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領導者》【管理】:讀千卷書之第352本—每天1分鐘讀1本書
今天分享管理學經(jīng)典書籍的第二十八本:《成為領導者》。
如果說彼得·德魯克是“管理學之父”,沃倫·本尼斯就是“領導力之父”。沃倫·本尼斯第一個提出,領導力不是一系列天生的特質(zhì),而是持續(xù)一生的自我探索的結(jié)果。這個自我探索的過程讓人們成為更完整、更圓滿的人,成為對自我有清晰覺察,并能激發(fā)他人最佳潛能的人。
一、領導者的四大策略。領導者有四大共同的主題策略:策略一,通過愿景喚起專注;策略二,通過溝通賦予意義;策略三,通過定位贏得信任;策略四,通過自重實現(xiàn)自我成長。
“領導”與“管理”是兩個不同但互補的概念,“管理者是把事做對的人,領導者是做對的事的人”,“管理”意味著“帶動、實現(xiàn)、負責、指揮”;而“領導”是“影響、指引方向、過程、行動、提出意見”,領導意味著有效的愿景和決斷,管理意味著熟練的日常業(yè)務運營。
領導的六個基本要素:第一,指引性的愿景(guiding vision);第二,激情(passion);第三,正直誠實(integrity);第四,信任(trust);第五,好奇心(curiosity);第六,勇氣(daring)。
二、領導者的七個品質(zhì)。領導者的七個主要品質(zhì):專業(yè)能力、概念能力、業(yè)績表現(xiàn)、人際能力、鑒賞力、決斷力和品格(character)。在未來的世界中,卓越領導者的核心軟技能是:人際能力、鑒賞力、決斷力和品格,以及適應能力(adaptive capacity),適應能力讓領導者能夠迅速、聰明地應對持續(xù)不斷的變化。
真正的領導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并且通常是自我造就的。領導者創(chuàng)造自己(leaders invent themselves)。領導者創(chuàng)造自己的方式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品格和愿景。人人都有領導力,但并不是人人都會成為領導者。
要領導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領導者不必具備團隊成員具備的所有技能。他必須要具備的是愿景、感召他人的能力以及正直。
三、影響未來的十個因素:
1. 領導者經(jīng)營夢想。
2. 領導者擁抱錯誤。
3. 領導者鼓勵反思討論。
4. 領導者鼓勵發(fā)表不同意見。
5. 領導者擁有“諾貝爾特質(zhì)”:樂觀、信念和希望。
6. 領導者熟知管理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7. 領導者擁有“格雷茨基特質(zhì)”,具有某種“預感”能力。
8. 領導者著眼長遠。
9. 領導者理解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平衡。
10. 領導者善于創(chuàng)建戰(zhàn)略聯(lián)盟和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