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六十四卦演變過程
重要概念:
一、《易》分兩說:
壹說: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對峙;
變易——春夏秋冬,循環(huán)往來;
貳說:簡易——模式,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可以裝進這個模式;
變易——變化之道
不易——變化之道永恒存在。
二、經(jīng)傳關(guān)系
卦 = 掛:表示一種現(xiàn)象卦在我們的面前;
爻 = 交:萬事萬物時時交流、發(fā)生關(guān)系,引起變化;
爻的排列:
自下向上排列——初、二、三、四、五、上
爻的含義:
初、二爻:代表地——說柔剛
三、四爻:代表人——說仁義
五、上爻:代表天——說陰陽
天地人稱“三才”
“卦”起來的宇宙現(xiàn)象
用最快速度讀懂《易經(jīng)》
一、八卦生成原理
1、太極為宇宙之始,世間一切,皆可一分為二:
天——地;精神——軀體;男——女;晝——夜……
2、一分為二得陰陽:
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
3、陰陽各取符號代替:
“▅▅▅▅▅”表示陽,“▅▅ ▅▅”表示陰。
4、陰陽結(jié)合生出四象: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如上圖),四象生八卦,代表萬物不同性質(zhì)。
二、八卦名稱及代表意義
卦名
代表含義
卦畫
朱子口訣
乾
天
▅▅▅▅▅
▅▅▅▅▅
▅▅▅▅▅
乾三連
坤
地
▅▅ ▅▅
▅▅ ▅▅
▅▅ ▅▅
坤六斷
震
雷
▅▅ ▅▅
▅▅ ▅▅
▅▅▅▅▅
震仰盂
艮
山
▅▅▅▅▅
▅▅ ▅▅
▅▅ ▅▅
艮覆碗
離
火
▅▅▅▅▅
▅▅ ▅▅
▅▅▅▅▅
離中虛
坎
水
▅▅ ▅▅
▅▅▅▅▅
▅▅ ▅▅
坎中滿
兌
澤
▅▅ ▅▅
▅▅▅▅▅
▅▅▅▅▅
兌上缺
巽
風(fēng)
▅▅▅▅▅
▅▅▅▅▅
▅▅ ▅▅
巽下斷
三、名詞
卦:“掛”的意思,是一種現(xiàn)象掛在我們的眼前,故稱其為卦,即懸出來的物象以示人。
爻:“交”的意思,宇宙萬事萬物,時時在交流,不停的發(fā)生關(guān)系,引起變化,所以叫“爻”。
四、卦畫含義及順序
易經(jīng)每卦六爻:
▅▅▅▅▅ 上爻
▅▅▅▅▅ 五爻
▅▅ ▅▅ 四爻
▅▅ ▅▅ 三爻
▅▅▅▅▅ 二爻
▅▅ ▅▅ 初爻
爻為陽,謂陽爻,爻為陰,稱陰爻。
五、陰六、陽九的來歷
六、九出自五行之?dāng)?shù),五行之?dāng)?shù)出自“河圖洛書”。五行之?dāng)?shù):水1、火2、木3、金4、土5;
奇數(shù)為陽數(shù):1+3+5=9故在《易經(jīng)》中陽爻稱為九;
偶數(shù)為陰數(shù):2+4=6故在《易經(jīng)》中陰爻稱為六;
在卦畫中的具體稱謂(示例):
▅▅▅▅▅ 上九 ▅▅ ▅▅ 上六
▅▅▅▅▅ 九五 ▅▅ ▅▅ 六五
▅▅ ▅▅ 六四 ▅▅▅▅▅ 九四
▅▅ ▅▅ 六三 ▅▅▅▅▅ 九三
▅▅▅▅▅ 九二 ▅▅ ▅▅ 六二
▅▅ ▅▅ 初六 ▅▅▅▅▅ 初九
六、卦中六個爻各代表的含義
上爻、五爻——代表天
四爻、三爻——代表人
二爻、初爻——代表地
天、地、人合稱為“三才”
七、八卦演六十四卦
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八個卦排列組合出六十四種形式,即為六十四卦。
“離卦”與“乾卦”組合后即為“大有卦”,因“離”代表火,乾代表天,故也叫“火天大有卦”如下圖:
由此共組合出六十四卦:
八、卦的演變
64卦,不能單一不變的去看,要用全面的、變化的目光去看。這是易經(jīng)的思想——變易。所以,在卦的變化中衍生出3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錯卦:又叫對卦或旁通卦,指陰陽相對的卦;正對。如下圖:
