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見人志意之法
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
2口心
口者,心之門戶也。
心者,神之主也。
3 三反復(fù)
反以觀往,復(fù)以驗(yàn)來;
反以知古,復(fù)以知今;
反以知彼,復(fù)以知此。
4 圓方
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
5 四內(nèi)楗
事皆有內(nèi)楗,素結(jié)本始。
或結(jié)以道德,
或結(jié)以黨友,
或結(jié)以財(cái)貨,
或結(jié)以采色。
6 圣人陰陽
圣人謀之于陰,故曰神;
成之于陽,故曰明,
7口耳目
故口者,機(jī)關(guān)也;所以關(guān)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
8五辭
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
9九言
故與智者言,依于博;
與博者言,依于辨;
與辨者言,依于要;
與貴者言,依于勢;
與富者言,依于高;
與貧者言,依于利;
與賤者言,依于謙;
與勇者言,依于敢;
與愚者言,依于銳;
10三貴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11見志意
審定有無與其實(shí)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
原始章第一
1五者一體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
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
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
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義者:
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
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2賢人君子
賢人君子,
明於盛衰之 道,
通乎成敗之 數(shù),
審乎治亂之 勢,
達(dá)乎去就之 理,
正道章第二
3俊
德 足以懷遠(yuǎn),
信 足以一異,
義 足以得眾,
才 足以鑒古,
明 足以照下。
此人之俊也。
4豪
行 足以為儀表,
智 足以決嫌疑,
信 可以使守約、
可以使分財(cái)。
此人之豪也。
5杰
守職 而不廢,
處義 而不回,
見嫌 而不茍免,
見利 而不茍得。
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第三
6遠(yuǎn) 惡
絕嗜禁欲,所以 除累。
抑非損惡,所以 讓過。
貶酒闕色,所以 無污。
避嫌遠(yuǎn)疑,所以 不誤。
7修身
博學(xué)切問,所以 廣知。
高行微言,所以 修身。
恭儉謙約,所以 自守。
本德宗道第四
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
8行
長 莫長於博謀,
安 莫安於忍辱,先 莫先於修德,
樂 莫樂於好善,神 莫神於至誠,
明 莫明於體物,吉 莫吉於知足,
9去
苦 莫苦於多愿,悲 莫悲於精散,
病 莫病於無常,短 莫短於茍得,
幽 莫幽於貪鄙,孤 莫孤於自恃,
危 莫危於任疑,敗 莫敗於多私。
遵義章第五
王
安禮章第六
10定謀
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yù)定謀;
11大治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饑在賤農(nóng),寒在墮織;
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來,貧在棄時(shí)。
12無賢之因
地薄者,大物不產(chǎn);
水淺者,大魚不游。
樹禿者,大禽不棲;
林疏者,大獸不居。
山峭者崩;澤滿者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