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起來,花似乎有一種糕點的色彩效果,一點沒有花的嬌嫩。明白藝術并非是對現(xiàn)實的簡單模仿,我們會立刻感到被背景托出來的片片葉子的厚實形式與扭曲線條,一個精神柔弱無力的人是絕對畫不出來的。(布雷默)
曠世杰作的秘密:梵高-向日葵
花蕊畫得火紅火紅,就像一團熾熱的火球;黃色的花瓣就像太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筆觸使畫面帶有雕塑感,耀眼的黃顏色充斥整個畫面,引起人們精神上的極大振奮,《向日葵》創(chuàng)下油畫拍賣的最高紀錄, 被日本收藏家所收藏。
凡·高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在當時難以為世人接受。但是,他對西方20世紀的藝術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由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有意識地把握這種繪畫的新形式,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東方繪畫的因素———這是凡·高的藝術對后人的啟示。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乃至于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經(jīng)受益于凡·高的藝術。
凡·高給貝爾納和提奧的信件于1893年開始公之于世。在這些信件中,他發(fā)表了許多精辟的藝術見解,也對以后的現(xiàn)代繪畫有很大的影響。
此幅名畫是梵高的代表作, 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傾心繪制的最充滿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畫面上,濃重跳躍的金黃色似乎帶著燃燒的激情,粗獷奔放的筆觸表露著對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這幅作品在1990 年的藝術品拍賣行中創(chuàng)造了數(shù)千萬美元的世界最高紀錄,然而在當時,他卻是與一貧如洗的痛苦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向日葵》[梵高作品] - 藝術特色
1.生前寂寥、死后榮耀的畫作
一九七八年,在倫敦拍賣會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大約五十九億日圓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了,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后來,梵高的作品《鳶尾花》和《迦賽醫(yī)生像》分別以七十三億及一二七億日圓賣出。如果說現(xiàn)在畫價飛漲是由梵高所引起的,也不為過??墒牵蟾呱百u出的作品只有《紅色葡萄園》一幅,而且價格非常便宜,僅為當時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會上就開始評定他是一流畫家??上У氖牵蟾弑救藚s在還未獲得正確評價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
2.深蘊梵高人生愿望的《向日葵》
僅用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繪成的《向日葵》,堪稱梵高的化身,也可說是他的代表作。梵高集中精力創(chuàng)作《向日葵》系列作品時,正是他的藝術成熟時期,此時他非常喜歡使用黃色。對于渴望鮮明色彩的梵高來說,黃色代表太陽的顏色,具有特殊意義;同時,陽光又象征愛情,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愿望,我們從中不難看出他堅持使用黃色的用意。
梵高以《向日葵》的各種花姿來表達自我,有時甚至將自己比擬為向日葵。梵高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多次談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說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兩種構圖。的確,梵高曾立志當牧師,所以不難想象他以十二這樣的數(shù)字來表現(xiàn)基督十二使徒的意圖。也因此,梵高將南方畫室(亦即友人之家)的成員定為十二人,再加上梵高和弟弟西奧兩人,一共十四人。他理想中的《友人之家》,大概就是神和十二使徒的形象吧!
對于梵高而言,向日葵這種花是表現(xiàn)他思想的最佳題材。夏季短暫,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長,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稱他為向日葵畫家,應該是恰如其分。
3.充滿愛情的化身《向日葵》
梵高的十一幅《向日葵》中,有十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術館展出。梵高總是一人獨自生活,在他為愛徘徊的時候,唯一伴隨他的只有強烈的孤獨感。而象征梵高化身的《向日葵》,在他死后則被西奧家人珍藏,一直保留至今……
《向日葵》[梵高作品] - 作品賞析
對凡·高而言,向日葵是陽光和生命的象征,是他內(nèi)心涌動的火熱情感的寫照,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向日葵為題材的作品。這幅作品是凡·高同類作品中最為出色的一幅。整個畫面以黃色作為基調(diào),再以青色和綠色加以點綴,宛如一支旋律鮮明的交響曲。畫家用激情奔放的筆觸,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獲得了強烈的生命活力。單純的色彩、堅實的造型,也顯示出了他非凡的繪畫技巧。
關于《向日葵》,凡·高自己寫道:“我正試著找到了一種特殊的筆法,它不需要用點描法或其他手法,而就只是多變化的筆觸而已。”在他的筆下,每一朵向日葵都像是一團熾熱的火球在燃燒牞各種黃色組成的響亮鮮明的調(diào)子和奔放不羈、揮灑自如的筆觸牞使畫家涌動的創(chuàng)作激情得到了最為充分的發(fā)揮。
凡·高曾說要用半打《向日葵》作品來裝飾自己的畫室牞并為其配上精致的橙黃色的畫框。這幅《向日葵》就是凡·高1888年為自己的畫室而作的。凡·高早年在完成學業(yè)后開始經(jīng)商牞后因失戀和熱衷于宗教,放棄了這項工作。
1878年牞他參加布魯塞爾的一個新教會組織的短期培訓班之后,在礦區(qū)做了一名福音傳教士,又因口才不好被教會解雇。在其兄弟的幫助下,開始學習繪畫。由于受荷蘭傳統(tǒng)繪畫與法國現(xiàn)實主義畫派的影響,早期繪畫風格比較寫實。
1886年,凡·高來到巴黎,結識了許多印象主義畫家,并接觸到日本的浮世繪作品。至此,他的視野大為開闊,畫中的色調(diào)也變得明亮起來。不久,由于向往法國南部明亮燦爛的陽光、強烈瑰麗的色彩,他來到了阿爾勒。在阿爾勒期間,他開始對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風重新認識,并提出了畫家在忠實原對象的同時,應用夸張的手法更有力地表達作者的主觀感受的觀點。
《向日葵》[梵高作品] - 作者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