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號
五月花號(Mayflower)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只。五月花號載重約180噸,長27米。以運載一批分離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該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而聞名。
分離派是英國清教中最激進的一派,由于受英國國教的殘酷迫害,1608年8月離開英國到荷蘭。其中一部分教徒?jīng)Q定遷居北美,并與弗吉尼亞公司簽訂移民合同。1620年9月23日,在牧師布萊斯特率領(lǐng)下乘五月花號前往北美。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離派教徒35名,余為工匠 、漁民、貧苦農(nóng)民及14名契約奴。11月21日,到達科德角(今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于圣誕節(jié)后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陸前,即11月21日由分離派領(lǐng)袖在船艙內(nèi)主持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簽字。其內(nèi)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guī)章和條例。此公約奠定了新英格蘭諸州自治政府的基礎(chǔ)。 《五月花號公約》內(nèi)容是:為了國王的榮耀,基督教的進步,我們這些在此簽名的人揚帆出海,并即將在這塊土地上開拓我們的家園。我們在上帝面前莊嚴簽約,自愿結(jié)為一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順利進行、維持和發(fā)展,亦為將來能隨時制定和實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總體利益的一應(yīng)公正法律、法規(guī)、條令、憲章和公職等,吾等全體保證遵守與服從。
感恩節(jié)
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jié)(Thanksgiving Day)。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nèi)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養(yǎng)火雞、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等。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tǒng)習俗,移民規(guī)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jié)日。
波士頓傾茶事件
波士頓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 又稱波士頓茶黨事件。1773年發(fā)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頓人民反對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貿(mào)易的事件。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該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quán),免繳高額的進口關(guān)稅,只征收輕微的茶稅。條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販賣"私茶"。東印度公司因此壟斷了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運銷,其輸入的茶葉價格較"私條"便宜百分之五十。該條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極大憤怒,人們飲用的走私茶占消費量的十分之九。紐約、費城、查爾斯頓人民拒絕卸運茶葉。在波士頓,一批青年以韓柯克和薩姆爾·亞當斯為首,組成了波士頓茶黨。1773年11月,東印度公司裝載342箱茶葉的船只開進波士頓港。12月16日,波士頓八千群眾集會,要求停泊在那里的東印度公司茶船開出港口,但遭拒絕。當晚,反英群眾在波士頓茶黨組織下,化裝成印第安人闖入船舶,將東印度公司三只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價值18,000英鎊)全部倒入大海。英國政府采取高壓政策,1774年先后頒布系列法令,封鎖波士頓港口,取消馬薩諸塞州的自治,在殖民地自由駐軍等。這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強烈反抗,使英國政府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尖銳,公開沖突日益擴大。
“北美人民為什么要拒絕比自己進口還要便宜一半的東印度公司的茶葉?”
東印度公司傾銷的茶葉雖然比較便宜,但那是為了打壓本土的價格傾銷,當時的美國人的提倡自由的意愿特別強烈,他們不想看到這樣的結(jié)局,因為一時價格的便宜打壓了本土的茶葉銷售,而導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種植的茶葉商人無法生存,最終導致茶葉渠道完全落入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中,那時茶葉價格將被操縱,違反了市場公平競爭。假如北美人民都飲用了東印度公司傾銷的茶葉,那么北美人民自己生產(chǎn)出來的茶葉銷售就會受影響,,北美人民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另外北美人民認為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扶植的,假如他們飲用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就等于他們還繼續(xù)受英國殖民者的壓迫、剝削。
萊克星頓的槍聲
1775年4月18日,英國總督得知離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藏有民兵的軍火武器,于是派出士兵前往查繳沒收。工兵保爾·瑞維爾得知消息后,星夜疾馳,通知各個村莊的民兵組織起來,迎擊英軍。英軍和民兵在萊克星頓發(fā)生激戰(zhàn),英軍盡管趕到康科德,奪取了部分武器,但損失慘重,被迫退回波士頓。萊克星頓的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因此,在美國建國的歷史進程中,波士頓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萊克星頓的槍聲”也不僅僅是槍聲的意思,而是轉(zhuǎn)變成一個事件的代名詞,即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的開始。
獨立戰(zhàn)爭勝利后,人們把萊克星頓當作美國自由獨立的象征,贊譽它是“美國自由的搖籃”。美國人民還在萊克星頓鎮(zhèn)中心區(qū),樹立了一座美國獨立戰(zhàn)爭紀念碑。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槍,頭戴草帽的民兵銅像。碑下刻著一段銘文:“堅守陣地。在敵人沒有開槍射擊以前,不要先開槍;但是,如果敵人硬要把戰(zhàn)爭強加在我們頭上,那么,就讓戰(zhàn)爭從這兒開始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