天風(fēng)(后) 地雷復(fù)
▅▅▅▅▅ 陽爻<—————> 變成陰爻 ▅▅ ▅▅
▅▅▅▅▅ 陽爻<—————> 變成陰爻 ▅▅ ▅▅
▅▅▅▅▅ 陽爻<—————> 變成陰爻 ▅▅ ▅▅
▅▅▅▅▅ 陽爻<—————> 變成陰爻 ▅▅ ▅▅
▅▅▅▅▅ 陽爻<—————> 變成陰爻 ▅▅ ▅▅
▅▅ ▅▅ 陰爻<————— > 變成陽爻▅▅▅▅▅
(原卦) (錯卦)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錯卦是和原卦完全相反的卦,也即:
1、如果原卦中的爻是陽爻,那么轉(zhuǎn)換成錯卦以后,在相同的位置上,就變成陰爻。
2、如果原卦中的爻是陰爻,那么轉(zhuǎn)換成錯卦以后,在相同的位置上,就變成陽爻。
3、陰陽爻轉(zhuǎn)換以后,形成的新卦,相對原卦來說,就是原卦的錯卦。比如上圖中“天風(fēng)(女后)卦”的錯卦就是“地雷復(fù)卦”。
4、 64卦每卦都有錯卦。
錯卦的義理:以易經(jīng)的思想看人生,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贊同就有人反對,有所得就有所失。人事、物理都是這樣的,這是宇宙的這個大原則,誰也不可能違背。
第二種形式——綜卦:把原卦顛倒180度,就是綜卦。
天風(fēng)(女后) 澤天夬
▅▅▅▅▅
▅▅ ▅▅
▅▅▅▅▅
▅▅▅▅▅
▅▅▅▅▅ 將原卦旋轉(zhuǎn)180度——> ▅▅▅▅▅
▅▅▅▅▅
▅▅▅▅▅
▅▅▅▅▅
▅▅▅▅▅
▅▅ ▅▅ ▅▅▅▅▅
(原卦) (綜卦)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原卦“天風(fēng)(女后)”旋轉(zhuǎn)180度以后,就得到了它的綜卦“澤天夬”。
64卦中只有8個沒有綜卦:乾、坤、坎、離、大過、小過、頤、中孚。
“乾、坤、坎、離”代表天地日月的宇宙現(xiàn)象,所以不變。
后四卦“大過、小過、頤、中孚”屬于人事,有其不變的性質(zhì),所以沒有綜卦。
綜卦的義理:其作用在于將我心換你心,希望能設(shè)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不要凡事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衡量。
第三種形式——交互卦:在一個卦中,除上卦與下卦兩個經(jīng)卦外,又由2、3、4爻與5爻構(gòu)成兩個新的經(jīng)卦。
備注:經(jīng)卦——八卦也叫八經(jīng)卦。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1、“噬嗑卦”中的“3、4、5爻”取出后組合出“蹇卦”上半部分的“4、5、上爻”;
2、“噬嗑卦”中的“2、3、4爻”取出后組合出“蹇卦”下半部分的“初、2、3爻”;
下連為交:原卦中的上卦為離,下卦為震,自原卦中(離卦)的第五爻下連到下卦(震卦)的第三爻,稱之為:“下連為交”
上連為互:原卦中的下卦為震,上卦為離,自原卦中(震卦)的第二爻上連到上卦(離卦)的第四爻,稱之為:“上連為互”。
交互卦的義理:表示事物不僅僅存在外部變化,同時還存著在內(nèi)部的變化。
變卦的義理:變卦包括錯卦、綜卦和交互卦,這是告訴我們看事情不要看絕對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要看,反面也要看,在把旁邊看清楚,同時旁邊的還要看反面,這樣四面都注意到了,還是不全面,因為內(nèi)在還有變化,而內(nèi)在的變化則又生出了一個卦來,除了乾坤兩卦外別的卦都把中心拿出來交互,于是就會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又變出來一種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本身,又有綜卦、又有錯卦,這就是八面看東西,還要加上下一共十面。
