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玩笑地說,這是今年我看到的最有水平的一個段子。
在工作中也是一樣,別人說的話表面意思和內心OS可能完全不是一碼事。
但身處職場多年的老手們,一看便知~
而初入江湖的小白,就很難說了,如果天真地只理解表面意思,輕則云里霧里,重則處處“中槍”......
要注意你不能直接回答“忙”,或者“不忙”。
你說“不忙”,等于告訴領導“我工作量不飽和”。
你說“忙”,等于告訴領導“你現在不要來找我”。
大度的領導不會介意,你頂多失去他遞來的橄欖枝。
我們可以總結出三條原則:
1、主動讓領導知道你在做什么,而且工作安排很充實。
2、主動讓領導知道你對工作的想法和看法,爭取他的幫助。
3、你的工作安排,你來提建議,讓領導拍板。
在這個過程中,你展現了自己對工作認真負責、有條理、有想法、把領導當自己人、尊重領導。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毛病,“被動廢人群”說的就是你。
前段時間,“被動廢”成了熱詞,微博博主“語文指揮中心”為其下定義:
“本來很主動且愿意干的事情,一旦被催促,就會立馬出現從身體到心靈全方位的抗拒。學習、婚姻乃至生活各方面的事,別人可以提醒,但請勿催促。催促會將主觀意愿上的美好變?yōu)楸粍右饬x上的承擔,對于被動廢人群而言,一催就慢,一點就炸?!?/span>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同理心去理解領導為什么經常找你催進度,你臉上就會寫滿不自然,不真誠 甚至怨氣和不服氣。
為什么領導經常會那么心急地追問你事情的進度?
總結起來,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他有自己的工作習慣,每天會梳理下團隊的事情。今天該向你了解進度了。
他太忙了,手頭的事情千頭萬緒。突然想到某件事,問下進展。
他對你不放心,所以對交代給你的事情不放心。
他在提醒你,主動同步工作進展。
他在督促你,要關注核心事項,快點開始手頭的事情。
領導需要對某些事情有所掌控(這是他的工作)。
那我們需要做些什么,去緩解領導的焦慮感??
主動溝通進展,讓領導對進展放心哪怕形式上的讓他知曉。
“催”不僅展現管理層的情商、智商,還需要管理層具備高超的溝通能力、管理能力、洞察人心的能力等等。
在工作中,我們時常覺得“自己最笨”,說話語無倫次,分不清重點。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處于壓力中,開啟了本能的“應急反應”,腎上腺素飆升、大腦短路,導致了“談話失控”。
“催活兒”是個技術活,請一定要“對癥下藥”。
新一代的思路很清楚:我在家里都不干這事,到公司里反而干?他們想不通。
從公司老板角度也許覺得這是小事,大家順手做做就行了,順便節(jié)約點成本。
但是管理需要分時段,比如早些年也許是可以的。
但是現在是新生代員工他們更看重自由度,如果這樣的事情多了,他們說不定就不想做了那又何苦呢?
其實這也是個邊界問題。
做老板做領導的,可以對公司沒邊界,但終究得考慮員工的感受吧?
當然有的員工會覺得,這是和領導套近乎的好機會,搶著也要干活那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是你面臨這樣的局面,你愿意給公司地毯吸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