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蘇南通一對八旬老夫妻因為上吐下瀉,酸中毒明顯,被緊急送到急診搶救室,一方因病情嚴重身亡,另一方處于休克狀態(tài)。背后真兇指向了一碗隔夜蛋炒飯,細菌感染引發(fā)的膿毒癥和多臟器衰竭,讓老夫妻陰陽兩隔。許多人覺得隔夜菜,就是放了一夜的飯菜。其實放置時間超過8-10小時,比方說早上吃的菜放到晚上,已經算隔夜了。說起隔夜菜、隔夜茶,大家最擔心的就是亞硝酸鹽超標。短期攝入過多的亞硝酸鹽,會造成急性中毒。除此以外,亞硝酸鹽在體內與胺類化合物作用會生成致癌物亞硝胺,是導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元兇之一。隔夜飯菜確實會產生亞硝酸鹽,但是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蘇州大學做過一項實驗,把炒熟的白菜、胡蘿卜、牛肉,分別放在常溫和4℃的環(huán)境下,分析對比了不同時間后的亞硝酸鹽含量。隔夜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隨著保存時間的增加也在逐步增多,但所有樣品的亞硝酸鹽含量均遠遠小于國家標準(肉類為3mg/kg、蔬菜為4mg/kg)。[1]所以,一般情況下,剩菜剩飯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達不到有害健康的水平,偶爾吃點剩菜剩飯沒有太大問題。如果是隔夜茶水,還要額外擔心一個問題:蚊子會在里面繁衍小生命,不過除了惡心對身體也沒什么危害,就當補充蛋白質了。比起致癌,你可能更需要擔心的是食物中的細菌污染問題。隔夜菜并不是不能吃,只是儲存方式和溫度尤為重要。很多人覺得吃不掉的東西,往冰箱一放就萬事大吉了。冷藏溫度雖然在4℃,但還是有一些耐冷細菌(如李斯特菌)和霉菌等會大量繁殖。北京市朝陽區(qū)疾控中心調查了120臺居民使用的冰箱,發(fā)現大腸菌群、葡萄球菌陽性率分別為48.33%、49.17%,都存在食源性疾病傳播的風險,可見冰箱絕對沒有我們想的那么安全。[2]泡發(fā)木耳、銀耳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在常溫下產生耐高溫的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擁有著毒效快、毒性強的特點,最快30分鐘就會出現癥狀,輕者腹痛、惡心、嘔吐、頭暈、全身無力,嚴重者甚至死亡。更可怕的是,米酵菌酸沒有特效的解毒藥物,一旦中毒,只能通過血漿置換來稀釋體內毒素。發(fā)酵的米面、淀粉類制品,也都容易被污染產生米酵菌酸。相比肉類、水果等食物,綠葉菜本身硝酸鹽含量就比較高。
隔夜的綠葉蔬菜,亞硝酸鹽生成量隨著儲藏時間延長以及溫度升高而增多,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所以,對于綠葉蔬菜,每次不要多做,最好一次性吃完。
杭州黃大爺一盤隔夜拍黃瓜吃出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險些喪命。涼拌菜大多缺乏高溫處理過程,常常只把食材進行簡單的焯水,為了保證口感往往時間也比較短,這就導致涼拌菜相對來說更容易有細菌等微生物的留存,食用后易產生細菌感染。
睡覺沒法讓你忘記不開心,因為缺少其他事情干擾,隔夜仇反而會記得更深。古人常說“氣大傷身”,常生氣對各個器官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堪稱百病之源。心里若有不快、郁悶,應及時宣泄或傾訴出來,避免積壓成疾。參考文獻:
[1]呂元楷. 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測定方法的選擇及含量分析[D].蘇州大學,2017.[2]郝民,宋衍燕,王恒偉等.居民冰箱食源性致病菌病原學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1,12(07):2686-2690.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1.07.02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