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之前言
日本,是睡在中國臥榻之旁的兇惡民族,周邊國家?guī)缀醵荚馄淝致?,世界人民幾乎都遭其“核污”,且關(guān)于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該國因為源于“漁獵”民族之狼性,出于海上和森林,以及因國土狹小之逼迫,時刻潛伏在那里,覬覦他國領(lǐng)土,稍有懈怠,即發(fā)起亡人國滅人種的罪惡戰(zhàn)爭,赤膊上陣,亡命之徒,殺人老幼,奸淫搶掠,絕無人性。放毒、賣身、搶劫、認賊作父、恩將仇報等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完全屬于獸性民族。了解日本歷史和狼性,有利于打狼滅狼,提高警惕,絲毫僥幸,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犯罪!?。?/span>
前言
日本戰(zhàn)國時代, 一般是指從 應(yīng)仁之亂(1467) 到 德川幕府 建立(1603)這一百三十余年的斷代史。(勿與我大中國對應(yīng)) 在這百余年中, 日本全國各地被封建軍閥割據(jù), 大家為了利益而相互征伐不休, 真?zhèn)€是天下大亂。 英雄豪杰們?yōu)榱俗约旱睦硐攵鴬^斗犧牲, 更寫下了一篇篇動(撼)人的史詩(錄)。
區(qū)勝認為日本戰(zhàn)國歷史精彩紛呈(群狼混戰(zhàn)), 幾可媲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與三國史。(勿比,恥于比也) 春秋戰(zhàn)國有《東周列國志》為傳, 三國有《三國演義》, 但區(qū)勝在各大書店上窮碧落下黃泉, 就是找不到幾本關(guān)于日本戰(zhàn)國的書籍(到日本去找,勿在中國圣地找), 更不用說是系統(tǒng)介紹這段精彩歷史了。 可能是因為這幾年中日之間緊張的政治氣氛吧, 區(qū)勝心中不免為憾。 俗話說知己知彼, 如果中國真的視日本為競爭對手(非競爭對手,異類不爭), 怎么對日本的文化背景資料那么少呢?(那是日本鬼子的事,與中國何干?) 日本人對咱們中國的歷史可是了解得極透徹?。。?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亡鄰之心不死)
日本戰(zhàn)國史對現(xiàn)代日本的影響之大, 許多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仍和當年戰(zhàn)國時代的文化背景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他們的許多風(fēng)俗和行為, 仍帶著某些戰(zhàn)國時代的傳統(tǒng)。 為了讓國人在面對來自日本的競爭的時候, 能夠透徹的了解他們, 吃透他們, 區(qū)勝決定寫這篇《話說日本戰(zhàn)國》。 謹作為眾位讀者開始了解日本的參考吧。
當然, 寫作的另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總結(jié)在2005一年間對日本戰(zhàn)國歷史的研究探索。 時間倉卒, 文中難免有疏漏的地方, 還望讀者不吝賜教。
日本戰(zhàn)國時期各藩國地理位置圖
歷史背景(1159 平治之亂-1467 應(yīng)仁之亂)
鐮倉幕府
源義經(jīng) 的鎧甲
