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歌手黃舒駿,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叫《戀愛癥候群》。他在這首歌里惟妙惟肖地描寫了戀愛中男女的各種怪相,“每天漫無目的膩在一起/走著坐著躺著趴著都行影不離/像是兩人三腳又像連體嬰”,接著他又說:“戀愛不但是一種病態(tài),它還可能是一種變態(tài)?!?/p>
愛情讓人著迷,卻又讓人捉摸不透。即使它是無數(shù)影視劇、小說、流行音樂的永恒主題,還是沒有人可以把愛情說清楚??晌覀冸x不開愛情,就像飛鳥離不開天空。哪怕我們在愛里經(jīng)受著傷害,迷惘,失望,悲傷,我們對愛情還是趨之若鶩。
或者說正因為人容易被愛情傷了又傷,才會更渴望得到一份完美的愛情。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提高愛一個人的能力,使我們的愛情道路更加順暢?
這個問題,美國心理學家艾·弗洛姆在他的《愛的藝術(shù)》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的。如同音樂,繪畫或者木工,愛情也是一門藝術(shù)。要懂得愛情,就得像學習藝術(shù)一樣去學習愛情。
(愛的藝術(shù) / 上海譯文出版社)
《愛的藝術(shù)》是弗洛姆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書如其名,弗洛姆在這本書里系統(tǒng)地闡述了愛的藝術(shù),以及我們該如何去認識這門藝術(shù),學會這門藝術(shù),并且把愛的藝術(shù)付諸實踐,成為一個更加出色的愛人。
在這本書里,弗洛姆有一個核心觀念貫徹始終,那就是:愛情,與人的成熟度息息相關(guān)。只是奮不顧身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愛,并不能被稱為好的愛情。在有能力愛一個人之前,人應(yīng)該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成熟度。換句話說,不是“我愛你,你是我的全世界”,而是“我愛你,所以我更加熱愛這個世界了”。
這與很多人的認知不同。很多人眼里的愛情意味著把自己百分百交付于對方,意味著掏心挖肺,感天動地,眼里除了對方再無其他??稍诟ヂ迥返年U述中,愛情是一種更獨立自主,更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力量。想要擁有愛一個人的資格,首先你應(yīng)該是獨立的,強大的個體。“愛情是強者的風花雪月,不是弱者的苦大仇深?!?/p>
正因為弗洛姆在《愛的藝術(shù)》里那些極具前瞻性,又洞悉人性的觀點,讓這本書穿越時間的洪流,出版60余年來經(jīng)久不衰,時至今日還是各大書店暢銷柜上的???。你可以在這本書里看到許多大眾對愛情的誤解。比如:
“陷入情網(wǎng)” VS 持久的愛情
在男女相識之初,很容易因為孤獨與欲望,對對方產(chǎn)生一種依賴之情,短暫結(jié)合帶來的強烈情感與自我界限的瓦解,讓人暫時忘卻煩惱。就像黃舒駿在《戀愛癥候群》中唱的那樣,親密到“走著坐著躺著趴著都行影不離”。很多人把這種瘋狂迷戀定義為愛情,實際上這樣的情感并不能長久。時間一長,“兩人開始互相厭倦互相攻擊對方缺點,所有甜言蜜語都隨風而去”?!跋萑肭榫W(wǎng)”并不等于持久的愛情。持久的愛情意味著更高一層的東西,包括勇氣、克制、獨立、智慧,而這些,都需要學習。
“愛的對象” VS “愛的能力”
曾聽到無數(shù)人說,愛情就是找一個“對的人”共度一生。找到生命中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可見在人們眼里,愛情本身并非難題,難的是找一個完美的“愛的對象”。這樣的想法,受流行文化的影響很大??蓪嶋H上,一個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是不可能遇到愛情中“對的人”的?!皩Φ娜恕蹦芊癯霈F(xiàn),什么時候出現(xiàn),與自身愛的能力是分不開的。
……
(艾瑞克·弗洛姆 1900~1980)
在一個男女之情滿地都是,而愛情瀕臨絕跡的時代里,弗洛姆在他《愛的藝術(shù)》中不厭其煩地告訴讀者,愛情不是消極的享受或者承受,不是簡單的付出或者犧牲;好的愛情是健全人格的延伸,是積極力量的體現(xiàn),是兩個成熟與獨立靈魂之間的共舞。
愛情不是天賦,而是一門手藝。以對待手藝的態(tài)度去對待愛情,你的愛情之花將會開得更加燦爛。
這世上的一切都關(guān)乎愛情,除了愛情本身。愛情只關(guān)乎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