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很多,愛讀書的人也多,但知道如何讀書的人卻不多,至少在我認識的人中,真正能夠享受閱讀快樂并從閱讀中獲得成長的人并不多,所以介紹大家讀一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相信它一定會刷新你對書籍的認識。
文|徐朋磊
約讀書房閱讀課老師
(一)
在開始“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探討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書的兩位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是美國學界和出版界的傳奇人物。他是《西方世界的經(jīng)典》的主編,也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他在1940年完成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初版,一時洛陽紙貴,高居暢銷書榜首有一年多的時間。
查爾斯·范多倫出生于書香門第,博覽全書,才氣過人,父親是著名教授。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當教授,后來因故離任,然后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初版發(fā)行30年后,范多倫大幅增補改寫了這本書,再版發(fā)行。
如此兩位飽學之士來指導(dǎo)我們閱讀,想必是有說服力的。
在探討讀書這一問題的時候,兩位作者始終保持著一種極度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有時我們甚至會覺得作者過于的小心謹慎,從而導(dǎo)致行文拖沓,言語枯燥無味(也許這和翻譯也有關(guān)系)。但是,只要我們耐著性子讀進去,就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也正是出于這種嚴謹?shù)膽B(tài)度,作者開篇就先聲明了幾個問題:
1.此書是專為那些想通過讀書來增進理解力的人而寫的;
2.主動閱讀才能獲得好的效果,本書正是在主動閱讀的基礎(chǔ)上來探討問題;
3.所謂閱讀的藝術(shù),就是通過頭腦把玩字句,以一己之力提升自我的過程。
(二)
作者把閱讀由淺到深依次分成了四個層次,分別是:
1.基礎(chǔ)閱讀
2.檢視閱讀
3.分析閱讀
4.主題閱讀
基礎(chǔ)閱讀比較簡單而基礎(chǔ),是指讀者能夠保證認識所讀的字詞,具備初步的閱讀技巧。一般基礎(chǔ)閱讀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就完成了。
檢視閱讀分為兩種:
第一種檢視閱讀方法是有系統(tǒng)的略讀,包括:1.看書名頁,2.讀序言,3.讀目錄,4.檢閱索引,5.選讀與主題相關(guān)的篇章,6.隨意翻閱,留意最后兩三頁。
第二種檢視閱讀方法是粗淺的閱讀,即第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時,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查詢和思索。
檢視閱讀的目標是從表面觀察一本書,解決一本書所探討的問題、基本結(jié)構(gòu)、組成部分三個問題。
(三)
在本書第五章,作者談到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如何在閱讀中始終保持主動性呢?你必須在閱讀時提出問題來,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去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作者提出,關(guān)于一本書至少要提出四個問題,簡單地說,就是這本書是:
1.談什么的?
2.怎么談的?
3.談的怎么樣?
4.書與你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另外,讀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圈、畫、記的技巧,還要適當?shù)刈龉P記。
總之,本書所講的閱讀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由復(fù)雜的技巧和環(huán)節(jié)組成的過程,需要讀者長期以往不斷運作練習,才能學會閱讀的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
本書第二篇用七章的內(nèi)容論述分析閱讀。這是本書最核心的部分。
分析閱讀要求讀者對一本書的完全理解,要全盤、完整、透徹地閱讀,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作者以論說性的書籍為例,把分析閱讀分為三大階段,十二個部分。分別是:
第一階段:理解一本書
(1)給一本書分類——虛構(gòu)類VS論說類、實用性VS理論性、哲學VS科學VS歷史。
(2)概括一本書——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來敘述整本書的內(nèi)容。
(3)找出框架,列舉提綱,并且能夠敘述整本書的大意。
(4)找出作者要討論的問題,發(fā)現(xiàn)作者的意圖。
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
(5)準確把握關(guān)鍵詞,與作者達成共識。
(6)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論述,明白作者的主張。
(8)找出作者對所提出的問題的答案。
第三階段:評論一本書
(9)不要輕易批評,除非你已經(jīng)真正讀懂了。
(10)理性表達意見,避免無理的辯駁或爭論。
(11)批評時要分清普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12)批評的四個角度——知識不足、知識錯誤、邏輯不通、分析與論據(jù)的不完整。
三大階段緊密相連,層層遞進。如果高質(zhì)量地完成這三大階段的每一項內(nèi)容,讀者一定可以完全吃透一本書了。
(五)
本書第三篇介紹了閱讀不同類型的讀物的方法,分別介紹了如何閱讀:
·實用性書籍
·想象文學
·故事、戲劇與詩
·歷史書
·科學與數(shù)學
·哲學
·社會科學
在分門別類地討論這些的時候,作者又帶領(lǐng)我們重新回顧了第五章所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然后根據(jù)閱讀不同類型書籍的需要對這四個問題進行了合理的變形。
另外,作者指出了不同類型的書籍各自的特點,以及閱讀它們時所要注意的種種細節(jié)。
(六)
主題閱讀是最復(fù)雜最系統(tǒng)的閱讀。我們需要閱讀涉及同一主題的許多本書。主題閱讀也是所有閱讀活動中最有收獲的。
在主題閱讀中,檢視閱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我們需要通過檢視閱讀來厘清自己想要研究的概念,也需要由此來簡化我們要閱讀的數(shù)目到一個合理的程度。
主題閱讀分為五個步驟:
(1)找到相關(guān)的章節(jié)——你關(guān)心的主題才是重點。
(2)帶引書的作者與你達成共識——讓作者跟你走,使用你的語言。
(3)厘清問題——建立起一組不偏不倚的主旨。
(4)界定議題——確保議題是大家所共同參與的。
(5)分析討論——立足于順序清楚的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
主題閱讀的目的,并不是給閱讀中發(fā)展出來的問題提供最終答案,而是在于在追求理解的過程中,可以多貢獻一種不同的形式,而這樣的形式,必須是絕對客觀又公正的。
簡單地說,主題閱讀就是要能夠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預(yù)設(shè)立場。
(七)
主動閱讀是良好的閱讀的基礎(chǔ)。而主動閱讀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讀好書,而不是摸到任何書都讀。
“一本爛書不值得花時間努力去讀,因為你讀半天還是一無所獲。讀一本好書,卻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書,還更懂得生命,你不只變得更有知識,還變得更有智慧。”
人的身體發(fā)育到30歲就到了巔峰,之后便每況愈下。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fā)展下去。但是,心智亦跟肌肉一樣,如果不經(jīng)常運用就會萎縮,這是在懲罰我們不經(jīng)常動腦。
好的閱讀,主動的閱讀,不只對閱讀本身有用,不只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yè)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閱讀課的作用
a、對學科的作用
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fā)展的源泉,閱讀的意義在于構(gòu)建和拓展學生的智力背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
b、理解力
學習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理解力,真正有效的方法,應(yīng)該是閱讀。理解是閱讀的核心。理解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人接受知識的快慢、深淺。
c、情緒管理
情緒是可以學習和培養(yǎng)的,除了向身邊的長輩學習,閱讀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書中可以學到有如何控制、管理情緒,能夠幫助孩子揭開情緒的奧秘,閱讀需要安靜的心境,有利于審視自我,控制情緒。
d、注意力
注意力是學習的基礎(chǔ)。學習某個知識的時候,必須集中注意力。閱讀必須要有注意力,才能跟上文字的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