九、承、乘、比、應(yīng)
反應(yīng)的是卦象內(nèi)部,相關(guān)兩爻之間的關(guān)系,可總結(jié)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1、承——承上、烘托之意,凡下爻緊承上爻謂之承。多指陰爻上承陽爻。象征柔弱者順承剛強者,及賢臣輔佐明君之意。
“承”的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六爻中,一個陰爻在下,一個陽爻在上,此陰爻對于上邊的陽爻叫承。
旅卦
▆▆▆▆▆ 上九——> 陽爻在上
▆▆ ▆▆ 六五——> 陰爻在下,此陰爻緊“承”上爻
▆▆▆▆▆ 九四
▆▆▆▆▆ 九三
▆▆ ▆▆ 六二
▆▆ ▆▆ 初六
第二種情況:一個陽爻在上,數(shù)個陰爻在下,對于上邊的陽爻也叫承;
謙卦
▆▆ ▆▆ 上六
▆▆ ▆▆ 六五
▆▆ ▆▆ 六四
▆▆▆▆▆ 九三——> 陽爻在上,其下的六二、初六兩個陰爻(共同)“承“此陽爻。
▆▆ ▆▆ 六二
▆▆ ▆▆ 初六
第三種情況:陰、陽相同的兩爻也可叫承;
蒙卦
▆▆▆▆▆ 上九
▆▆ ▆▆ 六五
▆▆ ▆▆ 六四——>陰爻與下面的陰爻相同
▆▆ ▆▆ 六三——>陰爻與上面的陰爻相同,此爻“承“上爻。
▆▆▆▆▆ 九二
▆▆ ▆▆ 初六
2、乘——是乘凌,居高臨下之意,凡上爻乘凌下爻謂之“乘”。多指陰爻乘陽爻。成為“乘剛”,象征臣下欺負君主,小人欺負君子。義多不吉善。但陽居陽之上不叫乘,此為常理。
第一種情況:一個陰爻在上,一個陽爻在下;
屯卦
▆▆ ▆▆ 上六——>陰爻“乘”下面的陽爻。
▆▆▆▆▆ 九五
▆▆ ▆▆ 六四
▆▆ ▆▆ 六三
▆▆ ▆▆ 六二
▆▆▆▆▆ 初九
第二種情況:幾個陰爻在上,一個陽爻在下;
▆▆ ▆▆ 上六
▆▆ ▆▆ 六五
▆▆▆▆▆ 九四——>此陽爻被上邊的兩個陰爻“乘”。
▆▆ ▆▆ 六三
▆▆ ▆▆ 六二
▆▆▆▆▆ 初九
3、比——是比鄰、親近、比肩的意思,相臨兩爻之間的關(guān)系,稱為比。
第一種情況:善比:相臨的兩爻中分別為陰、陽相“比”,則為善比。
比卦
▆▆ ▆▆ 上六
▆▆▆▆▆ 九五——>該陽爻與下爻相“比”。
▆▆ ▆▆ 六四——>該陰爻與上爻相“比”。
▆▆ ▆▆ 六三
▆▆ ▆▆ 六二
▆▆ ▆▆ 初六
第二種情況:得敵:相臨兩爻以剛比剛,以柔比柔,則無相求、相得之情,謂之失比,故稱“得敵”。
中孚卦
▆▆▆▆▆ 上九
▆▆▆▆▆ 九五
▆▆ ▆▆ 六四——>此陰爻與下面的陰爻相比,因同為陰爻,故此失比,稱得敵。
▆▆ ▆▆ 六三
▆▆▆▆▆ 九二
▆▆▆▆▆ 初九
4、 應(yīng)——上下卦爻對應(yīng)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表示和與不和。
既濟卦——由坎卦和離卦組成,上下經(jīng)卦中(同色爻位)相應(yīng)。
▆▆ ▆▆
▆▆▆▆▆ 坎卦
▆▆ ▆▆
▆▆▆▆▆
▆▆ ▆▆ 離卦
▆▆▆▆▆
所謂應(yīng)指的是下經(jīng)卦中的“初、二、三爻”分別與上經(jīng)卦中的“四、五、上爻”相互比較,如果相互成“陰陽”則稱之為“應(yīng)”表示“和”之意。如果比較的結(jié)果為“陰陰或陽陽”則為“無應(yīng)”或“敵應(yīng)”。表示“不和”之意。
艮卦——由艮卦和艮卦組成,上下經(jīng)卦中(同色爻位)不相應(yīng)。
▆▆▆▆▆
▆▆ ▆▆
▆▆ ▆▆
▆▆▆▆▆
▆▆ ▆▆
▆▆ ▆▆
一般的卦都以剛?cè)醿韶诚鄳?yīng),但有時,也有卦中的一爻與數(shù)爻有呼應(yīng)關(guān)系,比如比卦中,九五為剛,其余五爻借為柔,是上下五柔應(yīng)一剛之象,象征四方諸侯對王的臣服(卦畫參見前邊的比卦)。