為爭天下第一, 1159年當時最大的兩家武士家族:源氏 和 平氏 展開火并, 史稱'平治之亂’。 雖然一開始 平氏 家族殺死了 源氏 的家督 源義朝, 卻沒有對他的兩個幼子 源賴朝 和 源義經(jīng) 趕盡殺絕。
1184年初,東山再起的 源賴朝 糾合 源義經(jīng), 率兵攻入京城,平氏 勢力退守西部堡壘: 一之谷。 2月7日, 源氏 軍隊攻入 一之谷, 源義經(jīng) 率500輕騎跋山涉水, 冒險偷襲 一之谷 后方, 與正面大軍前后夾擊, 擊潰 平氏軍 防線。 平氏 勢力西撤到更遙遠的 四國島 沿海。
1185年4月25日, 源平 雙方在 壇之浦 海域展開最后決戰(zhàn)。 在 源義經(jīng) 鎮(zhèn)定自若的指揮下, 源氏軍 克服初戰(zhàn)不利, 奮勇反擊, 終于徹底擊潰了 平氏軍。 隨軍的 平氏 一族, 無論老弱婦孺, 全部投海自盡, 平氏 滅亡。 甚至連跟隨 平氏 一直逃難的 安德天皇 也葬身魚腹, 年僅7歲。 源平合戰(zhàn) 以 源氏 的最終勝利結(jié)束。
1192年,大權(quán)在握的 源賴朝 在 鐮倉 (鐮倉是神奈川縣的一個臨海的城市,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鐮倉興建于公元12世紀,作為當時的政治中心,佛教文化繁榮。)開設(shè)以武士集團為主的 幕府 政權(quán), 逼 天皇 封他 “征夷大將軍”。 日本 平安朝 結(jié)束, 連綿700余年的 幕府 時代開始。 (幕 的原意為軍幕、帳幕?!妒酚浝钅羵鳌返摹端麟[》引崔浩云:“古者出征為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簾為府署,故曰幕府。” 后來代指出征將帥的近衛(wèi)府。 在中國僅戰(zhàn)時設(shè)置, '理無常處’的 幕府, 到了日本竟一直設(shè)了700余年而不間斷。 這學(xué)生學(xué)得不好。)
從此以后, 日本出現(xiàn)了兩個政治體系: 以天皇為代表的公家, 和以“征夷大將軍”為代表的武家。 兩個政治實體雖一直處于對立狀態(tài), 無奈武家掌握著龐大的軍隊, 公家統(tǒng)治國家的大權(quán)自然旁落, 淪落到只有祭祀大典才會出現(xiàn), 充當僧侶祭司的可憐角色。 這個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1867年 倒幕運動 后, 明治天皇 重新掌權(quán)為止。
在這里略微提一下日本歷史上, 集傳奇與悲劇于一身的 源義經(jīng)。 父親 源義朝 被殺后, 源義經(jīng) 跟隨母親不得不投靠了仇敵, 平氏的家督 平清盛。 小名 牛若丸 的 源義經(jīng) 入鞍馬寺為僧, 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 為僧期間, 源義經(jīng) 遇上了一個叫 天狗 的異人, 跟他學(xué)了兵法和武藝。 源賴朝 起兵反 平氏 的時候, 源義經(jīng) 加入 源氏 軍, 終于見到了從未謀面, 同父異母的哥哥 源賴朝。 源義經(jīng) 武藝高強, 謀略過人, 在與 平氏 的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 贏得了“鐮倉戰(zhàn)神”的稱號。 當然, 這也引起了哥哥 源賴朝 的疑慮。 平氏滅亡后, 源氏 兄弟間猜忌日深, 終于反目。 1189年 源義經(jīng) 在逃亡途中被投靠者出賣, 自殺, 年僅31歲。 源義經(jīng) 以他坎坷的身世、極高成就的武學(xué)、與過人的戰(zhàn)略機智、場場必勝的戰(zhàn)績、及悲涼的人生結(jié)局,成為日本人至今崇拜的悲劇戰(zhàn)神。 (上圖為 源義經(jīng) 的鎧甲)
