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糍粑,在我們的家鄉(xiāng)叫做“青團”,通常是在清明時節(jié)制作,傳統(tǒng)做法是:采集新鮮艾草嫩葉,清洗水煮以后,與糯米粉和成團制作成青團。為了減少糯米粉的黏性,讓口感軟糯不粘牙,通常會在里面加入澄粉(小麥淀粉)來減少黏性,讓口感更棒!
青團餡料的部分,傳統(tǒng)就是紅豆沙味的,最近幾年還有特別流行的咸蛋黃肉松青團,據(jù)說排隊8小時為了吃一盒青團,也是拼了!
青團(艾糍粑)作為一道傳統(tǒng)美食,受到了廣大伙伴的喜歡,但是受到季節(jié)限制,艾草只在3-5月里有,而且后期的艾草比較老,不宜做成青團,今天分享一款使用艾草粉制作的青團做法,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享用,希望你們喜歡!
青團皮:(30g/個,約14個)
艾草粉:8g
溫水(用于艾草粉):90g
糯米粉:150g
豬油:15g
澄粉(小麥淀粉):45g
開水(用于澄粉):100g
溫水(用于調(diào)節(jié)面糊軟硬程度):適量。
紅豆沙餡:(20g/個,14個量)
紅豆沙:280g
1、艾草粉慢慢的加入90g溫水拌勻(也可以直接使用100ml的艾草汁)。
2、一次性將100g的開水倒入澄粉中,同時不停攪拌,使澄粉完全燙熟至半透明狀。這一步叫作“燙面”,通過淀粉糊化,不僅讓青團皮更有韌性,而且更方便與后面加入的糯米粉揉成不易松散的面團。
3、把燙熟的澄粉倒入糯米粉中,先倒入一半艾草汁,再慢慢倒入剩余的艾草汁,揉搓成型即可。如果面團無法成型就適量加入溫水和成團,水要一點一點的加,最后的面團偏硬
4、將軟化的豬油揉進艾草面團中,至面團完全吸收,呈現(xiàn)光滑均勻,面團不軟不硬的狀態(tài)。
5、面團搓成長條,蓋保鮮膜松弛20分鐘。
6、松弛完畢,面皮分成30g/個的劑子,豆沙餡分成20g/個劑子,分別搓圓備用。
7、面皮壓扁成合適大小,包入豆沙餡,搓圓,注意收口處向下收緊,盡量不要有裂縫。
8、蒸鍋加水燒開,青團表面涂上一層薄油,蒸籠布略沾濕,將青團一個個碼好,大火蒸15-20分鐘左右。
9、出爐以后,立即在表面刷一層豬油,防止干燥開裂。
10、青團略放涼一些,可以逐個包上保鮮膜,防止干燥。
1、不同品牌的糯米粉吸水能力不一樣,大家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節(jié)水量的使用,我是另加了35g溫水幫助成團。
2、艾草面團不要太軟,否則蒸了以后,青團容易塌下去。
這款軟糯好吃的艾糍粑(艾草青團)就做好了,喜歡的伙伴們趕緊做起來吧!我在青團皮的制作中不僅加了糯米粉,還用到了澄粉(小麥淀粉),還通過“燙面”的技巧,使其更容易成團,口感更有韌性,比起只用糯米粉的艾糍粑口感更棒,減少了黏性,好吃不粘牙喲。(下圖是我做的咸蛋黃肉松青團)
喜歡Vivi的原創(chuàng)回答,就點贊、轉(zhuǎn)發(fā)分享和關(guān)注Vivi來支持我吧,友的一評一贊,都是對Vivi最大的肯定和支持喲!
伙伴們,你家做艾糍粑(艾草青團)是只用糯米粉還是加入了其他的粉類材料呢?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獨家美食心得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