十、爻序排列各得其位
1、中——六爻卦中內(nèi)卦(下經(jīng)卦)的二爻,與外卦(上經(jīng)卦)五爻,因為各占內(nèi)外卦的中位,稱為“中”。
2、正——指爻的奇數(shù)屬陽,偶數(shù)屬陰,因此奇數(shù)的陽位應(yīng)當(dāng)為陽爻,偶數(shù)的陰位應(yīng)當(dāng)為陰爻,這時稱作“正”或“當(dāng)位”。否之為不正或不當(dāng)位。
3、若陽爻處五位,陰爻處二位,則稱為“中正”,《易經(jīng)》中尤具美善象征。
“中”示圖
觀卦 臨卦
▆▆▆▆▆ ▆▆ ▆▆
九五▆▆▆▆▆ 剛中之德 柔中之德 ▆▆ ▆▆六五
▆▆ ▆▆ ▆▆ ▆▆
▆▆ ▆▆ ▆▆ ▆▆
六二▆▆ ▆▆ 柔中之德 剛中之德 ▆▆▆▆▆ 九二
▆▆ ▆▆ ▆▆▆▆▆
“正”示圖
即濟卦(當(dāng)位) 未濟卦(不當(dāng)位)
上(偶)▆▆ ▆▆ 陰爻 上(奇) ▆▆▆▆▆ 陽爻
五(奇)▆▆▆▆▆ 陽爻 五(偶) ▆▆ ▆▆ 陰爻
四(偶)▆▆ ▆▆ 陰爻 四(奇) ▆▆▆▆▆ 陽爻
三(奇)▆▆▆▆▆ 陽爻 三(偶) ▆▆ ▆▆ 陰爻
二(偶)▆▆ ▆▆ 陰爻 二(奇) ▆▆▆▆▆ 陽爻
初(奇)▆▆▆▆▆ 陽爻 初(偶) ▆▆ ▆▆ 陰爻
十一、易經(jīng)的問卜用語
吉還是兇——是易經(jīng)占卜中好與不好最基本的斷語,吉是吉祥、吉利、是有所得,走向成功,兇是兇險,兇惡,是有所失,走向失敗。吉兇斷語分九個等次:
斷語
釋 意
吉
吉祥。
亨
暢通、順利。
利
有益、適宜。
無咎
無錯、平常。
悔
有過而知悔,趨勢發(fā)展方向——>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吝
羞辱,吝難,趨勢發(fā)展方向——>向壞的方向發(fā)展。
厲
出現(xiàn)危險,但吉兇未定,按卦爻辭指示去做,可化險為夷,反之則會由厲而致兇。
咎
已有過失,要承擔(dān)責(zé)任。
兇
兇險,最壞的結(jié)果。
吉、兇說明處事或得或失;
悔、吝說明處事稍有弊?。?div style="height:15px;">
無咎則說明善于補救過失。
卦辭中預(yù)測未來結(jié)果的判斷,大多是有條件的,只有注意到有所限定的條件,才能得出正確的斷語。
十二、古人計算歷法的符號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五行—水、木、火、金、土
4、八卦—乾、坤、震、艮、離、坎、兌、巽。
十三、納甲與易數(shù)
納甲:是易學(xué)術(shù)語,就是在六爻上納入天干和地支,并于五行、方位相配合。因甲為天干之首,故此叫納甲。
納甲的最大特點就是給卦中各種因素配以五行、干支,充分發(fā)揮他們之間的生、克、沖、合關(guān)系,是我國古代術(shù)數(shù)預(yù)測的大宗之法,俗稱六爻法,古代非常普及,流傳至今。
京房納甲:
本卦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游魂
歸魂
五行
1、乾(宮)天
乾卦
天風(fēng)姤
天山遯
天地否
風(fēng)地觀
山地剝
火地晉
火天大有
屬金
2、震(宮)雷
震卦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風(fēng)恒
地風(fēng)升
水風(fēng)井
澤風(fēng)大過
澤雷隨
屬木
3、坎(宮)水
坎卦
水澤節(jié)
水雷屯
水火既濟
澤火革
雷火豐
地火明夷
地水師
屬水
4、艮(宮)山
艮卦
山火賁
山天大畜
山澤損
火澤睽
天澤履
風(fēng)澤中孚
風(fēng)山漸
屬土
5、坤(宮)地
坤卦
地雷復(fù)
地澤臨
地天泰
雷天大壯
澤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屬土
6、巽(宮)風(fēng)
巽卦
風(fēng)天小畜