1199年2月, 只做了幾年“大將軍”的 源賴朝 去世, 長子 源賴家 在母親和外公的家族, 北條氏 的擁戴下, 繼承了將軍位。 可是, 自此大權(quán)也旁落到了外戚 北條氏 的手里。 源賴家 和第三代將軍, 其弟 源實朝 只不過是 北條氏 的傀儡, 命運非常凄慘。 最后倆兄弟都相繼死在 北條氏 的手里, 源氏 之嗣斷絕。 之后的 征夷大將軍 幾乎都由 天皇 的親族擔任。 而 北條氏 自稱“執(zhí)權(quán)”, 操縱了 鐮倉幕府 的實權(quán)。
元軍東侵
1274年, 統(tǒng)治中國和朝鮮的 元朝 在幾次要日本獻降書不果后, 糾合四萬大軍東侵, 在九州登陸。 當時掌權(quán)的 北條氏 第八代宗主 北條宗時 主張堅決抵抗, 并號召 九州 諸藩國守護率軍十萬進兵至 百海塬 地區(qū)擺下戰(zhàn)場。 雙方于10月20日展開會戰(zhàn) 。 人數(shù)雖多, 但裝備落后的日軍在元軍高殺傷力的火炮弓弩面前節(jié)節(jié)敗退。 可是當晚元軍夜宿戰(zhàn)船的時候, 臺風(fēng)忽至, 二百余艘戰(zhàn)船檣傾楫摧, 元軍死傷無數(shù), 只剩一萬余人倉惶逃回中國。 日軍在第二天看到滿海面的碎木頭, 才明白自己莫名其妙地得到了勝利。 史稱“文永之役”。(缺乏海洋氣象知識)
1281年, 不甘失敗的元帝 忽必烈 再舉兵十四萬, 戰(zhàn)艦四千四百艘, 分兩路東侵。 這一次, 日本人早就沿海岸筑好城墻, 嚴陣以待了。 不幸的元軍艦隊在找地方登陸的時候, 于7月30日再次遭到臺風(fēng)襲擊, 全軍覆沒, 史稱“弘安之役”。 以后元朝再也無力討伐日本。 日本人從此對兩次有如神助的臺風(fēng)稱為“神風(fēng)”。(日本迷信此鬼名,軍隊也叫。蒙古人的愚蠢)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 日本海軍窮途末路, 遂組織自殺飛行隊撞擊美軍艦艇, 稱“神風(fēng)敢死隊”, 妄圖再現(xiàn)當年反敗為勝的奇跡。 當然, 神沒有出現(xiàn)。
鐮倉末日
掌握鐮倉幕府實權(quán)的 北條氏 到第十四代 北條高時 的時候, 已經(jīng)很腐敗不堪了。 大權(quán)旁落的 公家, 后醍醐天皇(此醍醐也算灌頂了),(醍醐,tí hú,酥酪上凝聚的油,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fā)。弘景曰∶《佛書》稱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黃白作 恭曰∶醍醐出酥中,乃酥之精液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抨煉,貯器中待凝,穿中 至底便津出,取之。陶言黃白作餅,乃未達之言也。韓保升曰∶一說∶在酥中,盛冬不凝、 盛夏不融者,是也。宗 曰∶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酪面,酪面上,其色如油者為醍醐。熬 之即出,不可多得,極甘美,用處亦少。 曰∶醍醐乃酪之漿。凡用以重綿濾過,銅器煎三 兩沸用。藏器曰∶此物性滑,物盛皆透,惟雞子殼及壺蘆盛之,乃不出也。醍醐灌頂,即將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澆到頭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fā),徹底醒悟,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fā)。也形容清涼舒適。出自唐朝顧況的《行路難》。) 仿佛看到了恢復(fù)天子榮耀的機會。 經(jīng)過幾次不成功的政變,1331年, 后醍醐天皇逃出京都, “巡幸”叡山, 發(fā)詔討伐 鐮倉幕府。 北條氏 也出兵捉拿 后醍醐天皇。 當時各藩國守護懾于幕府的強大, 都按兵不動作壁上觀, 唯有一個小豪強率兵五百, 勤王。 他就是后世傳頌的“軍神”: 楠木正成。
