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后,足足用了四五年時間,把反對他的幾位兄弟,還有蹭擁戴他登上大位的卻要謀反心腹嚴厲處死,換來了暫時的穩(wěn)定。
但反對雍正的力量向民間擴散,這意味著,雍正的江山并不穩(wěn)定,挑戰(zhàn)還在后面。在雍正六到七年間,發(fā)生了延續(xù)數(shù)年之久,讓雍正無數(shù)次落淚,更讓天下人震驚的驚天大案。
今天我們來一起共讀《雍正十三年》的第六節(jié):一十三年,政事猶存(P365-P395)
雍正在位的短短十三年之內(nèi),興起了兩次舉國轟動的“文字獄”,牽連甚廣,當時許多江南才子折命于此。
最為震驚的應數(shù)在雍正六年九月發(fā)生的“曾靜一案”和次年五月由曾靜引發(fā)的“呂留良案”。在這里,我們把兩個案子歸在一起講訴那段塵封過久的往事。
曾靜,清永興縣人,以授徒為業(yè),號蒲潭先生。他是活在江南的文人。他和史上的大多數(shù)文人一樣,生性迂闊,喜談道學,更有著向文人的根骨。
他若是有偶像的話,估計應該是文天祥吧,就算大明早就覆滅了數(shù)年之久,他仍是懷念,希冀能復興大明。
曾靜在應試靖州時,得讀呂留良所評點的時文,在呂留良的評論中有寫“夷夏之防”等語。
雖然此時呂留良早亡去世許多年,不過曾靜并不死心,又轉求呂留良留下的諸多遺書。曾靜見呂留良書中多反清復明之意,愈加傾信。因與留良弟子嚴鴻逵及鴻逵弟子沈在寬等來往相投,多有賦詩相贈答。
當時雍正即位不久,為了安穩(wěn)帝位,他軟禁其弟胤禩,并將其同黨發(fā)至廣西。
于是那些人路過湖南時,就傳播雍正陰謀奪位之事。曾靜聽聞,自覺清朝末運已到,遂與諸多反清復明之士計劃推翻清廷。
他聽說川陜總督岳鐘琪擁有重兵,因不為朝廷信任,每日過的甚是膽戰(zhàn)心驚。所以他去書鐘琪,并列舉雍正罪狀,力勸鐘琪反清。
鐘琪看完曾靜來書,馬上將這封信上奏。雍正派人拘訊曾靜,其供認不諱,被壓解至京城
。因曾靜供詞中,涉及呂留良著書事,雍正帝隨命搜查呂留良、嚴鴻逵、沈在寬各家書籍,連同案內(nèi)有關人員押解進京,親自審問,后來,曾靜承認輕信流言,妄論國事,自己是被呂留良等人所誤。
至此,雍正才感覺到呂留良等鼓吹的民族思想,在民間具有廣泛基礎,而胤禩等人所傳流言,實屬為小患。
至于曾靜,屬于“迂妄之輩”,不足為懼。七年九月,雍正將與曾靜問答之詞,編為《大義覺迷錄》,派大臣帶領曾靜到江寧、杭州、蘇州等地,進行宣講,對留良、胤禩輩言論,進行批駁揭露。十月,曾靜等被免罪釋放。
于此同時,雍正大怒,興文字獄。雍正下令將呂留良全部遺著焚毀,呂留良與其子葆中及鴻逵雖然早就埋在土里,不過雍正并不解恨,把他們開館戮尸。
當時清朝,文網(wǎng)緊密,所以牽連甚廣。呂留良的族人、學生俱誅,孫輩發(fā)往寧古塔為奴。浩浩蕩蕩數(shù)千人,都沒有逃過連坐的命運,當時雍正七年的江南五月不再是春光融融,花團錦簇,而是橫尸千里,血流成河,人人活在自危中。
此次“文字獄”,雍正的《大義覺迷錄》成為后人數(shù)落他的罪狀之一,如果他還可以看見,不知道他是否會后悔。
雍正,他剛毅果斷,親政愛民,肅貪養(yǎng)廉,為清朝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于民、于國,他是一個好帝王??伤彩莻€人,一個歷史上極具爭議的人物,毀譽參半。
不過他的功績不能被否認,他還是一個勇于改革的皇帝,并且?guī)恿艘粋€革新的時代。
他加強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實行改土歸流,他耗羨銀歸公,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他實行攤丁入畝制度,解放了生產(chǎn)力,也充實了國庫,他還做出了史上最利于民眾的廢除賤籍。
除此之外,他勤于政事,他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12年8個月里頭,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會休息,而且每天的睡眠還不夠4個小時。僅僅在數(shù)萬件奏折中所寫下的批語,就多達1000多萬字。
雍正的勤政精神、治國業(yè)績,在中國古代帝王中堪稱楷模。
除去雍正身上所有帝王的光芒,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甚至更具人性。不過皇家無親緣,帝王無對錯。一入宮廷深似海,從此這高高的紫禁城困住了他的全部,金鑾殿上,再無愛恨。
從此以后,他就只是一個帝王,一個大清萬千子民的皇。在那本厚厚的史書上,他的名字會有重墨一筆,任由后人書寫著對他的種種評價。
而他,以后會遵守著對他父親的承諾,守著這萬里江山,創(chuàng)下一個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