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綠豆芽,它可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大發(fā)明。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們已掌握了生綠豆芽的工藝。宋人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中記述“七夕”用水浸發(fā)綠豆芽,視這為“生花盆兒”。是指人們在農歷七月初七前十日,以水浸綠豆,每天換兩次水,待芽長到五六寸長時,將綠豆芽移至花盆中,到七月初七時可長得亭亭玉立,謂之“生花盆兒”。
泡綠豆芽寓意早生貴子
古時,民間流傳“種生”祈子的風俗。婦女們將綠豆放到瓷盆內,用水浸之,豆芽長到數(shù)寸時,以紅藍彩縷束之,祈盼早生貴子。
對綠豆芽這一平常之物,在清代文人袁枚眼里卻不同凡響,他在《隨園詩話》記有豆芽配燕窩的佳肴。有人嗤之一鼻,說“極賤而陪極貴”不妥。而袁枚卻說,發(fā)這種議論的人“乃不知惟巢、由,正可陪堯舜也。”袁枚以堯舜時的名人巢父和許由來譬喻豆芽菜,可見身價之高。
綠豆芽竟能治壞血病?
極普通的綠豆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救了美國士兵的命。由于美國海軍士兵長年生活在海洋上,因吃不到新鮮蔬菜而得了壞血病。一天,士兵們偶然發(fā)現(xiàn)放在軍艦上的綠豆因受潮濕長出了嫩牙,于是士兵們便把出芽的綠豆作為菜吃,誰知令人恐懼的壞血病竟不藥而愈。這是綠豆芽中富含維生素C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