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語階段:
(1)先消化情節(jié),再用口語講述
孩子1歲以后,在念故事書時,我會先瀏覽故事的情節(jié),消化之后再用自己的口語說出來,這是因為口語就像我們平常在對孩子說話一樣,最能被接受。
(2)不要省略細(xì)節(jié),敷衍了事
這個階段的故事內(nèi)容都很簡單,所以父母邊看邊說,絕對不成問題。這時候孩子雖然還不太會說話,但已經(jīng)具備理解事情的能力,所以父母說故事一定要認(rèn)真,不可以敷衍了事,不要為了省時間而匆匆跳過某些細(xì)微的情節(jié)。故事必須有頭有尾,才能吸引孩子。這有點像是從前古代的說書人,即使沒有書本,也可以天馬行空地編出故事來。
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照本宣科地念故事的文字。當(dāng)孩子的理解力還不強時,如果直接這樣念,由于文字的敘述要比口語更難理解,恐怕將無法有效地引發(fā)剛在起步階段的孩子對故事的興趣。如果碰到故事即使用口語解釋也已超出了孩子的認(rèn)知范圍,我則會跳過,省略不說,而優(yōu)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先延長他們聽故事的時間再說。
(3)抑揚頓挫要明顯,可加上輔助音效
基本上,這時候說故事給孩子聽,有些像是在念舞臺劇的臺詞,除了抑揚頓挫要明顯,還要加上一些音效。只要遇上故事中會發(fā)聲的動物或東西,我都會盡量叫上兩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
(4)要耐心引導(dǎo),別任意斷定孩子不愛書
有一位朋友,從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陸續(xù)開始念故事,但是孩子到了1歲多時,卻突然不愛聽媽媽說故事了。每當(dāng)我朋友一念故事書,孩子不是把書當(dāng)玩具玩不讓媽媽念,就是直接把書丟開;或者媽媽才念第一頁,孩子就急急地要翻到后面。這時很多媽媽可能都會氣餒,以為自己的孩子天生不愛看書,但我這位朋友還是很有耐心地繼續(xù)買書,多多少少地繼續(xù)念。結(jié)果還不到3個月,她就告訴我:“孩子又開始喜歡故事書了?!?/p>
當(dāng)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不愛聽故事的時候,可能是許多原因造成的,比如,當(dāng)時孩子想跟媽媽玩;孩子不喜歡這本書但是卻不會表達;孩子只是累了不想聽……不管我們怎么推論,也不要任意斷定“這個孩子天生就不喜歡書”。
要是孩子早上不想聽故事,我就下午再講;今天不愛聽,我就明天再說;對這一本沒興趣,我就再換一本;如果家里的書都不喜歡,我就再多買一些回來。我深信,只要父母的耐心超過孩子,沒有孩子是不喜歡書的。
2.照本宣科階段:
(1)完全按書本內(nèi)容,一字不漏照念
這個階段大約是在我確定孩子已經(jīng)愛上書本,不管我怎么念,念得有多無趣,孩子都愛聽的時候。
剛開始進入照本宣科階段時,對于新買的故事書,尤其當(dāng)孩子只有兩三歲時,頭一兩次我還是會先用口語說,等到孩子對故事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可以掌控之后,我才會完全依照書本的文字,一字不漏地照念。
(2)重要的不是念的技巧,而是故事好不好聽
至于要怎么念故事,孩子才會喜歡聽呢?其實,父母最需要的不是念故事的技巧,而是對于自己的信心。也許有人還是會不死心地追問:“‘照本宣科’是什么意思?不會太單調(diào)嗎?”“照本宣科”就像是小學(xué)生在念語文課文一樣,就是這么單調(diào)。只要你有信心而且持之以恒地念,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根本不在意你的什么技巧,只要故事好聽,只要他們喜歡那個故事,就能聽得津津有味,其他的事都不是問題。
有一回,我心血來潮,故意耍寶逗孩子,把故事念得異常生動活潑,沒想到兒子馬上阻止我,要我恢復(fù)平常單調(diào)的念法,就像是在說:“什么生動活潑,吵死人了!我要聽故事,不要打擾我?!?/p>
這個可以照本宣科的階段,會因為我們開始念故事書的起步早晚而有差異。我的兩個孩子大約在兩歲之后,只要我喊一聲:“說故事時間到了!”他們就會馬上飛奔過來,沒有一次例外。
照本宣科念故事書就輕松了嗎?別做夢!它只是比用口語的方式來得輕松一些而已。其實,念故事書是很耗費體力的事:既要念得有精神、有活力,還要時不時地回答孩子的問題,結(jié)果念到孩子還沒睡著,我卻已經(jīng)精神恍惚,這可是一點也不稀奇的事。不過,只要孩子愛聽,為他們念上兩個小時,也是一種甜蜜的負(fù)擔(dān)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