風(fēng)火家人
風(fēng)雷益
天雷無妄
火雷噬嗑
山雷頤
山風(fēng)盅
屬木
7、離(宮)火
離卦
火山旅
火風(fēng)鼎
火水未濟
山水蒙
風(fēng)水渙
天水訟
天火同人
屬火
8、兌(宮)澤
兌卦
澤水困
澤地萃
澤山咸
水山蹇
地山謙
雷山小過
雷澤歸妹
屬金
備注:乾為父統(tǒng)領(lǐng)三男:震、坎、艮
坤為母統(tǒng)領(lǐng)三女:巽、離、兌
每宮統(tǒng)帥七卦。
宮中每卦,均分別為世、應(yīng)二爻、視卦爻世、應(yīng)納得干支五行,定出“六親”等進行占斷,這是京房納甲的大概。一般把世當(dāng)做自己的方面,應(yīng)當(dāng)做他人的方面(參考九、“承、乘、比、應(yīng)”中的“應(yīng)”)。
納甲、支表(八卦的陰陽“消”“息”)
八卦
內(nèi)外
天干
月象
爻納支
地支
1、乾為天
外卦
壬
十五滿月
▇▇▇▇▇
▇▇▇▇▇
▇▇▇▇▇
▇▇▇▇▇
▇▇▇▇▇
▇▇▇▇▇
戌
申
午
辰
寅
子
內(nèi)卦
甲
2、震為雷
庚
初三月象
▇▇ ▇▇
▇▇ ▇▇
▇▇▇▇▇
▇▇ ▇▇
▇▇ ▇▇
▇▇▇▇▇
戌
申
午
辰
寅
子
3、坎為水
戊
▇▇ ▇▇
▇▇▇▇▇
▇▇ ▇▇
▇▇ ▇▇
▇▇▇▇▇
▇▇ ▇▇
子
戌
申
午
辰
寅
4、艮為山
丙
二十三日下弦
▇▇▇▇▇
▇▇ ▇▇
▇▇ ▇▇
▇▇▇▇▇
▇▇ ▇▇
▇▇ ▇▇
寅
子
戌
申
午
辰
5、坤為地
外卦
癸
三十日月晦
▇▇ ▇▇
▇▇ ▇▇
▇▇ ▇▇
▇▇ ▇▇
▇▇ ▇▇
▇▇ ▇▇
酉
亥
丑
卯
巳
未
內(nèi)卦
乙
6、巽為風(fēng)
辛
十七日月由圓而缺
▇▇▇▇▇
▇▇▇▇▇
▇▇ ▇▇
▇▇▇▇▇
▇▇▇▇▇
▇▇ ▇▇
卯
巳
未
酉
亥
丑
7、離為火
己
▇▇▇▇▇
▇▇ ▇▇
▇▇▇▇▇
▇▇▇▇▇
▇▇ ▇▇
▇▇▇▇▇
巳
未
酉
亥
丑
卯
8、兌為澤
丁
初八上弦
▇▇ ▇▇
▇▇▇▇▇
▇▇▇▇▇
▇▇ ▇▇
▇▇▇▇▇
▇▇▇▇▇
未
酉
亥
丑
卯
巳
十四、起卦的方法
1、蓍草演卦——最古老的起卦方法,以大衍之?dāng)?shù)分而兩儀,掛一以象三(三才),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勒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勒而后掛.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十有八變以成卦。
這是最古老的起卦方法,中間演卦程序復(fù)雜,這里不再贅述。
2、金錢卦——三枚相同的銅錢,如果沒有可以用1元硬幣代替.置于容器(一般竹筒也可,或置于掌中)搖晃錢幣,并心中默問欲問之事,順勢將銅錢丟于桌子。會出現(xiàn)四種組合形式:
① 正、正、正——稱“老陽”,記號:“O”——變“少陰”后記為:“▇▇ ▇▇”因有變也叫動爻
② 反、反、反——稱“老陰”,記號:“X”——變“少陽”后記為:“▇▇▇▇▇”因有變也叫動爻
③正、正、反——稱“少陽”記號:“▇▇▇▇▇”
④反、反、正——稱“少陰”記號:“▇▇ ▇▇”
重復(fù)六次,自下而上劃出六爻,即得所求之本卦。
六爻無變者,稱為六爻干凈。
3、梅花易數(shù)起卦方法很多,也是現(xiàn)在常用方法之一,其中有諸多數(shù)字運算原理,包括有數(shù)字占、時間占、方位占、測字占等很多方法,在此不再討論,如有興趣令立話題探討。
起卦的目的是為了看卦,所以我們把重心放在解卦上。
十五、釋卦
其實說到這里,我個人認為才是《易經(jīng)》的核心所在,前邊的一系列不過是一個準(zhǔn)備工作,一個序曲。
1、 《易經(jīng)》的構(gòu)成
2、 釋卦
① 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
譯文:乾象征天。
乾卦表示元始,亨通,和諧有利,正大堅固。
