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小王32歲,辦公室“老油條”,一頓火鍋三瓶啤酒是標配,前不久單位體檢,化驗單上赫然寫著“尿酸560”。他一臉懵:“我這是得了什么絕癥?”醫(yī)生卻笑了笑,說:“你這情況,九成五不用治,只要記住幾件事,活得比誰都滋潤。”這話聽著像忽悠,其實背后藏著的是血淋淋的醫(yī)學常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中國成年人中,尿酸偏高的人超過1億,光聽這數(shù)字就能嚇出一身汗。很多人一看到“高尿酸”三個字就如臨大敵,趕緊上網查、猛吃降酸藥,結果沒搞清楚狀況,反倒把身體折騰壞了。尿酸高≠痛風,更≠立刻吃藥。就像口袋里揣著顆糖,不代表你是糖尿??;尿酸高一點,不代表你就是病號。
有個真實案例,東北的趙大叔,退休后天天釣魚、喝酒、燉大骨頭,尿酸飆到600多都沒管,結果一覺醒來左腳腫得像饅頭,痛風發(fā)作,連襪子都穿不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醫(yī)生追問才知道,他之前幾次查出尿酸高,都被當成“不疼不癢的小問題”擱置了。這就像家里煤氣泄露了,你聞到了卻不關閥門,遲早要炸。
但話說回來,真有那么多人尿酸高就要治?還真不是。根據(jù)《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版)》,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超95%的情況不需要立刻藥物干預。
關鍵在于有沒有“癥狀”——比如有沒有痛過風、腎功能有沒有問題、有沒有結石。醫(yī)生不是不管你,是怕你“管過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那要不吃藥,干啥?簡單,記住五件事,尿酸不鬧騰你一輩子。
第一件,少喝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它們不但刺激尿酸生成,還妨礙它排出去。別說什么“我酒量好”,尿酸可不講江湖義氣。
第二件,少吃高嘌呤食物,尤其是動物內臟、海鮮、火鍋湯底,那些都是“尿酸制造廠”。
第三件,保持好體重,胖人尿酸高的概率是瘦人的兩倍,脂肪堆多了,就像堵了廁所,尿酸排不出去只會越來越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第四件,喝水,真的是喝水,不是喝飲料。一天喝足2000毫升水以上,能幫尿酸乖乖從腎臟走人。別怕上廁所,尿酸不走,你遲早得躺醫(yī)院的床上。
第五件,別亂補,尤其是蛋白粉、保健品、某些“壯陽神藥”,吃多了只會讓你的腎和尿酸一起崩潰。
有些人覺得自己沒啥不適,就覺得高尿酸是“虛驚一場”。它就像你樓上的水管裂了,沒漏到你家不代表它沒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一旦它開始作妖,輕則痛風,重則腎衰,甚至心腦血管也會跟著遭殃。尿酸在體內堆久了,就像地溝油卡在血管里,看不見的地方,反而最危險。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201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微摩爾,痛風風險就增加20%。最怕的是它悄悄搞破壞,不聲不響地“蹭”你腎功能,等到你感覺不對勁的時候,腎已經“下崗”了。高尿酸不是“無害”,是“潛伏期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但也別聽風就是雨,一查出高尿酸就嚇得吃降酸藥,那也太草率了。降尿酸的藥并不是“萬能鑰匙”,還可能損傷肝腎,亂吃反而傷人不救人。醫(yī)生之所以強調“95%不用治”,是因為人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生活方式調好了,尿酸自然就乖了。你吃藥只是“頭痛醫(yī)頭”,不改生活習慣,全是白搭。
這事就像養(yǎng)魚,水質不好,魚吃再多營養(yǎng)也活不長。你得把生活這池水弄清澈,尿酸這條“刺兒頭”自然不會翻浪。很多人問:“那我到底該不該治?”標準只有一個:有沒有癥狀,醫(yī)生說了算,不是尿酸數(shù)字說了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尿酸高不等于有病,治不治得看情況。記住那五件事,少折騰自己,身體才不會折騰你。別把自己活成了“過度醫(yī)療”的試驗田,健康從來不是藥罐子里撈出來的,而是你自己一點一滴守出來的。
本文內容基于權威醫(yī)學資料及臨床常識,同時結合作者個人理解與觀點撰寫,部分情節(jié)為虛構或情境模擬,旨在幫助讀者更好理解相關健康科普知識。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能替代專業(yè)醫(yī)療診斷與治療,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y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參考資料:
1.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版)》
2.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相關臨床研究資料
3. 《中華內科雜志》2022年第61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