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多大,人類派出的探測器最遠飛到了哪里?(圖)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從北到南有一條寬窄不勻的白色光帶,我們的祖先給他取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銀河”,天文學家則把這條鑲嵌在夜空中的“河”叫做“銀河系”。在這條“河”里,沒有潺潺的流水,有的只是兩千多億顆星星,包括1400多億顆恒星,太陽就是其中的一顆。太陽作為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帶領它的成員,萬古不息地繞銀河系的中心運動。
人類派出的深空探測器已經(jīng)到達和探測了除冥王星之外的7顆地外行星,并對太陽、彗星和小行星等天體進行了探測,還在火星、金星、土衛(wèi)六等天體上實現(xiàn)了軟著陸,飛行最遠的探測器已經(jīng)到達太陽系的邊緣。
太陽系是由太陽、九大行星及其衛(wèi)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tǒng)。九大行星是太陽系的主要成員,按照他們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們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各自軌道上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所有的行星都有衛(wèi)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著數(shù)十萬顆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小行星,天文學家把這個區(qū)域稱為小行星帶。此外,太陽系中還有許多的彗星、流星以及微塵粒等。因為太陽自身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它以自己強大的引力將太陽系里的所有天體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圍,使它們不離不散、井然有序地繞自己旋轉。
20世紀50年代,人類進入了航天時代,航天技術為人類探索外層空間、尋找地外生命、踏上地外星球提供了條件。經(jīng)過50多年的發(fā)展,人類在航天運輸、深空探測、載人航天等廣泛的技術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1世紀,人類不但要重返月球,而且將踏上火星的土地,并在火星及其它天體上探索地外生命。探索無廣袤無垠的太陽系空間,已成為21世紀人類航天活動的一個重要方向。
50年來,人類向太陽、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發(fā)射了近百顆探測器,所派出的深空探測器拜訪了太陽系中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等7顆行星,以及太陽、多顆彗星和小行星,并且在火星、金星、土衛(wèi)六和小行星上實現(xiàn)了軟著陸,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研究資料,為探索太陽系奠定了基礎,
2005年人類首個冥王星探測器“冥王星--魁伯快車”探測器的完成了研制,它將在2006年初起程前往太陽系九大行星中人類探測器唯一尚未到達的冥王星,并拍攝冥王星局部區(qū)域高分辨率圖片,研究冥王星及其衛(wèi)星的形態(tài)、大氣和逃逸速度。
同時,人類于20世紀70年代先后派出的先驅者10號和11號、旅行者1號和2號兩對尋訪地外文明特使,遍游廣袤的太陽系空間。盡管先驅者10號于
今天,經(jīng)過不懈努力,人類已經(jīng)沖出了世代生息繁衍的地球,正在向更遠更深的宇宙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