卦畫
象辭
注釋
▇▇▇▇▇
▇▇▇▇▇
▇▇▇▇▇
▇▇▇▇▇
▇▇▇▇▇
▇▇▇▇▇
亢龍有悔
巨龍亢飛窮極,必有悔恨。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巨龍騰飛在天空,利于出現(xiàn)大人。
或躍在淵,無咎
或者騰躍上進,或者退回在淵,兩樣均無害處。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君子終日勤懇不已,到晚上還時刻警惕慎行,即便遇見危險也不會受傷害。
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九二,巨龍現(xiàn)于地面,可以見圣德之人。
潛龍勿用
初九,巨龍潛伏于水下,暫時還不能施展其才能。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譯文:彖,原意為“斷定”,即斷定一卦之意。是對卦名和卦辭解釋的文字。
這段話的大意是:陽氣偉大呀,開創(chuàng)萬物的本元陽氣,萬物依賴它而萌生,也是它統(tǒng)領(lǐng)著大自然。云聚云散,雨水降落,使萬事萬物生成無窮,光明的太陽反復(fù)運轉(zhuǎn),乾卦的六爻根據(jù)時位組合而成,就像六條巨龍掌握著天體運行。大自然(天道)不斷變化,使萬物隨其變化而賴以生存,保全太和元氣,使陽氣周流不息,萬物生生不息,天下萬國和美康寧。
釋義:天道周而復(fù)始,圣人心與天通,六位即六龍,也就是天道,依照六龍的變化,可運行于政事、時事、家事及人事、張弛有序、動靜有常,潤及萬物,澤及萬民。乾道也就是乾元變化,萬事萬物的滋生無不始于天地,在天而保太和之氣,在天為命,在物為性,所以能使天下安泰康寧。
《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斓肋\行剛健強勁,為人者因此須不停地發(fā)憤圖強,積極上進。
義理:天體運行一刻也不停息,極為剛健,人能明天理,自然就會受到鼓舞、奮進,然而人有私欲摻雜其中,難以堅持到底,只有去其私欲雜念,才能自強不息,這里的自強,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然并非造作的“自強不息”。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摭垵摲谒?,暫時還不能施展其才能,說明陽氣初生且居位低下。
義理:本爻中的潛為藏,乃是修養(yǎng)生息養(yǎng)精蓄銳的階段,“龍”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也是陽剛之氣的象征。初陽在本卦最下位,不是無用,只是暫時不可施用,也是為了將來有大用。這一爻說明力量尚在潛伏中積蓄,須待時機,不可隨意亂動。
見龍再田,德施普也?!摭埇F(xiàn)于地面,說明德業(yè)昭著,可以普遍施展。
義理: 到了這一爻,就是發(fā)展階段,從個人角度來說,就是施展自己才華的時候,就是創(chuàng)業(yè)時期,但是這里強調(diào)一個德,有才還要有德,德才兼?zhèn)洌娇纱笥凶鳛?,君子圖功業(yè),就以德業(yè)上的成就作為行動的目標(biāo),這種目標(biāo)以平時可以看見的行為作為標(biāo)志,君子爻成就德業(yè),就要有聚天下之理于一心的淵博知識,養(yǎng)成精確分析問題的能力,然后以寬厚豁達的態(tài)度處世,以仁心之心接物。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德業(yè)是成就事業(yè)的必備條件,要想成就大業(yè),有大成功,必定要修自己的大德,心胸豁達了,能容人容事,則事業(yè)順利,就能做到人性化的管理。人緣好、人脈好則人氣旺,不言而喻,事業(yè)肯定會發(fā)達,所以強調(diào)“德施普”。
