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甲骨文
造字本義:名詞,種在土埂上作為地界標(biāo)志的、高大茂盛的樹木。
字源演變:金文
合并字 “豐”,甲骨文
造字本義:裝滿玉串的祭禮。(摘自:象形字典網(wǎng))
《易經(jīng)》第五十五卦:豐--雷火豐,離上震上
豐卦:通達(dá)。君王使天下達(dá)到了豐盛,不必為日居中天而憂慮。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麥、菽(豆)泛指糧食作物;豐登:豐收上場打曬。形容農(nóng)業(yè)豐收年景。
五谷豐登【出處】: 《六韜·龍韜·立將》:“是故風(fēng)雨時節(jié),五谷豐登,社稷安寧?!?/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