雖然 后醍醐天皇 很快就被 北條氏 抓了回去, 流放隱歧島, 但是 楠木正成 和他的五百勇士卻成功地敵住了三十萬幕府討伐軍, 利用游擊戰(zhàn)術(shù), 牢牢守住了他們的居城。 貌似強大的幕府軍在小小的 楠木 軍面前束手無策, 徹底暴露了 北條氏 的虛弱和無能, 于是各藩國的守護紛紛起兵勤王。 (老虎撲蒼蠅, 當然撲不到了, 北條 連這點都想不到, 自然中了 楠木 之計。大炮打蚊子。沒說到底什么原因)1333年, 后醍醐天皇從隱歧島脫(逃)出, 各地守護遣使道賀, 反 鐮倉幕府 勢力形成。 三月, 倒幕軍攻陷京都。 四月, 鐮倉 軍大將 足利高氏 倒戈, 加入倒幕方。五月, 倒幕勢力開始進軍 鐮倉。 北條氏 雖然力戰(zhàn), 終于不敵。 北條氏 八百族人和許多忠于 北條 的武士集體自盡, 歷時142年的鐮倉幕府 和 北條氏 滅亡。(好自裁)
1334年2月, 后醍醐天皇 復(fù)位, 改元建武, 足利高氏 因功被賜名“尊氏”。 后醍醐 立志改革, 以為終于有機會讓他有一番作為了。 可是, 后醍醐 的改革一開始就沒得到多少支持。 天皇重新啟用了那些腐朽的貴族和公卿, 而幫助 后醍醐 復(fù)位的武士和軍隊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賞賜。 不滿現(xiàn)狀的武士集團開始聚集在 足利尊氏 的周圍。
室町幕府
足利尊氏 騎射像
后醍醐天皇 躊躇滿志卻剛愎自用。 雖然身邊有許多人才, 后醍醐 卻不能善加利用, 甚至貶黜了許多對他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 后醍醐 的無道, 是給 足利尊氏 野心的催化劑。
1335年, 足利尊氏 借口鎮(zhèn)壓 北條氏 余黨叛亂, 重新掌握了軍權(quán)。 8月, 進入 鐮倉 的 足利尊氏 要求 后醍醐天皇 封自己為 “征夷大將軍”, 遭拒。 足利尊氏 大怒, 于是自封“征夷大將軍”, 向京都的 后醍醐天皇 豎起了反旗。 許多不滿朝廷的武士豪強紛紛加入 足利 方。 11月底, 在打退了 后醍醐天皇 的討伐軍后, 足利尊氏 的勢力迅速擴大至十萬人馬。
1336年元月, 足利尊氏 攻占京都, 后醍醐天皇 再次出逃。 但是在忠于天皇的 楠木正成 的指揮下, 京都周圍堅壁清野, 儼然成了 足利 和幾十萬叛軍的牢籠。 2月, 在各路勤王兵的幫助下, 楠木正成 奪回京都, 足利尊氏 只率千余眾逃到 備后藩國 避難。4月, 喘息已定的 足利尊氏 又從九州聚集了五十萬大軍,(自然是號稱。 但比起曹操號稱八十萬, 足利尊氏 臉皮還是挺薄的。) 兵鋒再次指向京都。 驚惶失措的 后醍醐天皇 問計于 楠木正成。 胸有成竹的 楠木 獻上了著名的“楠木奏折”, 表示與 足利尊氏 硬碰硬絕對討不了好。 楠木 建議故技重施, 先讓出京城, 然后斷 足利 的糧道, 并派游騎騷擾敵軍, 等 足利 軍疲憊不堪時, 再兩翼夾擊, 足利 必敗。 可是昏庸的 后醍醐 拒絕了 楠木 的建議, 理由是他和公卿們再也受不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了。 (可惜 后醍醐 不是 孫權(quán)) 楠木 無奈, 雖知必敗, 也只得訣別年僅六歲的兒子, 組織近衛(wèi)軍, 準備和 足利 決戰(zhàn)。(恨厭惡同三國比)
