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我從小就在被懲罰的教育中長大,所以我就發(fā)誓:如果我有孩子了,我一定不會用懲罰來教育他。
理想是美好的,但實行起來,我仍然在孩子四年級之前,還是使用過多次懲罰教育:雖然我不會罵他,但我還是會動手打他,盡管下手并不重,每次打完他后我就會想起我小時候被父親打的情景而心生后悔。
最后一次打他是什么原因我忘了,當我看到他腿上被我打起的淤痕時,我突然覺得我是父親當年的翻版,我并沒有做到我答應他的不懲罰教育。從此,我就沒有再動過手,哪怕他生氣時把我的電飯煲給砸了我也沒有動手打他更沒有動嘴罵他。
直到現(xiàn)在,每次回想起那些淤痕,我就恨不得打自己一頓。有幾次我問孩子還記不記得那頓他,結果他告訴我說他已經(jīng)不記得了。多好的孩子啊,他有時候會生我的氣,但記得的總是我的好,而不記得我對他的惡。
還記得有這么一個視頻:媽媽們給自己的孩子打分,結果沒有一個孩子是滿分,媽媽們挑出孩子無數(shù)的毛病,仿佛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小惡魔。但是孩子們卻無一例外地給了媽媽滿分,在孩子們的眼里,媽媽永遠是最好的,只要媽媽一笑,孩子們就會忘了所有媽媽給他的懲罰與痛苦。
無論是兒童還是青少年,他們都希望家長們能給他們包容,能接納他們的出錯,出錯后不要給他們有懲罰的教育。
“許多家長完全不懂應該怎樣教育青少年,怎樣塑造他們的性格,培養(yǎng)他們的觀點和習慣,不知道這個過程包括一些什么內容。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誠實勞動、對社會有益的好人,然而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教育孩子?!薄K霍姆林斯基
曾經(jīng)的我,自以為只要不采用父親教育我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就會是一個好媽媽。但是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想法有些天真,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方式,不對孩子進行懲罰教育,那么就會形成對孩子的溺愛,對他放任不管,完全達不到我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個合格的人的愿望。
那么,如何在不懲罰的情況下來完成對孩子的良好引導呢?這個問題還是困擾了我很久。
因為想做一個不懲罰孩子又能好好引導孩子的媽媽,于是我從2014年開始大量閱讀。只要是我感興趣的書,我什么都讀。因為從小養(yǎng)成速讀的習慣,所以每年我的閱讀觸角越伸越遠;同時在閱讀時又專門尋找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每一本書中我都可以找到存在于生活中邊邊角角的教育例子。
這些例子,有些隱藏得很深,有些表述得非常直白;無論是小說還是詩歌;無論是社會調查報告還是生活中的散文記事,每一本,都有一個兩個關于教育的閃光點。
不記得是誰說過,如果一個人過度關心什么,那么他關心的事情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聚集在他的周圍,讓他看到,讓他接觸到。
我極度關心如何讓孩子獲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無論書中還是生活中那些正面或者反面的例子,都能讓我進行思考:如果這些例子中的孩子和家長是我們娘倆,那么我應該怎么辦?
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孩子每天都能給我一些意外的難題。有時候,我被這些難題深深地困住,焦慮與憤怒在心里不斷地翻滾,幸運的是我已經(jīng)學會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情緒,所以,我一直都在感謝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給我出的難題,不至于讓我多讀了幾本書就以為我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無所不能的人。
“每個人都應該記?。喝绻⒆右驗閼土P而常常受到恐懼、痛苦、羞辱的折磨,他內在的、天賦的自我教育力量就會漸漸衰弱。懲罰越多、越殘酷,自我教育的力量就越小?!薄K霍姆林斯基
這句話在我身上就有一個非常好的驗證。父親死后,套在我身上的枷鎖一下子就散了架,青春期沒有叛逆的我在二十歲之后一下子爆發(fā)出來:我不關注母親每天辛苦的勞動,我只關注我自己的感受,做事眼高手低,寧愿輕信外面才認識的人也不愿意相信母親對我的呵護。
那個時候,我完全不會反思自己的無能,只會怪母親沒有幫我把所有的困難都處理完,讓我做事的時候感到為難。
這樣的情形持續(xù)了九年之久,直到我的孩子呱呱墜地,我成為了一位母親。當我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我那幾乎消失了的自我教育力量才緩緩地回到我的心里??梢赃@么說,如果沒有我的孩子的降生,我就會變成一個渣,一個只會自哀自怨、毫無用處的渣女。
相信我,一個常年身處于因懲罰而飽受痛苦與恐懼的孩子,對學習是毫無興趣的,對生活輕則懷疑重則絕望的。我飽受過這樣的痛苦,所以,我的孩子在我這里除了小時候挨過不到一巴掌就數(shù)得過來的打后,幾乎接受的都是不懲罰教育。
但是,這個不懲罰教育并不是說他不就能接受懲罰。在家里,他可以不被懲罰,但是如果他觸犯學校規(guī)矩被老師懲罰,我站在老師這邊支持老師對他進行懲罰。
因為我這是想要告訴他,如果一個人不遵守做人的原則,不遵守社會規(guī)則,在家里他可以被原諒被教導被安慰,但是在社會上就不一樣,他會被剝奪一些權利和自由,他會因為觸犯規(guī)則而被人唾棄。
“我堅信,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失誤,是造成兒童流浪街頭、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蘇霍姆林斯基
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失誤,會讓孩子視學習為地獄。為了逃避這種痛苦,他就向外尋找關心與理解。往往這樣的孩子道德標準會被扭曲,對社會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對他們會造成嚴重的傷害。想想那些在學校里霸凌他人的孩子,難道他才出生時就是一個惡魔么?他不過是生長一個長期在家里被漠視或者被溺愛的孩子,長期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讓這些孩子以自私的自我為中心,才會以傷人為樂,以作惡為趣。
而這些孩子的家長在孩子出了事之后,要么根本不管,要么反過來追究老師和學校的責任。老師和學校害怕影響學校正常教育秩序,有時候不得不委屈求全,造成惡性循環(huán)。
所以,蘇霍姆林斯基才說:“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失誤,是造成兒童流浪街頭、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span>
“哪里的兒童、少年把為別人、為社會勞動當作快樂的源泉,哪里就完全用不著懲罰?!@樣的孩子不需要懲罰,甚至連與懲罰相關的問題都不會發(fā)生?!薄K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站在了一個比較高的角度來看待不懲罰教育的問題,而作為個人來說,我也同意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我更想說:如果父母在孩子出錯后接納他的錯誤,不對他進行懲罰,陪著他尋找問題的根源,改正錯誤,再對根據(jù)事情對他講講道理及后果,那么孩子就會學著不斷地的修正自己的問題,成長為一個誠實而勇氣面對自己的人。
20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