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西藏北大門,109省道還是歸屬西藏管轄,到了沱沱河,唐古拉山鎮(zhèn),就鐵定到了青海了。
青海玉樹有世界第三大無人區(qū)(其他兩個分別是南極、撒哈拉沙漠)可可西里無人區(qū)。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烏蘭烏拉山和昆侖山之間,是我國最大的無人區(qū),也是世界第三大無人區(qū)。
光聽這個名字,你都會覺得充滿浪漫氣息!
實際上,在蒙語中,“可可西里”意思是“青色的山梁”、“美麗的少女”,藏語稱其為“阿欽公加”,意思是“北部昆侖山下那片荒涼的土地”??偯娣e約24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m左右被稱為中國最大、海拔最高、最神秘的“死亡地帶”。
可不就是荒涼的土地?褐色的戈壁灘,為數(shù)不多的一叢叢草,更多的是山梁,是大風,是荒無人煙……
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卻不是生命的禁區(qū),反而因為沒有人類的存在,這里是高原生物的天堂,可可西里就有太多高原之靈!
這里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在總面積不過23.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大概230多種野生動物。藏羚羊,藏野驢,棕熊,狼,野牦牛,這些食肉動物有時就把人類看作是可以食用的獵物。
可可西里有多美,這里就有多危險。
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帶,氧氣稀缺,由于氣候惡劣,植物困乏,沒有淡水,只有求生本領很高的野獸能夠適應下來。兇猛野獸居多,要知道,可可西里是國內(nèi)最后一塊原始荒原,深入其中的人只有少數(shù)幸運者能夠返回,更多的人是永遠留在了可可西里。
在2020年的7月5日,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某女大學生黃某獨自一人開車闖蕩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失聯(lián)幾天之后,等到她被找到時,只剩下部分身體的骸骨了。而在現(xiàn)場,骸骨還有被拖動的痕跡。
可可西里只允許自駕車、旅游的車進入,其他徒步、騎行,都是不允許,當然,由于地盤大,管理不過來,不乏偷偷潛入者。
可可西里不歡迎探險者、挑戰(zhàn)者,它歡迎觀光者、路過者。
巍巍昆侖,傳說中的“萬山之祖”、中原先民眼中的“百神居所”,終于看到了。
?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這是氣勢磅礴的詩詞,可見昆侖山的奇絕雄渾。它孕育了從天而來的黃河之水,滋養(yǎng)著悠久璀璨的華夏文明。
但是,滿眼見到的還是荒涼。
昆侖山腳下有一個因路而生的城市“格爾木”。
格爾木,因路而生的城市
上世紀50年代初,西藏和平解放,為解決駐藏部隊和工作人員的后勤補給問題,慕生忠先后兩次組織駝隊進藏。
為了避開首次進藏路線上的沼澤灘涂,第二次進藏的時候,運輸總隊重新選擇了進藏的路線,也是這次的調(diào)整,讓青藏公路的修建有了可行線路,讓格爾木這座城市得以現(xiàn)世。
1953年5月的一個晚上,運輸隊探聽到一條新路線,從香日德向西約600多里,有個名叫“郭里峁”或“噶爾穆”的平川,旁邊還有一條南北向小河。沿那河往南,就能沿雪山邊緣,越過昆侖山和唐古拉山,經(jīng)黑河(那曲)去拉薩。
還原青藏公路雛形路線圖
偵查小分隊沿著線索,一路尋找,走到一個平整的地方,許多黃羊和野馬在此追逐,但沒有任何地標證明這里到底是不是 “噶爾穆”。慕生忠領著大隊趕到,大家聚攏爭論不休,起初,慕生忠一言不發(fā),沉思許久,繼而斬釘截鐵地說:“帳篷扎在哪兒,哪兒就是噶爾穆?!贝藭r帳篷駐地便是格爾木市的雛形。
1953年10月,西藏運輸總隊格爾木站正式成立之時,慕生忠對大家說:“我們要住下去,當格爾木第一代居民,我們要在世界屋脊開辟一條平坦的大道,在柴達木建設一座美麗的花園,我們喜歡城市,但更喜歡自己親手建造城市?!?/span>
從此,筑路大軍成為了格爾木的第一代居民。大家利用青藏公路動工前的空余時間,修渠放水,開荒種地,種下了第一棵樹木,開墾了第一塊田地,修建了第一棟樓房,開拓者們還把栽有楊柳樹的格爾木帳篷招待所,命名為“望柳莊”……
今晚入住格爾木,明天期待察爾汗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