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之十九)
自斷股肱的崇禎皇帝讓孫承宗出來收拾局面,說:“關(guān)寧兵將,乃朕竭天下財力培養(yǎng)訓成,又卿舊日部曲,可速遣官宣布朕意?!?/p>
一面又派人火速追趕祖大壽、何可剛等人,告訴他們不必驚憂,不必聽信謠言。既然他們離開了北京,可以半途截斷敵人的歸路,或者到關(guān)外直搗敵軍巢穴。
大學士成基命建議,由袁崇煥寫一份手札,召喚祖大壽等人,使其不致叛去。崇禎皇帝同意了。
余大成在《剖肝錄》中記載,當時許多大臣到獄中去見袁崇煥,袁崇煥不肯寫書信,說:“祖大壽過去聽從我,因為我是督師?,F(xiàn)在我是罪人,他怎么會聽我的話?”
眾人百般勸說,袁崇煥堅決不肯,說:“我是牢獄中的罪臣,沒有得到圣旨之前,不敢參與國事。”
余大成勸說袁崇煥:“當初袁公拯救遼東危局,早已經(jīng)把生死置之度外。天下之人,莫不服袁公之義,諒袁公之心。身為臣子,只要對國家有利,不惜性命。雖然皇上的旨意沒有提到袁公,但意思已經(jīng)很明白了。袁公還應(yīng)該三思?!?/p>
余大成當時是兵部的職方主事,袁崇煥下獄之后,他大膽為袁崇煥鳴不平?,F(xiàn)在袁崇煥終于被他說服,手草一份書信給祖大壽,語氣極為誠懇。
信使帶著袁崇煥的蠟書飛馳出關(guān),追趕祖大壽的軍隊。軍中有人喝令放箭,信使高喊:“奉袁督師之命前來,不是追兵?!?/p>
祖大壽接過袁崇煥的書信,下馬捧讀,淚如雨下,全軍將士也一起落淚。祖大壽的老母親此時也在軍中,聽說此事,勸道:“大軍因為失去袁督師,回到這里?,F(xiàn)在袁督師并沒有死,你們?yōu)槭裁床粴沉⒐?,以此請求皇上饒恕督師??/p>
崇禎三年正月四日,祖大壽率兵返回山海關(guān),拜見孫承宗,在教場之內(nèi)排列自己率領(lǐng)的三萬步騎兵,行誓師之禮。這期間,皇太極在北京城下留下議和書,率兵退往通州,隨后攻克永平。
二月的一天,皇太極在軍帳中宴請明軍降將麻登云等人,談起議和的事,皇太極感覺困惑:“我?guī)状闻墒拐咦h和,卻毫無反應(yīng),為什么?”
麻登云說:“皇帝年輕,大臣們各圖自保,議和之事,如果皇上不同意,罪過不小,所以大臣們都不敢提起此事?!?/p>
皇太極說:“果真如此,是天助我也。只是山海關(guān)、錦州防守堅固,現(xiàn)在只攻取那些沒有城防的地方罷?!?/p>
不久皇太極班師,再次致信崇禎皇帝,希望議和,并且致信明朝大臣,勸他們早定和議。這是皇太極的第七封議和信。一般認為,此時后金方面面臨著嚴重的饑荒,很希望議和,談出一個有利的結(jié)果。
形勢漸漸安定下來,北京度過了一次巨大的危機。那以后,祖大壽率領(lǐng)部下陸續(xù)收復永平、遵化等地。崇禎皇帝非常高興,說:“守遼非蠻子不可”。蠻子,這里指的是袁崇煥,袁崇煥的命運似乎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
但有些人就是想要袁崇煥的命,想讓他死。其中,大學士溫體仁最為賣力,他是毛文龍的同鄉(xiāng),一直對毛文龍之死耿耿于懷,同時要借機打擊大學士錢龍錫,所以連上五疏,力請?zhí)幩涝鐭?。兵部尚書梁廷棟也是袁崇煥的政敵,而同情袁崇煥的官員都受到大力排擠。
一直以來,袁崇煥不像李成梁那么圓滑世故,舍得花錢籠絡(luò)朝中的權(quán)貴和內(nèi)廷的太監(jiān),到了這種決定生死的關(guān)鍵時刻,根本沒有人堅決站出來,替他疾呼,替他說話。
相反,痛恨袁崇煥的卻大有人在。
《畿輔人物志》中說,當初毛文龍在皮島大搞貿(mào)易,用昂貴的貂皮、人參結(jié)交朝廷中的權(quán)貴。另外,毛文龍冒領(lǐng)的軍餉大部分都沒有出京,直接轉(zhuǎn)到了許多權(quán)貴的手中。毛文龍一死,這些好處全部消失。
因此,這些權(quán)貴和毛文龍在北京的親朋一樣,無比痛恨袁崇煥,四處散布謠言,說袁崇煥勾結(jié)后金,引敵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