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指導
伍超輝
[摘要]
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令人堪憂。它受農村辦學條件、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認識程度、教育者的思想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教育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充分認清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多角度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把課內外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以學生的“讀”為出發(fā)點,調整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有效、有序地開展讀書活動。
[關鍵詞]
條件
觀念
聯(lián)系
興趣
活動
葉圣陶先生在《文藝作品鑒賞》一文中談到閱讀教學時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橋堍站著讀者,那邊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見,閱讀可以讓讀者從中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和直觀圖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內在意蘊和情趣,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這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這實質上是強調閱讀在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的重要性。學生在閱讀中是主體,只有讀,學生才能真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講,《語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閱讀量也做了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一個學生在九年要完成累計400萬字的閱讀量。
由此看來,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相當的比重。筆者注意到,近年來宿州市七、八、九年級的語文考試都分別把“課標”推薦的閱讀內容作為考試的命題依據。的確,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夠感知到豐富的語言材料,增強語言積淀,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然而反思當前農村中學的學生閱讀現狀,由于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量明顯不足,導致學生的作文能力整體水平較低,極大地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認真分析起來,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農村的辦學條件嚴重地制約著學生閱讀水平的發(fā)展。大部分農村中學教育經費不足,學校對圖書的投入很少。有的學校雖有部分圖書,也時隔久遠,內容陳舊;再說,由于缺乏認識,管理不善,學校圖書室形同擺設;有的學校甚至連圖書室都沒有,更不用說配套的報紙雜志了。農村孩子大多數家庭條件差,買書少,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一份調查資料顯示,課外積累豐富的孩子?;蚨嗷蛏俚木邆鋷讉€基本的條件:有獨立的房間,有自己的書架,父母都喜歡讀書看報,父母喜歡與孩子討論問題……這樣的環(huán)境目前在農村具備的還不多。
2.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認識不足是造成閱讀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只有具備了廣泛的閱讀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才會主動選擇閱讀材料,不斷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增加自己的閱讀量。由于農村孩子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讀書的家庭氛圍,好多學生看書的積極性不高。雖然老師也強調讓他們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囫圇吞棗收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3.“考試”成了學生自由閱讀的瓶頸。在農村,學生家長都渴望子女“跳出農門,”他們只希望孩子“念學校里的書。”每當孩子在課余時間拿起課外書時,他們就會以“不務正業(yè)”加以訓斥。
因為“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在不少老師眼中,能掌握書本里的字、詞、句、段、篇、章就很不錯了,何必去耽誤那么多時間去搞課外閱讀?這直接導致學生課業(yè)負擔嚴重,無暇去讀課外書。
然而,開展課外閱讀是一項重在提高學生素質,發(fā)展自讀能力的教學措施。這種以“質量”是尊的觀點讓老師們面對課外閱讀也望而生畏。記得一位語文專家對此打了一個很好的比方:課堂教學的改革如在游泳池里游泳,水雖淺,但安全可靠,偶有險情,也救生有方;進行課外閱讀的探索如到汪洋大海里去擊水,雖能訓練出弄潮好手,但隨時可能葬身魚腹。因此大多數教師只注重課堂教學,輕視課外閱讀,經常用量化的作業(yè)、考試的武器擠跑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
4.閱讀無方割裂了學生課內外閱讀間的聯(lián)系。學生的自主課外閱讀選擇往往以小說、故事類書籍、尤其是武俠小說、港臺流行小說、神話演義小說為涉獵目標,甚至有些學生對言情、刺激性極強的“地攤書籍”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而科技類、社會科學類、百科知識類書籍卻無人問津。從閱讀的方法上看,他們讀書前沒有計劃,隨意性極強;讀書時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囫圇吞棗;看書后不做讀書筆記,不進行有意識的搜集和整理。
在課堂上,一般教師在進行閱讀訓練時,只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本的精讀訓練,而不太注重略讀和瀏覽的培養(yǎng)?!墩Z文課程標準》為學生規(guī)定的九年內讀完400萬字的標準所依賴的就是教師對學生略讀和瀏覽能力的培養(yǎng),并讓學生在課內外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沒有布置明確任務,對已明確的任務也不能及時有效地跟蹤檢測。對涉及到的課外讀物中的內容,教師往往以講述代替學生閱讀的感悟,讓學生被迫接受教師的觀點,嚴重挫傷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
反思目前農村中學的課外閱讀現狀,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出發(fā),并充分結合現有可利用資源,筆者從2004年起就嘗試多面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
