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鳩摩羅什的傳奇人生
一、兩次戰(zhàn)爭
公元382年的一天,前秦皇帝苻堅召見了驍騎將軍呂光,商討攻打龜茲國的事宜。
事情的緣由是西域有使者來朝見苻堅,懇求苻堅討伐西域那些沒有歸附的國家,并愿意當苻堅大軍的向?qū)?。這些國家中就有龜茲國。另外,中土僧人僧純、曇充等游學龜茲歸來,稱述鳩摩羅什,才智過人,明大乘學。高僧釋道安聽到羅什在西域的聲譽,就一再勸苻堅迎他來華。
呂光完全同意西域使者的提議,主張出兵西域。苻堅不顧弟弟苻融的反對,執(zhí)意派驍騎將軍呂光攻打龜茲。
龜茲國是西域大國之一,佛教盛行。據(jù)《晉書》上記載,“龜茲國西去洛陽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廟千所。人以田種畜牧為業(yè),男女皆翦發(fā)垂項。王宮壯麗,煥若神居?!?/font>
呂光率領(lǐng)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fā),苻堅在建章宮為他送行。臨行前,苻堅秘密地對呂光說:“帝王應(yīng)天而治,以愛民如子為本,并不是貪愛人家的地盤就去攻打,實在是因為那里有懷道之人。聽說龜茲國有個僧人叫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明陰陽,是后學的宗師,朕非常想念他。賢哲是國家的大寶,如果打下龜茲,立即用快馬把他送回來!”原來苻堅攻打西域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搶奪一個叫“鳩摩羅什”的僧人。
呂光率軍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行進,至焉耆,焉耆國王率其旁國投降,唯龜茲王白純據(jù)城抗御。呂光指揮軍隊攻城。雙方在龜茲都城屈茨(庫車東)西展開決戰(zhàn),呂光軍大勝,斬殺萬余。白純出城逃走。西域各國害怕呂光的威名競相貢奉歸附。呂光率軍入城,在城中搜索鳩摩羅什的下落。很快,鳩摩羅什就被帶到呂光的面前。呂光左看右看,看不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眼前這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怎么也像是苻堅所說的“大德高僧”、“懷道之人”。呂光想要看看這個年輕人有什么本事,于是就拿他來戲耍,讓他又是騎牛、又是騎烈馬。在呂光和兵士的嘲笑下,鳩摩羅什忍辱負重,沒有一句怨言。
呂光帶著鳩摩羅什班師回國??墒侵坏搅税肼?,就聽說苻堅兵敗淝水。他就不回去了,干脆在姑藏(現(xiàn)甘肅涼州)建立后涼國,自己當皇帝,讓鳩摩羅什為他謀劃軍機。這個時期的鳩摩羅什,潛心學習漢語,達到了精通圓熟的地步,為他日后翻譯佛經(jīng)、弘揚佛法做了充分準備。
有些時候,歷史會顯現(xiàn)出驚人的相似。
公元401年,發(fā)生在鳩摩羅什身上的事情再一次重演。后秦皇帝姚興為延請鳩摩羅什到長安弘法傳教,發(fā)兵后涼,大敗涼軍,迎鳩摩羅什入長安,并拜奉為國師。呂光已于公元399年去世,繼位的是呂隆?!妒鶉呵飫e本·卷五·后秦錄》記載:“四年五月(401年),(姚興)遣大將軍隴西王碩德率步騎六萬伐呂隆于涼州?!辉拢F摩羅什至長安。”鳩摩羅什生于公元344,此時已經(jīng)五十八歲。此后十六年,是他人生最輝煌的階段。他在長安逍遙園和西明閣譯經(jīng)說法,招收弟子,由國家出面,他組織、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經(jīng)譯場。
為了一個人才,發(fā)動兩次戰(zhàn)爭,歷史上只在鳩摩羅什身上上演過,真可謂是空前絕后。
二、破戒
呂光俘獲鳩摩羅什,百般戲耍外,還強迫他與表妹龜茲國公主成親。鳩摩羅什怎么也不肯答應(yīng),呂光就設(shè)計,給他灌酒,灌完后將其與表妹關(guān)在一間密室里,羅什就這樣破了戒。
史書記載了當時的情形:
(呂光)強妻以龜茲王女,什拒而不受,辭甚苦到。
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辭。”
乃飲以醇酒,同閉密室。什被逼既至,遂虧其節(jié)。
這是鳩摩羅什的第一次破戒。這次破戒的影響不太大。因為他還年輕,名聲也只是在西域聞名。他還沒有進入中原傳道弘法。
后秦皇帝姚興總覺得鳩摩羅什如果不能留下后代,是極大遺憾。于是對鳩摩羅什說:“大師聰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種無嗣!”鳩摩羅什堅決拒絕。姚興為了能讓他留下“法種”,強逼他接受伎女十名,不讓他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舍,殷勤款待。鳩摩羅什“一媾而生二子”。
當時社會上對大師的這種行為議論紛紛,毀譽漸起。有些大師的徒弟甚至效法他娶妻生子。鳩摩羅什講學時,語重心長地對眾弟子說:“好比臭泥中開蓮花,只采蓮花,莫取臭泥?!币馑际且∽约旱挠悬c而不要學習不足。
人無完人,對于鳩摩羅什的破戒,應(yīng)該給予寬容和理解。因為身處在專制時代,皇帝的意志是至高無上的、不可違抗的。如果鳩摩羅什堅決抵制,呂光很可能把他殺害,那樣的話他對佛教就完全談不上貢獻也了。學習的態(tài)度,應(yīng)該像大師所說“只采蓮花,莫取臭泥”。
三、對佛教的貢獻
鳩摩羅什對佛教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佛經(jīng)翻譯和佛教人才培養(yǎng)。
鳩摩羅什和唐代的玄奘、義凈并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翻譯家,可見地位之高。羅什大師的翻譯事業(yè),在當時是空前的。一方面是翻譯量大。從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長安至公元413年圓寂,十二年中,羅什大師率領(lǐng)弟子譯經(jīng)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第一次有系統(tǒng)地介紹了根據(jù)般若經(jīng)類而成立的大乘性空緣起之學。一方面是運用達意的譯法,翻譯出的經(jīng)文文體更加符合中土文人士大夫的行文習慣,使中土誦習者易于接受理解,也使佛經(jīng)流傳更為廣泛。還有一方面是他的譯筆圓通流暢,典雅質(zhì)樸,并糾正了四百年來他人譯經(jīng)之誤,成為后世流傳最廣的佛教經(jīng)典。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鳩摩羅什,對眾人起誓:“假如我所傳的經(jīng)典沒有錯誤,在我焚身之后,就讓這個舌頭不要燒壞,不要爛掉!”不久,鳩摩羅什圓寂,在逍遙宮依佛制焚身,火滅身碎后,惟有舌頭完好無損?!叭绮粻€之舌”的典故即出自與此。
鳩摩羅什還培養(yǎng)了大量佛教人才。羅什門人號稱三千。當時的長安是佛學圣地,學佛的沙門多趨于他的門下。他帶領(lǐng)弟子譯經(jīng)的同時,經(jīng)常即興講解,教育弟子,很多弟子都從中汲取佛學精義。其中最著名的為僧肇、僧睿、道融、曇影等,后世稱為“四杰”、“八俊”、“十哲”。
我的博客:http://c-c-q-t.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