終日乾乾,反復(fù)道也?!烨谇趹?,時刻警惕小心,從不違反規(guī)律。
義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fēng)順,事業(yè)上也是如此,發(fā)展的途中必然會有一些坎坷泥濘,居此爻者必得終日勤懇時刻警惕自己,雖處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這個有利的一面就是能夠磨練人,促進人精進,,乾卦是純陽卦,有剛健至正的德行,終日乾乾,自生敬畏之心,不是患得患失,而是打起精神做事,時時注重不違背規(guī)律,如果說僅僅是處危慮禍,怨嘆不已,這就不是乾的德行,也不是圣人的處世之方。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蛘唑v躍上進,或者退回在淵,進可取,退可守,也不會有過錯與災(zāi)難。
義理:或有困惑疑慮的含義,說明要審時度勢,當(dāng)今則進,當(dāng)退則退,順天應(yīng)人,進退自如當(dāng)然無咎。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摭堯v飛在天空,瀟灑的飛翔,說明此時“大人”可以施展雄才大略。
義理:九五之尊,至高無上,作為潛龍一開始就是這個目標(biāo),但是即使最后沒有登上這個位置,也不能說他就是一個失敗的人,因為他已經(jīng)為了這個位置做出了很多努力,這也是一種成功,一種勝利。也是有利于天下的。我們應(yīng)該以這個態(tài)度去看這個“大人造”,而不應(yīng)該狹義的去看這個成功與否的問題,不能認為一個人成功了,其他人都是陪襯,都是犧牲品,人都是生活在大眾中,既然如此就該為大眾為社會做貢獻,只要人生的過程中,能有益于大眾,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即使最后自己做了犧牲品,做了陪襯也是無怨無悔的,如此同樣有社會價值,同樣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摭埧猴w窮極,必有悔恨。說明上九剛進過盛,不久就會走向衰亡。
義理:位置太高有悔象。只知進去不知退守,只知生存,不明白死亡,只知道獲取不知道給予,只是心中有自己從不關(guān)顧大眾。這就是亢龍??鬃咏忉尨素常嘿F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孤家寡人走到了極端處,必然有悔恨,無吉祥可言。實際上這個悔,在九五之期就已釀成,因為九五至尊,君臨天下,往往會剛愎自用,得意忘形。盲目上升,盲目發(fā)展,不能居安思危,即使有能人在下位也無法輔佐。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坝镁拧闭f明陽剛之德不自居首位。
義理:作為君子大人,只有善于利用仁德至善,才能成為好的領(lǐng)導(dǎo),待人合乎禮儀,待物各有所宜,這樣才能心安理得,意境善美。為人處世中正平和,誠信堅強,才能見于貞,守于定。做事循規(guī)有序,則應(yīng)變無窮,剛?cè)嵯嘀C,則無偏頗,這才是君子、大人之德行。
十六、釋經(jīng)
所以寫這個“五天讀懂《易經(jīng)》”,其目的還是只有一個——“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易經(jīng)》究竟是一本什么書?真的很難懂么?其實看過這個帖子以后,我相信大家會說《易經(jīng)》太簡單了!這個說法也不對,易經(jīng)確實很簡單,簡單的只用五天時間,就可以一窺全貌,易經(jīng)也很難,要登堂入室那也是需要相當(dāng)?shù)男逓椤?div style="height:15px;">
所謂的算命,其實是所有讀《易》的人對《易經(jīng)》的一個錯誤理解,正因為人人都把它當(dāng)了成算命的書,才會把好端端的一本《易經(jīng)》整的神乎其神。以至于人人都會走火入魔一般的想知道自己的前程和命運。聽?wèi){江湖術(shù)士玩弄玄虛,神論生死。
