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十一日,甬城花伴侶刷山小組冬游雁蒼山,一路歡歌笑語,收獲頗豐。當時即有約定,來年春云實花開滿谷的時候,故地重游,順便也去探訪那個帶唇蘭小群落。
五月十三日,一個周六,估摸著春云實已到花期,我們動身前往。導航目的地設置為吉祥禪寺,其對面即為停車場。
寧海北下高速,過梅林水庫,右拐進入一條寬闊的公路,向西而行。穿過梅林、鳳潭兩個隧道,視野豁然開朗,一片佳山秀水呈現在眼前,我們進入山區(qū)了。
這條路,是我們去寧海刷山經常走的路線之一,以前去過的蘭丁香山、南溪溫泉、龍宮大溪、河洪佛手山、山下劉雁蒼山等,都在這條路上。
當車子行駛至山下劉村村口,我們大老遠就被村后山上的景象震驚到了。時序進入五月,山間蒼翠欲滴,一派初夏景象。但就在這蒼翠之間,一種殼斗科植物大面積盛放,從山腰開到山頂,連綿不絕,白中帶黃的一樹樹繁花,如云似雪,幾乎把山上的大片綠色給蓋住了,青山變成了蒼山,雁蒼山此時真名副其實了。
一開始,我們猜測可能是苦櫧花,因為去年四月十六日,我就曾在明堂岙看到過苦櫧同樣盛大的花開景象,不過時間有點對不上。疑惑之間,我們一路盤旋而上,前往吉祥禪寺。可巧,一棵花樹就在路邊迎風搖曳,等著為我們現身說法。
我們趕緊下車,細細觀察,花序如同一條條白色毛毛蟲,散發(fā)出一股濃濃的生命味道,樣子和苦櫧的確有點像。但一看葉子,上灰綠,下銹黃,形細長,邊全緣,與苦櫧“葉緣在中部以上有鋸齒狀銳齒”的特征并不符合。
結合花、葉判斷,我們鑒定為栲樹。因為葉背紅褐、黃褐這層粉狀蠟鱗,故栲樹又名紅栲、紅葉栲、紅背櫧、火燒柯,站在樹下抬頭仰望樹冠,其新葉及葉子在陽光的照射之下,的確有那么一點火焰燒空的感覺。
栲樹又名絲栗栲,為殼斗科錐屬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是南方山野之間常見的一種建群種。在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山中,栲樹常常成片生長,成為優(yōu)勢群落。每到花季,漫山遍野的栲樹花開,千山萬壑之間,猶如五月飛雪,景致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在南方,同樣盛大開花的殼斗科植物,除了栲櫧,還有板栗、錐栗等。華南還有一種錐屬植物黧蒴錐,也是同樣氣勢非凡。有一年四月中旬,我曾在深圳梧桐山見識了其連綿花海的盛況。
栲樹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樹種,它們當年花,次年秋天果實才成熟,我們通常說的“春華秋實”,在栲樹上并不適用,其果實孕育成熟時間超過一年。這一點和香榧有點像,只不過香榧成熟的時間更長,需要三年。
栲樹果實和錐栗類似,外面也包著帶刺的殼斗,樣子有點像錐栗,也是一殼一粒,植物志說栲樹果實可以生食,希望來年記得再來此處,摘幾個栲果嘗嘗,看看什么味道,這樣才算是真正感受了這種植物的完整生命史。
只要出門刷山,總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還沒看到目標物種,這偶然的邂逅,已經讓我們非常滿足了。
-------the end--------
作者簡介:小山,寧波生態(tài)文化協(xié)會理事、專家委員會主任,甬派、甬上等媒體平臺專欄作者。業(yè)余時間致力于發(fā)現身邊觸手可及的草木之美,挖掘尋常草木的文化內涵。參編《認識中國植物》,著有《甬城草木記》、《草木清歡》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