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情不是洗臉刷牙,而是刷微博,看微信圈內朋友的更新,然后迫不及待地答復;上班后,漫無目的地利用社交公具聊天,瘋狂購物、刷微博等,無休止沉溺其中。這種行為似乎能給你某種心理安慰,可是事后卻沒有想像中的快樂,或達到緩解壓力的效果,反而使自己越來越遠離了最初的目標。這種被稱為“軟癮”的行為,其實或多或少,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影子。
小雯又失戀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不是敗給了某個更合適對方的人,或是家庭因素、性格原因等,而是手機。相戀之初,小雯對這個有著溫暖微笑的溫文爾雅的男孩十分傾心,但相處一段時間后便有些忍無可忍。他似乎片刻也不離手機,看電影時,不時地掏出手機玩會兒;餐桌上,一邊吃飯,一邊心不在焉地應付著談話,一邊則目不轉睛地瞄著手機……有時小雯覺得,自己在他的QQ或是微信上留個言,都遠比站在他面前更能引起他的注意。
分手時,小雯給他轉載了一條網絡上很紅的段子:“如果有來生,我不做你的紅顏,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任何人,我寧愿做你的手機,那樣的話,你會每天都把我捧在你的手里,把我貼在你的臉上,把我放在你的唇邊,我知道你的一切,了解你的所有,如果有一天,你匆忙間把我忘在哪里了,你會著急地四處尋找。不是我粘著你,而是你離不開我!”
他也著實很受傷,沒有想到自己對手機的依賴竟然成了戀愛路上的絆腳石,后悔、道歉、表白、送禮物,用盡一切辦法試圖挽回小雯的心。小雯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他能改掉手機依賴的“軟癮”。這正是他努力想做到的,但似乎有些困難。
看似正常的軟癮
“軟癮”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來的新名詞,指一些強迫性習慣、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耗費大量精力、財力,事后后悔卻難以擺脫的行為模式。它有別于對毒品、賭博或酒精的那種無法自拔的沉迷,甚至看上去好像沒什么危害。
通常情況下,像看看電視、逛逛商場、喝杯咖啡、玩會兒游戲、打打麻將,這些正常的愛好或行為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有放松身心、緩解壓力、調節(jié)情緒的作用,并且也不需要花太多代價。即使對某個事情有特殊的喜愛或者偏好,也無可厚非,只要給自己帶來的利益大于危害,就不算軟癮。
然而,一旦我們過度沉溺其中,在獲取短暫的快樂之后,它更多地是在榨取我們的時間、精力,麻痹真實的情感,使我們遠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總之,在軟癮的支配下難以自拔地耗時耗力,事后或許會有些后悔,但卻難以擺脫,阻礙上癮者實現(xiàn)更高的生活目標。
你確定沒軟癮嗎
心理動力學理論認為,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有相應的心理動因。如果過分壓抑某種需求,就會在其他方面明顯地凸現(xiàn)出來。多數(shù)情況下,許多人是在借此逃避某些東西,或者排遣內心的情緒困擾。
例如,當人們在工作上遇到了嚴重的困難,會感覺煩躁、有壓力,這時候去看電影會體驗到放松,并暫時忘記工作中的問題;以后再遇到困難、麻煩,他會再去影院尋求解脫,這樣很容易形成依賴,也就是上癮了。長時間上網聊天,可能是因為現(xiàn)實中人際關系不理想;沉迷于游戲,可能是對周圍環(huán)境不滿或內心空虛;很多人在郁悶時喜歡吃東西,難以控制,可能是為了避免負面情緒和焦慮。
怎樣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患有“軟癮”呢?你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我花了多少時間?我的動機是什么?它讓我感覺怎樣?如果它帶給了你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動力,能讓你感覺到生活的意義,那就不算是“軟癮”。如果這些行為讓你感覺能量耗盡、麻木沮喪,那就很可能是染上“軟癮”了。
給軟癮開張?zhí)幏?div style="height:15px;">
自我反省 首先要經常自我反省,這些行為是不是過度了?有沒有干擾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樣的需要激發(fā)了這種沉溺的行為?進而弄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
尋找替代措施 要下定決心去改正,但不要直接剝奪內心的需求。當你感覺煩躁、想要輕松一下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更健康的活動來代替,比如練習一會兒瑜伽,去戶外走走。這些都能帶來良好感覺,讓自己恢復能量。
制定可行規(guī)劃 戒掉軟癮非一朝一夕。制定更加清晰明確的小規(guī)劃,培養(yǎng)好的習慣,而不要急于求成。比如打算看完一本書,就規(guī)定一個具體的數(shù)字,若決定每天看10頁,那就在看完10頁之前不要放下書去嘗試其他東西;或者,每天運動多長時間,一周堅持幾次這樣的運動等。
充實生活 建立與親人、朋友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如果在與他人的溝通中給予并感受到更多的關心和愛,讓生活充滿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軟癮的吸引力自然就微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