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
何hé 碧bì 苔tái 十shí 夜yè 月yuè 不bú 勝shèng 卻què 來lái
【注釋】
瀟湘 泛指湖南地區(qū)。古人認(rèn)為,秋天大雁南飛,被湖南的衡山回雁峰阻擋,就在峰北湘江下游棲息,等到明年春天再飛回北方。何事 為什么。等閑 隨便。沙明 沙白。“白”是仄聲,這里要用平聲。苔 指大雁愛吃的草。二十五弦 指古樂器瑟[s??]。瑟有二十五根弦。彈夜月 相傳虞舜南巡,死于蒼梧山。他的兩個(gè)妃子娥皇和女英趕到湘水之濱為他哭奠而死,死后成為湘靈(湘水女神)。因思念虞舜,常在月下彈瑟,瑟聲凄清哀怨。不勝 不堪,承受不了。
【語譯】
瀟湘一帶,水又碧,沙又白,兩岸都是可口的苔。大雁啊,你們?yōu)槭裁措S隨便便就回來了呢?噢!一定是湘水女神老在夜月下彈瑟,你們承受不了那份凄清哀怨,所以反而飛回北方來了。
【提示】
這是詠物詩,詠的是北歸的春雁。
詩人由大雁在南方的棲息地瀟湘,聯(lián)想到湘靈鼓(彈奏)瑟的哀艷傳說,給春雁北歸尋了個(gè)理由。想象十分奇特。
首句與次句,可以看作是倒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