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著名的田園詩人”這一稱號,首先映入腦海的無外乎陶淵明、孟浩然、王維、范成大這幾位。可以說孟浩然身上有很深的“田園詩人”烙印,一提到田園詩人,跑了誰都跑不了孟浩然,“田園詩人”甚至成了孟浩然的標(biāo)簽。
可你知道孟浩然一共有幾首田園詩嗎?
可能很多人沒想過這個問題,答案很令人吃驚,事實上孟浩然一共才有5首田園詩,即《過古人莊》、《田家元日》、《澗南園即事貽皎上人》、《東陂遇雨率爾貽謝南池》和《南山下與老圃期種瓜》。
孟浩然現(xiàn)存詩一共251首,在詩人中不算太少,但田園詩只占其中的百分之二,比例之低令人匪夷所思。同被稱為“田園詩人”的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光《四時田園雜興》田園詩就60首,是孟浩然的十二倍之多。范成大被稱為“田園詩人”可謂名副其實,孟浩然僅僅有5首田園詩,為什么也被稱為田園詩人?
我仔細(xì)思考了一下,可能原因是以下兩點:
一是孟浩然終身布衣,他崇拜陶淵明,詩法陶淵明,甚至把自己當(dāng)做陶淵明,他在詩中多次表達(dá)了這一想法。例如“我愛陶家菊,林園無俗情”、“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園趣,自慰羲皇人”、“誰采籬下菊,應(yīng)閑池上樓”等等。
二是孟浩然的田園詩《過故人莊》太出名了,這首詩甚至成了他的標(biāo)簽,無形中給他印上了“田園詩人”的烙印。
這種現(xiàn)象也很正常,比如有的演員可能就演了一部經(jīng)典電視劇,但他這一輩子都會烙上劇中角色的標(biāo)簽,比如孫悟空,一提到這個角色就會想起他。
正因為以上兩個原因,使孟浩然穩(wěn)居田園詩人第二把交椅之位。
也有人曾統(tǒng)計說孟浩然田園詩不是5首,而是15首。其實另外10首僅能算作山水詩,不能算田園詩,孟浩然純正的田園詩只有上面提到的那5首。
山水詩和田園詩還是有區(qū)別的,比如謝靈運被稱為“山水詩人”,不能稱他為“田園詩人”;再比如李白游山玩水,寫了《廬山謠》等很多山水詩,他這些山水詩也跟田園沒有任何關(guān)系,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看看孟浩然的山水詩,比如孟浩然這首《采樵作》:
采樵入深山,山深樹重疊。 橋崩臥槎擁,路險垂藤接。 日落伴將稀,山風(fēng)拂蘿衣。 長歌負(fù)輕策,平野望煙歸。
此詩描寫的是山中景色,是山水詩常見的題材,因此應(yīng)該算為山水詩而不能算田園詩。同樣,像《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公不至》、《夏日南亭懷辛大》等均以山水描寫為主,都應(yīng)該屬于山水詩。而像《春曉》等就更不能算田園詩了。
其實孟浩然的入世心是很重的,從他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他回歸田園只是因為他不適合官場,實在是迫不得已,而不是他真正醉心于田園,這一點我們應(yīng)該看清楚。
如果去除山水詩,孟浩然純正的田園詩僅有少數(shù)的5首,因此可以贈予他“田園詩最少的田園詩人”一稱號。但“兵貴精而不在多”,可能有一首經(jīng)典的《過故人莊》就夠了,我認(rèn)為孟浩然被稱為田園詩人還是恰如其分的。
朋友們,針對著名的“田園詩人”孟浩然,大家有何獨到見解?敬請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