5月25日, 日本史上悲壯的 湊川合戰(zhàn) 打響。 在鋪天蓋地的 足利 軍面前, 楠木正成 和他的五百勇士奮勇沖殺, 終于力盡敗退。 臨死前, 正成 問和他并肩作戰(zhàn)的弟弟 楠木正季 :“兄弟你死后愿去六道輪回中的哪一界?” 正季 回答道:“愿早日從六道中脫出, 第七次投胎做人。 再與兄長一齊為國殺敵!” 兄弟倆相視大笑, 剖腹自盡。 正成年僅四十三歲。 僅剩的七十三騎也自殺殉國。 (編的吧, 如果都死了, 這段對話是誰記錄下來的??? 難道那個時候日本已經(jīng)有WALKMAN了?偽造英雄主義) 湊川戰(zhàn)敗, 后醍醐 和他的公卿們, 只得重新開始他們再也受不了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了。6月, 足利尊氏 立 光嚴院 為天皇, 正式被封為“征夷大將軍”。 室町幕府 開始。8月, 后醍醐天皇 被 足利尊氏 誘捕。 但是沒過兩個月, 命大的 后醍醐 竟然化妝成女人又逃了出來。 在 吉野 建立了 南朝 政權(quán)。 南北兩邊相互攻伐, 戰(zhàn)火連天。 京都幾次在拉鋸戰(zhàn)中幾次易手。 南北朝 時代開始。(連歷史都要仿中國)
南北分裂
足利尊氏 為了對付 后醍醐 的南朝, 不得不把 京都 作為他的政治軍事中心。 而在 鐮倉 另設(shè)一個官職:“鐮倉公方”, 管理大片東部的領(lǐng)土。 鐮倉公方 權(quán)力之大, 幾乎不受 “征夷大將軍” 節(jié)制。 雖然 足利尊氏 自作聰明地讓他的次子及其后裔世襲此職, 但數(shù)代以后, 這個尾大不掉的雙頭政治終于造成了國家的分裂。 (在權(quán)力面前, 親情也是蒼白無力的。在這一點上, 中日歐美全世界都一樣。 鐮倉公方 和 關(guān)東管領(lǐng) 的故事將在后面 區(qū)勝 介紹 上杉謙信 時提到。)
順便一提, 我們從小熟知的“聰明的一休”小和尚, 據(jù)說就是這時的北朝 小松天皇 的皇子。 一休宗純, 日本三大奇僧中的“狂僧”。 他六歲即在在安國寺出家, 十六歲開始云游天下, 以漢詩和狂放號稱雙絕, 自稱“淫酒淫色亦淫詩”, 視佛家戒律于無物。
一休 的“狂”是有名的。 據(jù)說“大將軍”足利義滿 曾經(jīng)舉行佛會,遍召各方高僧講法,并懸以百金賞格。佛會當日,高僧們莫不錦衣華服,柱杖而來,但 一休宗純 卻身披破爛僧衣,手中只拿一條柳枝,稱自己是"破爛衫里盛清風(fēng),身貧道不貧"。 義滿 哭笑不得, 只得假作贊嘆:“宗純 真乃赤子狂僧是也?!?nbsp;(真的那么清高又怎會去赴這樣的佛會? 難道是被逼的?)
一休 善作漢詩, 更敢以詩攻擊朝政。 1460年, 一休宗純 作詩一首:“大風(fēng) 洪水萬民憂,歌舞管弦誰夜游”, 大罵 將軍 和他老婆 日野富子 不顧全國饑荒和瘟疫, 仍舊大興土木, 醉生夢死。 并把兩人比作 唐玄宗 與 楊貴妃 :“暗世明君艷色深,崢嶸宮殿費黃金。明皇昔日成何事,空入詩人風(fēng)雅吟?!?詛咒他們兔子尾巴長不了。 這些詩文給 一休 在平民中帶來無盡威望, 而后來的時局還真應(yīng)了他這張烏鴉嘴。 (那個時候日本就有言論自由?勿信鬼話)
1474年,八十一歲的 一休 開始擔任 大德寺 第四十七代住持。 這是 天皇 詔令。 大概是皇家沒錢, 便想到 一休 這棵搖錢樹, 利用他的名聲從百姓的口袋里撈錢修廟, 順便自己吃吃回扣吧。(這不是寫史的態(tài)度)