1.著眼教學的可利用空間,多渠道搜集可供學生課外閱讀的讀物。
針對農村中學生可供課外閱讀的書籍匱乏的情況,筆者發(fā)動學生,在班內組建了一個圖書角。組織學生購買各類書籍,訂閱報刊雜志,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書可讀,本人也自愿將自己的書柜搬到班內供班級使用。為保證書柜內有一定量的藏書,一是發(fā)動學生到校外收購舊書、可利用的廢書;二是班內同學拿來家中的藏書;三是教師拿出自己的藏書供同學們借讀,爭取人均能有三本。同時動員學生節(jié)約零花錢自己買書。還讓全班學生自由結隊,五人一組,每組訂一份報紙,各組訂報不宜重復。這樣班內可訂15份左右的報紙,供全班學生傳閱。
2.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是改變當前農村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當務之急。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教師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怎么辦呢?筆者以為,我們可以通過榜樣激勵、用好書調學生的味口、讓學生收獲激情等方法對學生閱讀的興趣加以引導。比如,我們可用作家的偉大精神或頑強的意志激勵學生;可用故意設置疑問的方法吸引學生;可用旁征博引、談古論今的方法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等等。如筆者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敘述魯迅小時“早”的故事,介紹了他一生剛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不輟筆耕、不懈探索救國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了學生對這位偉大人物的崇敬熱愛之情,進而引導他們閱讀《朝花夕拾》、《吶喊》等作品。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從課內引到課外,進行了思想教育,真是一箭雙雕。
對于不喜歡讀書的學生,難度大一些。教師要抓住他們的心理特征去引導,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最好的辦法是利用課余時間,把這部分學生組織起來講故事。先由老師做示范,要聲情并茂,完了在讓學生自己講。講得好的給予鼓勵,講不上的,推薦書讓他們去讀,然后再講。這樣,學生的興趣很容易激發(fā)起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學生,先讓他們從童話寓言讀起,如《中國神話》、《上下五千年》、《希臘神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
3.轉變教學理念,高度重視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才會從根本上出現轉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對文章的體會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發(fā)掘這種不同,激發(fā)學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個千篇一律的統(tǒng)一答案。首先我們不能把課外閱讀僅僅定義為課外時間的課外閱讀。我們教師能做的大量工作其實是在課內的。所以我們應該把語文的課堂真正變成文學閱讀的天地。在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應再是照本宣科、“滿堂灌”,而是應和學生共同討論,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如果學生體會到了探究問題根源的快樂,并開始試著自己去閱讀,從而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那么真正的閱讀開始了。
課外閱讀很多時候都是在家里完成,這就需要家長給予配合。老師應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時機,向家長介紹學生課外閱讀的整體趨勢和個體情況,再針對家長文化素質較低的情況,教給家長督促幫助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讓課外閱讀發(fā)揮最大的功效。
4.把割裂的課內外統(tǒng)一起來是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取得成效的催化劑。
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怎樣,關鍵取決于課內教師引導如何。教師的引導就像放風箏人手中的那根繩,既可以向學生提出閱讀目標,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又能夠有效控制學生的閱讀不走向放任自流狀態(tài)。
在課外閱讀的初始階段,學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消遣性。他們關注的是人物的悲歡離合,欣賞的是情節(jié)的離奇曲折,貪得多的嚼不爛。因此,開學伊始教師有必要與學生共同商討,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閱讀的范圍、內容和目的。
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加以促進。①課內組織學生召開讀書匯報會和讀書經驗交流會,讓學生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自己近期的讀物介紹給同學,談自己的讀書體會,還要復述或背誦部分精彩片段。②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評比會。以投票的形式評選出最佳讀書筆記3—5篇,并讓獲得榮譽者介紹經驗,與差生結對,共同提高。③舉行閱讀、朗讀、演講比賽。給學生指定同一課外篇目,讓他們以各種形式進行閱讀比誰讀的快、多、準,最后以答題的方式考查。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更能有效地訓練學生閱讀的能力,同時促進了課外閱讀活動的發(fā)展。④要求學生搞剪貼摘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并定期開展展覽活動。
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我們認識到了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我們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但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也必需遵循一些原則,如趣味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目的性原則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能夠徹底改變當前農村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真正意義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①陳小敏《農村中學課外閱讀調查分析》,《教育評論》2002/2
②賀耀敏《讓閱讀成為習慣》,《中華讀書報》2006/04/18
③李城《在農村中學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甘肅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