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百病之源”,濕氣重不僅人難受,沒精神,還會影響腸胃功能,更為重要的是,濕氣重容易導致肥胖、肚子上有贅肉。中醫(yī)認為,“濕氣”的影響涉及五臟六腑,因此祛濕不容忽視。
5個細節(jié)自測濕氣重,看看你中了幾個?
1、看感覺
體內濕氣重的人會感受到自己特別批發(fā)疲乏,無論怎么睡都睡不夠。所以,如果每天早晨起床我們覺得特別疲勞,總是提不起勁,這就說明我們體內濕氣重。
2、聞口氣
體質濕熱的人往往有口臭的困擾,這是由于濕氣盤踞于脾胃,致使腹氣不能順利下瀉,導致口腔氣味難聞,一般還伴有口苦癥狀,胃口也不好。
3、看月牙
大部分人手指甲上都是有月牙的,看看月牙也能幫助判斷濕氣重。正常的月牙一般是占整個指甲的五分之一,如果是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比例,說明體內的有寒氣。超過了這個比例,說明體內有熱。
4、觀察皮膚
體濕的人容易皮膚發(fā)黃,愛出油,愛長痘,也是由于體內濕氣不能順暢運化導致。同時體內濕氣重的人也容易頭油、耳油偏重,容易患蕁麻疹、皮膚瘙癢、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病。
5、觀察舌頭
如果濕氣過重,舌苔會變得厚重,而且舌頭的邊緣會變得不光滑,像是鋸齒一樣,有這種表現(xiàn)的說明你的濕氣在體內已經(jīng)積攢了很長時間了,一定要引起你的重視了。
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于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jié)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tǒng)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黃帝內經(jīng)》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濕氣,關鍵在脾臟。所以濕氣侵體,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yǎng)胃、利水滲濕為主。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濕能力自然就變強了。
三味中藥泡水喝,清熱利濕,排出濕毒一身輕:
1、薏米
作為中藥,它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清熱排膿等功效。堅持食用薏米可以徹底排出多年體內濕氣,保持身體的健康的狀態(tài)。
2、赤小豆
中醫(yī)認為,赤小豆具有健脾益氣,利濕消腫的功效,主要適合脾虛濕盛,引起身體浮腫水腫的人。推薦赤小豆薏米粥,具有清熱利濕的效果,非常適合夏天食用。
3、飲用芡實薏米紅豆茶
夏天祛濕,一杯祛濕的紅豆薏米茶無疑是最上乘的。利水而不傷腎。關鍵每天輕松而且有效,去濕效果更是明顯。眾所周知,薏仁、赤小豆等都是除濕的好東西,但薏仁又是難煮的谷物,紅豆性平、味甘酸,具有很好的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經(jīng)常食用紅豆可以幫助改善女人貧血的效果,此外,薏仁有很好的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功效,紅豆與薏仁搭配??梢詭椭梭w更好地調理脾胃,去除體內濕氣。
對上班族來說,沒有時間去精心熬制,這時候一杯簡單的紅豆薏米茶,則是當之不讓的首選之物。隨手而來的健康,怎么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