1481年11月, 一休宗純 病逝于大德寺, 享年八十八歲。 他作漢詩集傳世的有《狂云集》 和 《續(xù)狂云集》等等。
應(yīng)仁之亂
將軍 足利義滿 之后, 室町幕府 勢力日衰, 大權(quán)逐漸旁落到各地的大名手里。 第八代將軍 足利義政 懦弱無能, “管領(lǐng)” 細川勝元 才是實際的幕府統(tǒng)治者。 足利義政 到了29歲, 仍無子。 心灰意懶的 義政 便把將軍位傳給了 弟弟 足利義視。 誰知 義視 才當將軍不到一年, 義政的兒子 足利義尚 便出生了。
本該屬于自己的“太后”之位飛了, 義尚 的母親 日野富子 不禁氣急敗壞。 她趕緊找來了最信任的重臣 山名宗全 (也叫 山名持豐), 要 山名家 保 義尚 登上將軍位。 已經(jīng)當上 大將軍 的義視 當然不答應(yīng), 而“管領(lǐng)” 細川勝元 也支持 義視。 兩邊敵對意識的火花四迸, 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應(yīng)仁元年(1467年), 雙方見無法動口勸服對方,(本來就不可能..) 便撕破了老臉不再做君子。 元月, 細川勝元 合東部各藩國大名兵十六萬,后世稱之“東軍”, 討伐 山名。 山名宗全 也不甘示弱, 湊了十一萬西部各藩國的軍隊, 是為“西軍”, 與東軍就在京都, 天子腳下廝殺。 長達十一年的“應(yīng)仁之亂”爆發(fā)。
各地的大名以自己的利益為基礎(chǔ), 開始站隊。 東軍和西軍的隊伍不斷擴大, 甚至有一家大名分裂, 加入兩個敵對陣營的, 比如 斯波家, 畠山家, 富樫家 等等。 有的大名決定加入某個陣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仇敵已經(jīng)加入了對方陣營, 于是這場大亂又變成了“公”報私仇的絕好機會。 甚至乎, 山名宗全 的次子 山名是豐, 為了得到家族的繼承權(quán), 竟然不惜背叛老爸, 去尋求 細川氏 的支持。 大家下克上, 子克父, 親戚克朋友, 亂成一團, 打得不亦樂乎。 當然雙方在大戰(zhàn)閑暇之際, 也不忘在京都這個繁華都市燒殺搶掠, 撈些外快。 百年繁華, 毀于一旦。 當時上至天皇公卿, 下至黎民百姓, 無不遭涂炭之苦。 高樓大廈不是焚于兵火, 就是被蛇蟲鼠蟻, 烏鴉麻雀作了巢穴。 王公大臣也要自己去找食物充饑, 凍餓倒斃于溝壑的不計其數(shù)。 有詩為證:“君知否?帝都一片荒涼,夕陽漫照野地,金絲鳥見此風(fēng)光,淚泗長”。 ( 漢獻帝 摟著 后土御門天皇 痛哭, 哥兒倆命一樣苦啊。)
混戰(zhàn)持續(xù)了十一年, 誰也奈何不了誰。 1473年, 山名宗全 和 細川勝元 先后死去, 兩邊也打得精疲力竭, 覺得是該時候收場了。 1474年, 雙方的繼任者 細川政元 和 山名政豐 講和。 1477年, 西軍全部撤離回國。 應(yīng)仁之亂結(jié)束。
戰(zhàn)后結(jié)果, 足利義尚 當上了將軍, 足利義視 出走美濃。 但自此以后, 室町幕府 更加衰弱, 細川政元 獨攬朝綱, 有“半將軍”之稱。 其實 政元 的地位何止“半”, 從他后來擅自廢 足利義稙, 立 足利義澄 作傀儡, 根本就應(yīng)該稱“跋扈將軍”。 (東漢 梁冀 抗議名號被奪中。)
各地大名再也不為幕府所能號令, 連應(yīng)交的貢糧也懶得交了。 為了利益, 地盤, 大家互相攻伐, 戰(zhàn)火蔓延至全國。 大魚吃小魚, 小魚吃蝦米, 蝦米吃點泥, 精彩的戰(zhàn)國時代正式開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