的傳統(tǒng)與‘畫法’,要讓‘法’經(jīng)由內心與天地山川的交融互動,而自然孳生出來?!笔瘽穼さ摹胺o定相,氣概成章耳”的獨創(chuàng)派成就了他一代名家的地位。魏先生則秉持自我之獨特,在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繪畫道路上繼續(xù)鉆研,沖破孤獨的征途,深入秘境。
魏根生先生冊頁作品
魏先生的畫作與他的為人,均洋溢著感動,且互相襯托著,相映生輝。先生的旅途不會止步,創(chuàng)作更不會停歇。對他的生活狀態(tài)和創(chuàng)作激情,我們滿懷期待。這樣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不為世俗的創(chuàng)作精神,一定能繼續(xù)在繪畫領域里拓土納疆。最后,深感拿先生的畫來寫些文字實屬后輩對長輩的斗膽執(zhí)筆,更是先生作為長輩對后生的百般信任,才容我在他瀟灑筆觸、快意人生的畫作前表達真摯的觀后之感。于是再放肆一把造詩一首表達對先生的敬意作為此文收筆:
《丁酉冬日贈魏先生詩》
亦師亦友忘年交,
杯酒茶歇話不休。
觀畫論世不爭事,
往來緣由皆藝術。
魏根生先生作品,尺寸64x64cm
魏根生先生作品,尺寸60x80cm
文章/王建明
校稿/韓雅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