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作家原創(chuàng)作品 文學愛好者交流園地 」
孔孟之鄉(xiāng) | 禮義之邦 | 物華天寶 | 人杰地靈

畫本,也叫連環(huán)畫,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非常流行的“小人書”。這種“小人書”以連續(xù)的圖畫“講故事”,圖畫的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那時的“小人書”一般是簡筆畫或版畫,色彩大多是墨黑色,很單一,彩色的很少,彩色的貴,一般人買不起。畫本是哪一年走進我的生活,我記不清楚了,但第一次得到畫本的情形至今難忘。那是一個下午,我到一個玩伴家去玩,看到他家的桌子上放著一本小冊子,我就隨手翻看了一下,這一看不要緊,馬上就被吸引了:圖畫里畫了一些我從未見到過的新鮮的“東西”,有“臉形瘦尖,長得圓圓的眼睛,大大的耳朵,披著頭發(fā),頭上帶著月牙箍,拿著大棒的猴子”,有“長嘴大耳朵,手里拿著大耙子的豬”……這本畫冊我看了又看,放下了,又拿起來,拿起來就不愿意再放下。這個下午我玩得心不在焉,我的玩伴喊了我多次,要到外面去玩,我始終都不愿離開他家的那張桌子。哎!這畢竟是人家的東西,我怎么能擁有這樣的畫冊呢?對,瞅準機會偷走它!那時候也不知道怎么有了這樣的歪心思。主意一定,我就開始了我的行動。那天我在玩伴家玩了很久,我一邊玩,一邊時時瞅著玩伴,趁他不注意,馬上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畫冊,快速地把它藏在破棉襖里,雙手抱在腹前,裝著很痛苦的樣子,對玩伴說了聲我肚子疼,快速地就從他家溜走了。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從棉襖里拿出畫本,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看了很久……這就是我得到第一本畫本的經歷,雖然不太光彩,但能得到它,我還是很得意的,畢竟除了玩伴,這本畫本就成了我的特殊“玩伴”。那時候我并不識字,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上學都比較晚,我大約9歲的時候才上小學。這本畫本畫的是什么內容,我并不知道。為了弄懂畫的是什么,我就問我的叔叔,央求他給我講。我的叔叔是縣一中畢業(yè)的初中生,在那個時代的農村,絕對算得上“秀才”。通過叔叔的講解,我知道那是一本講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故事的圖畫,那個“拿大棒猴臉模樣的”叫孫悟空,那個“拿耙子豬模樣的”叫豬八戒……慢慢的,圖畫的內容逐漸在頭腦中清晰起來,同時“未開化”的荒蕪的心里也有了別樣的興奮和愉悅,興奮和愉悅即來自圖畫內容的神奇夢幻,也來自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與向往。正如牛漢先生所說,“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而當?shù)谝槐緯哌M他的生活時,讓他在鄉(xiāng)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中有了對生活那份獨特的感受。我當時的心境可能也是如此吧。有了第一本,就有了想擁有更多本的愿望。我的家庭是一個大家庭,除了父母,還有爺爺奶奶,有兩個叔叔、兩個姑姑。那時候我們一大家人在一起生活,彼此和睦,物質生活雖不富裕,但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也是一種幸福。那時候我是他們中最小也是最大的晚輩,因為除了我,還沒有其他的孫子孫女,也沒有其他的侄子侄女。我是在寵愛中長大的。這些大人很是疼愛我,他們只要有好東西,哪怕是一塊糖,都想著給我留著。正是這樣,我總愛在他們面前撒嬌,要這要那。為了得到更多的畫本,我就今天求這個叔叔給我買,明天求那個姑姑給我買。那時候小人書雖然便宜,一毛多錢兩毛錢一本,可對一般家庭來說,小人書還是奢侈品,可他們總是想辦法能給我買到。漸漸地我的畫本數(shù)量多了起來,《書戴嵩畫牛》說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我的畫本雖不能以百數(shù),但幾十本還是有的。畫本的內容也非常的豐富,《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內容的畫本不斷豐富著我的“儲存”。這些畫本,我是非常珍愛的,雖做不到“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但也常把他們規(guī)整的整整齊齊,放在一個稍大一點的木匣子里,然后用一個小鎖鎖上。這個木匣子是我央求爺爺做的,爺爺不是木匠,爺爺是央求村里的一個木匠做的,據(jù)說當時爺爺費了兩盒“白蓮”,這個木匠才答應給做的。每當自己和玩伴玩了差不多的時候,自己便打開匣子,拿出幾本畫本,找到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靜靜享受“劉關張”給我?guī)淼捏@心動魄,享受“唐僧師徒”給我?guī)淼目煲?,享受“武松”給我?guī)淼木o張與刺激……那時雖不能做到王冕的“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也做不到歐陽修“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但有時熬上幾個夜晚還是能做到的。記得有一次,我在煤油燈下看畫本,也許看得時間太長了,眼睛迷迷糊糊地就閉上了。睡夢中突然有人喊“救火”,接著有人把我抱起來就往外跑。后來才知道是自己不小心把煤油燈碰倒了,燒著了畫本和桌子,要不是叔叔發(fā)現(xiàn)的早,可能就釀成一場大火了?,F(xiàn)在想想自己還感到有些后怕。也許是圖畫看得多和看得專心的緣故吧,我在同齡的孩子中就顯得有些與眾不同。有時候和大人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總能和他們說些他們也不知道的東西,大人們常常對我豎起大拇指,夸獎我說:“這孩子別看年齡小,知道的東西真多,將來一定有出息!”那時候孩子們沒有什么可玩的玩具,和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我總能拿出自己做出的“兵器”,什么“金箍棒”啦,什么“丈八蛇矛槍”啦,總會引起孩子們的驚嘆,在他們眼里我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特別是玩累以后 ,我會給他們講圖畫里的故事,看到他們陶醉的樣子,坐在包圍圈里的我,別提多得意了,覺得自己就是他們心中那顆最亮的“星”。也許應驗了大人們的說法,我好像真的有了點出息。我的語文成績一直不差,在各個年級中總是名列前茅。我讀完小學、初中、高中,最后考上了大學。盡管大學的層次不高,但在那時能考上也是很不容易的。更讓我得意的是,我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在我之前,還沒有一個人能考上大學。因為這,我們全家都覺得很光榮,走起路來腰板都挺得直直的,到處炫耀,唯恐別人不知道。然而這些圖畫本,沒有被我保存下來。我開始上學后,隨著年級的增高,圖畫本漸漸地淡出了我的生活。后來我父母、叔叔們分家單過,我們一小家搬進新蓋的房子里去住,在搬家的過程中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再也見不到我的那些圖畫本了,為此我還和父母大吵了一頓。哎,讓我迷戀的圖畫本就這樣莫名地消失了,這成了我終身的遺憾。現(xiàn)在,圖畫本雖然早就淡出了我的生活,但我覺得他們并沒有走遠,只不過是形式轉化了而已,隨著生活的發(fā)展,特別是多媒體時代的出現(xiàn),讓過往的“圖畫”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色彩更加繽紛絢爛,畫面變得更加立體、直觀,你看,現(xiàn)在的“圖畫”,多媒體上的,哪怕就是紙質的“圖畫”,難道不比過去的更精彩嗎?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印記。我忘不了我的畫本,是因為我忘不了那個時代在我心里留下的烙印,難忘那段簡單快樂的童年時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