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整天嘚啵嘚啵嘚,
孩子孩子你要聽話。
媽媽整天嘚啵嘚啵嘚,
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呀。
如果我什么都聽你的,
我怎么能夠比你強呀。
如果你為自己多一點,
我的壓力不會那么大呀!
第一次聽到這首兒歌,頓覺這才是真正的“神曲”,如果我什么都聽你的,我怎么能夠比你強呀,正是我今天想要聊的話題。
在中國,對孩子的教育中,特別容易偷換概念。比如,兒童時期,大人告訴小孩子不能淘氣,不能打架,而小孩子淘氣了打架了,這就叫“不聽話、不乖、不是好孩子”;少年時期,大人告訴大孩子要循規(guī)蹈矩,好好學習,不能談戀愛,而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有了喜歡的人,這就叫“叛逆”;甚至成年以后,這種偷換概念依然存在,比如,長輩告訴一個已經成年的人選擇什么樣的工作,選擇什么樣的伴侶,而成年人沒有按照長輩的意愿選擇,這就叫“不孝順”。
我記得小時候,家屬院里有個經常挨打的小伙伴,挨打的原因千奇百怪,有時甚至是洗手不小心把衣服弄濕了。后來,挨的打多了,她果然變乖了,十來歲就有了淑女范,我們跳皮筋、撲蝴蝶、爬墻上樹偷摘花這樣的事她總要先問問媽媽,結果自然是不被允許。后來,她按照她媽媽的設計路線,上學、工作、結婚,就連老公都是媽媽選的。偶然一次聊起,問她“你喜歡那個人嗎?”,她說,“我媽媽喜歡?!?/p>
說了個乖乖女的“正面示范”,再說個“反面教材”。初二的時候,我曾經的好朋友喜歡上了一個男孩,原本兩個人只是兩小無猜,只敢傳傳紙條啥的。可就是這點小小的悸動,還是被老師發(fā)現了,找雙方父母,鬧到教務處,最后甚至整個學校都知道了,我的朋友被折騰的差點犯了心臟病(她先天心臟有點問題)。當時,憤怒的男孩抱起哭的臉色慘白的朋友,大聲嚷著“我們就是要在一起,我要娶她!”走出了學校大門,再也沒回來。我不知道他們后來怎么樣了,有沒有真的在一起,但那句話我依然記得清晰。
從小到大,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出現打著各種名義想安排你人生的人。“怕你危險”、“對你負責”、“管你是因為愛你”。你如果乖乖就范,那就天下太平,如果你沒有遵從,就是雞飛狗跳,大逆不道。一直以來,我十分不認同“好孩子”、“叛逆”、“家長”這類詞語。什么是好孩子,聽話就是好孩子,大人的話就一定對嗎?什么是叛逆,叛逆誰,為什么一定要順從?家長更是一個奇怪的稱呼,為什么這個家里就要聽大人的?
有了孩子之后,我更深深厭惡這些詞語,同樣,我也不想她做個聽話的小孩。從她八個半月第一次自己選擇衣服的顏色開始,我知道,她可以自己選擇了。選擇喜歡的衣服,選擇愛吃的東西,選擇快樂的游戲,選擇摔倒、選擇淘氣、選擇哭泣,什么都好,在保證她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我都不干涉。有一次,她想要吃辣椒,我也給她嘗試,以至于辣的哇哇大哭說再也不吃了。聽著母親的埋怨,我倒覺得非常值得。我樂見我的女兒是個有主見的小淘氣,也不愿意看到她成為一個只會問媽媽意見的乖乖女。
有朋友問我,你說你女兒做什么都能接受,那以后她早戀呢?呵呵,她如果即將違反法律我是會阻止的。除此之外,早戀怎么了,叛逆又怎么了。早戀不過就是一種懵懂,正確的引導那將是最美好的回憶。叛逆也不過是沒有順從別人的心意而順從了自己,我倒覺得,委屈自己順從別人的意愿才是“叛逆”了自己。我不愿意做家長,不愿意做那個看似有權威的人,我只愿做女兒的媽媽,大貓咪,好朋友,只想陪伴她長大,沒有干涉,沒有要求。
惟愿,世間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上一篇:能給孩子什么——水晶鞋
不喝心靈雞湯
也不束縛于傳統思想
順應人性
保留一顆澄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