那么《易經(jīng)》到底是一本什么書?我說:是一本建立在古人宇宙自然觀基礎(chǔ)上,并融合中國古老歷法而形成的預(yù)測學(xué)。所以這么說,依據(jù)如下:
《易經(jīng)》源自“河圖洛書”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來的星象圖,以此結(jié)合四季交替,形成了八卦。而八卦本身所代表的就是自然界的八種現(xiàn)象,以“伏羲、文王八卦”為代表。
易經(jīng)的預(yù)測學(xué)思想,則是通過我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卦,來分析未來應(yīng)該怎么做。就如同我們看到一個皺著眉頭的人,可以猜測到他有心事或者煩惱一樣。
我們還說:不是?!兑捉?jīng)》乍一看,還真是一部算卦的書,不過那只是以算卦為形式,去掉占卜的外衣,其內(nèi)核卻是燦爛的哲學(xué)智慧。所以確切的說,《易經(jīng)》是一部一占卜為形式的偉大哲學(xué)巨著,是中國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三千年的思想文化匯總。
中國古代崇尚卜筮,大凡國家要舉行什么活動,事先都要占卜,要占良辰吉時,為的是驅(qū)兇化吉。而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都是以占卜的形式來記錄當(dāng)時的政治歷史,《易經(jīng)》是產(chǎn)生于當(dāng)時這樣一個背景下的社會巨著,選擇以卜筮的形式來寫作,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卜筮是迷信,哲理是科學(xué),然而中國的哲理偏偏產(chǎn)生于卜筮,人們雖然困惑不解,但這就是歷史,是事實,是不能改變的,就連最權(quán)威的“四庫全書”也無法否認這樣的一個事實,如其在總目提要中說:《易》則寓于筮,,故《易》之?dāng)?shù)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所謂“算命”,和人的命理都沒有必然聯(lián)系。什么叫命理?就是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即四柱,和干支配應(yīng)也稱生辰八字)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克關(guān)系,就叫看八字。根據(jù)八字再去看八卦,然后從八卦中看禍福吉兇的命運,就是所謂的算命。人的命理和八卦里的逆順吉兇并無必然的關(guān)系,所以通過所謂的“算命”到八卦中去找或?qū)?yīng)吉兇禍福是不客觀的。
再說《易經(jīng)》從來就主張革命反對宿命?!兑捉?jīng)》中:“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就旗幟鮮明的贊揚商湯推翻夏桀建立商朝。此外“窮則思變,自強不息”都是主張奮發(fā)圖強的。占卜究竟可信不可信?我們用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來說明:《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fēng)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強之勸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紂。紂師敗績?!?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