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與考古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行為,前者是為從墓穴中偷取金銀珠寶,后者則是為保護與科研采取的搶救性活動。不夸張的說,有很多埋于地下的藝術(shù)珍品正是因盜墓賊買櫝還珠式的處理,最終毀壞。但任何事物也有其相反的一面,他們也在無意中令不少文物重見世人,其中有很多還取得了轟動性效果。
在1948年,河南洛陽“司馬懿?!?/span>慘遭盜墓賊“光顧”,正是在他們的鋤頭之下,一件北碑文物重現(xiàn)于世人眼前,它就是《元懌墓志》。對于這么一塊笨重的石頭,它自然不會成為偷取的目標,所以當考古隊員趕赴現(xiàn)場時,它并未遭遇嚴重損壞,全碑1000多字,只有寥寥兩三個字因磨損不太清晰。
《元懌墓志》篇幅之大、字跡之清晰優(yōu)美,征服了很多專家、歐陽中石等人在之后也臨摹過此碑?!对獞怪尽风澘逃诒蔽盒⒉晔辉露?/span>525年),記內(nèi)容記述北魏宗室清河王元懌一生的事跡和德行。之所以說此碑珍貴、藝術(shù)價值高,還在于北碑影響之大,碑體影響了此后千余年的楷體字法,后世歷代大家都曾從北碑中學得法度。
目前存世的北朝原碑拓中,《元懌墓志》是最自然和纖毫畢現(xiàn)的。此碑以正楷鐫刻,行筆秀整端肅、自然靈動,與某些魏碑大字略顯呆板笨拙相比,此碑對筆法與刻工的要求更高。
《元懌墓志》筆畫遒麗飽滿,橫畫長而精秀,豎畫短而方直,轉(zhuǎn)折方圓并用、凝實婉轉(zhuǎn),沒有任何刀刻的板拙之弊。有的字筆畫天真生趣,如“序”“召”等字,特意將轉(zhuǎn)折、橫勾等筆畫進行圓弧化處理,字中有了線條的流轉(zhuǎn)之美。
《元懌墓志》結(jié)字端方嚴謹,以橫取勢,但不張不厲,頗有小楷的精巧雅致;章法上和諧疏曠、秀潤華滋的氣象,一改大字魏碑的雄強之氣。此碑中顯現(xiàn)出的結(jié)字、筆法等特點形成于魏碑成熟期,將在唐代由歐陽詢等人發(fā)揚光大。專家分析《元懌墓志》曾影響伊秉綬的楷書。
《元懌墓志》中還留有幾分隸書筆意。學楷書者臨摹它,既能更深刻理解唐法的淵源,也有助于突破唐楷的桎梏。現(xiàn)在,我們將這件藏于河南洛陽古代藝術(shù)館《元懌墓志》的原拓進行了博物館級別的超高清的1:1復制,保證了與原碑的別無二致,特向您推薦,期待您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