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清朝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一個封建王朝,清統(tǒng)治者特別注重漢族知識分子的情緒,只要是對自己的統(tǒng)治不利,皇帝和他周圍的人故意從作者的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嚴重的會引來殺身之禍,甚至所有家人和親戚都受到牽連,遭到滿門抄斬或者株連九族,文字獄每個朝代都有,清朝最多,雍正時期出現(xiàn)的文字獄最多、最嚴重,以呂留良一案最大,處理得也最離奇。
呂留良是明末清初的學(xué)者,明朝滅亡以后,他參加了反清斗爭失敗,于是在家開私塾學(xué)堂,當時康熙皇帝為了收攏漢人士子的心,舉行了博學(xué)鴻詞科的考試,有人推薦呂留良他去考試呂留良不愿意為清朝賣命,他拒絕了。地方官員想威脅他出山,呂留良無奈,跑到寺廟剃頭當了和尚,官員們也就不為難他了。
做了和尚以后,呂留良就把自己反對清朝統(tǒng)治的內(nèi)容,寫成了書,書寫好了以后,并沒有流傳出去,55歲的時候,呂留良就病死了,他的后人就把他的書刊刻,幾十年后,雍正皇帝統(tǒng)治的初年,湖南有個文人曾靜,他出身貧寒,生活不如意,他感覺財富分配不均勻,他就產(chǎn)生了濃厚了民族意識和政治見解。
他認為只有鏟除滿清統(tǒng)治,自己才有出頭之日,無意間他讀到了呂留良的幾篇文章,曾靜就非常佩服呂留良,曾靜又派學(xué)生張熙從湖南跑到浙江,打聽呂留良文稿的下落,張熙到了浙江,不但找到了呂留良的后裔,還找到了呂留良的兩個學(xué)生,張熙和他們一談,很合得來。張熙回湖南給曾靜匯報,曾靜又約見了兩個人,四個人談起清朝的統(tǒng)治,都十分憤慨。他們就開始商量如何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
四個人商量了半天,光靠他們幾個辦不了大事,后來,曾靜就打聽到擔任陜甘總督的漢族大臣岳鐘琪是岳飛的后代,岳鐘琪手握兵權(quán),在討伐邊境叛亂的時候立了戰(zhàn)功,雍正皇帝特別賞識和重用岳鐘琪,曾靜就想派岳鐘琪反清,這樣成功的幾率比較大。
曾靜寫了一封信,派張熙去找岳鐘琪,張熙從湖南跑到西安,見到岳鐘琪,岳鐘琪看到張熙的信,非常吃驚,里面竟然羅列了雍正皇帝十條罪狀,還指著雍正皇帝用陰謀詭計奪得皇位。岳鐘琪問張熙:“你是哪里來的,竟然敢送這樣大逆不道的信”?張熙回答說:“將軍和清人是世仇,您難道不想報仇嗎”?岳鐘琪說:“這話從哪里說起?!?/p>
張熙說:“將軍姓岳,是岳飛的后人,清朝的祖先是金人。當年金人勾結(jié)宋朝奸臣秦檜害死了岳飛,千古奇冤。將軍現(xiàn)在手里有兵馬,可以替岳王爺報仇,”岳鐘琪聽了以后,命人把張熙打進監(jiān)獄,并且對他進行嚴刑逼供,追查他是什么人指使的。
張熙在獄中受盡種種酷刑,就是不招供,岳鐘琪就把張熙從牢中放出來,秘密接見他,岳鐘琪假惺惺的對張熙說:“昨天只不過掩人耳目,自己愿意和張熙合作,并和他結(jié)為金蘭兄弟”。張熙十分感動,張熙就把老師曾靜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岳鐘琪。岳鐘琪就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靜,一面把曾靜、張熙謀反的情節(jié),全部報給了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下令,把曾靜、張熙押到北京審問,張熙才知道上了當。雍正帝一查,曾靜等人反清源于呂留良的思想和著作。雍正將曾靜謀反和呂留良的文字犯罪連接起來,精心將張熙投書和呂留良的著作摘錄成條,分編整理。審訊時公開提問,要曾靜、張熙等人老實交代,重新認識,自我批判。
經(jīng)過四年的審查,才結(jié)案,不過最后的處置,卻一反歷代皇帝處置欽犯的常例,首犯曾靜、張熙下令免罪釋放,讓他們戴罪立功,到各地去現(xiàn)身說法,作反面教材;受牽連的從犯呂留良被從墳里刨出來,銼尸揚灰,他的后代和兩個學(xué)生滿門抄斬,不少欽佩呂留良的讀書人一并受到株連,被罰到邊遠地區(qū)充軍去了。
雍正皇帝親自編纂刊刻了這樁最大文字獄案的全部諭旨、審訊、口供的秘密記錄!又讓人編為《大義覺迷錄》,后面帶上曾靜的認罪書。讓曾靜、張熙到全國各地宣講《大義覺迷錄》,由于曾靜、張熙的宣講,很多宮廷內(nèi)幕在民間廣為流傳。雍正皇帝的目的在于壓制漢人的民族反抗意識,樹立清朝統(tǒng)治權(quán)威,加強中央專制集權(quán),這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社會恐怖,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